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女师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消息并不灵通,前来查抄的人从天而降,恰恰就在周府里查到了来历不明的脏银。
于是周广瑞当晚就被收押了,一同收押的还有方彦这个心腹。
……
这些细碎的消息,都是方凤笙从那封信,以及禹叔知道的只言片语中,拼凑而出。
周广瑞为人谨慎,每次和方彦商谈此事,都会屏退左右,所以禹叔知道的消息也不多。而自打两人出事后,以前和二人相交的友人俱都闭门不见,禹叔只是一个师爷的管家,平时和那些达官贵人也沾不上关系,方彦死在牢中后,他想尽许多办法,都没能拿到方彦的尸体。
最后还是宋阁老那边的关系出来照应,禹叔才能带着方彦回绍兴,可宋阁老那边看的也不是方彦的面子,而是周广瑞。
可惜周广瑞也死在押解进京的路上了。
“先找个地方落脚,然后我去一趟绍兴会馆。”凤笙说。
“少爷是想——”
凤笙点了点头。
*
提起绍兴会馆,就要说说绍兴师爷帮这个群体了。
古早有句谚语,无幕不成衙,后来渐渐演变成无绍不成衙。
这个绍,指的就是绍兴。
江浙一带历来文风鼎盛,历朝历代都是科举大省,而江浙的才子之多,也是举朝内外皆知的事情。在外名头响是好事,但这其中的苦大抵只有江浙一带的读书人自己清楚。
无他,读书人多了,竞争就激烈。
每逢大考之年,各省录选的贡士皆有定数,大省不过一百几十人,小省不过四五十人。别的省份看似录取名额不多,却是从百数乃至千数人中录取,而临到江浙却是数万人去争抢这有限的的名额,势必落第之人众多。
十年寒窗苦读,等待扬眉吐气,却屡屡落第。会落第不是因为自己才学不如人,而是苦于生在江浙。
尤其绍兴一带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江浙的才子十之五六出自绍兴,可绍兴地窄民稠,严重的人口和土地比例失调,致使绍兴当地人比江浙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危机感。
他们极少会在举业上驻足不前,一旦不成,就会另谋其他出路。
什么才是其他出路?
教书经商乃是下层,上层当是以幕为业,谋求进身之途。
一来幕主多为官员,可结交权贵,如果幕主平步青云,身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二来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门杂务,如有一日登科中举,是时自然事半功倍。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风气。而时下人讲究乡谊,少不了会提携推荐亲友乃至同乡。就这么一个提携一个,渐渐形成气候,彼此又抱团垄断,甚至给人一种固有的观念——绍兴出师爷,天下幕客十之八九出自绍兴。
例如方家,就是很典型的师爷世家。
从本质上来讲,方家应该算是书香门第,不过第一代方家的家主比较务实,定下这样的规矩。家中子弟不可荒废学业,也不可荒废祖业,年过三十不能中举,就改行从祖业。
像方家这样的人家,在绍兴还有许多许多。
且许多官员也愿意请绍兴的师爷当师爷。
无他,绍兴的师爷在前朝就形成气候,直至今朝,甚至渗透到各地大小官署中,或为师爷,或为书吏。
曾有人云: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
可见一斑!
请一个绍兴师爷的同时,其实也是请了他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在官场上想要升官发财,光凭着做事可不行,也要懂得交际。如若你的上峰或者同僚的师爷是绍兴人,你的师爷也是,这样交际起来事半功倍,还能起到穿针引线之妙用。
而供这些绍兴人联络乡谊的地方,莫过于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
方凤笙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绍兴会馆’几个大字,迈了进去。
她今日出门没带知春知秋,只带了禹叔。
……
就在方凤笙进会馆时,一个车队从她身后的大街行过。
二十多骑拥簇着一辆马车,一看就不是寻常人。
宗钺眼角余光扫到那‘绍兴会馆’的字样,蹙起眉。
德旺也跟着瞄了一眼,心里暗骂侍卫挑路都不会挑,不知道爷最近见不得绍兴两个字。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拿出来当面讲,只能缩在旁边当鹌鹑。
可惜方凤笙反应太快,他们才逃出不远,就被人抓住了。
搜了身,王老爷遗失的货银果然在他们身上。
之后不用拷问,这几个人就招了。
其实他们也是苦命人,这趟帮人押送货物,可惜走在路上损了一包货。因为这个,辛苦了一个多月,却一分工钱没拿到,还挨了顿打。不光这个,回来的时候也没找到活,只能无功而返。
谁知路上碰见大雨,换做平时,他们都是餐风饮露,这次却不行了,又得自己花钱住店。几人本就郁闷,又发愁这店住下去,到时候没银子结账。这时多金又高调的王老爷出现了,第一天住店就拿银子砸人,难免落在人眼里。
这三个脚夫观察了大半日,私底下商量,索性抢一票就走。这种恶劣天气,就算发现了,也没人会追他们。说不定等被人发现,他们早就走远了,是时天下之大,去哪儿找他们。
于是他们就瞄准陈四去厨房端水的时候,袭击了单独一人在房中王老爷,抢夺了货银逃离。
“我们只想抢银子,没想杀人。”
“我就是拿了根木棍打了他一下,他当时就晕了。我下手有轻重,人怎么可能会死?”
,消息并不灵通,前来查抄的人从天而降,恰恰就在周府里查到了来历不明的脏银。
于是周广瑞当晚就被收押了,一同收押的还有方彦这个心腹。
……
这些细碎的消息,都是方凤笙从那封信,以及禹叔知道的只言片语中,拼凑而出。
周广瑞为人谨慎,每次和方彦商谈此事,都会屏退左右,所以禹叔知道的消息也不多。而自打两人出事后,以前和二人相交的友人俱都闭门不见,禹叔只是一个师爷的管家,平时和那些达官贵人也沾不上关系,方彦死在牢中后,他想尽许多办法,都没能拿到方彦的尸体。
最后还是宋阁老那边的关系出来照应,禹叔才能带着方彦回绍兴,可宋阁老那边看的也不是方彦的面子,而是周广瑞。
可惜周广瑞也死在押解进京的路上了。
“先找个地方落脚,然后我去一趟绍兴会馆。”凤笙说。
“少爷是想——”
凤笙点了点头。
*
提起绍兴会馆,就要说说绍兴师爷帮这个群体了。
古早有句谚语,无幕不成衙,后来渐渐演变成无绍不成衙。
这个绍,指的就是绍兴。
江浙一带历来文风鼎盛,历朝历代都是科举大省,而江浙的才子之多,也是举朝内外皆知的事情。在外名头响是好事,但这其中的苦大抵只有江浙一带的读书人自己清楚。
无他,读书人多了,竞争就激烈。
每逢大考之年,各省录选的贡士皆有定数,大省不过一百几十人,小省不过四五十人。别的省份看似录取名额不多,却是从百数乃至千数人中录取,而临到江浙却是数万人去争抢这有限的的名额,势必落第之人众多。
十年寒窗苦读,等待扬眉吐气,却屡屡落第。会落第不是因为自己才学不如人,而是苦于生在江浙。
尤其绍兴一带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江浙的才子十之五六出自绍兴,可绍兴地窄民稠,严重的人口和土地比例失调,致使绍兴当地人比江浙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危机感。
他们极少会在举业上驻足不前,一旦不成,就会另谋其他出路。
什么才是其他出路?
教书经商乃是下层,上层当是以幕为业,谋求进身之途。
一来幕主多为官员,可结交权贵,如果幕主平步青云,身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二来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门杂务,如有一日登科中举,是时自然事半功倍。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风气。而时下人讲究乡谊,少不了会提携推荐亲友乃至同乡。就这么一个提携一个,渐渐形成气候,彼此又抱团垄断,甚至给人一种固有的观念——绍兴出师爷,天下幕客十之八九出自绍兴。
例如方家,就是很典型的师爷世家。
从本质上来讲,方家应该算是书香门第,不过第一代方家的家主比较务实,定下这样的规矩。家中子弟不可荒废学业,也不可荒废祖业,年过三十不能中举,就改行从祖业。
像方家这样的人家,在绍兴还有许多许多。
且许多官员也愿意请绍兴的师爷当师爷。
无他,绍兴的师爷在前朝就形成气候,直至今朝,甚至渗透到各地大小官署中,或为师爷,或为书吏。
曾有人云: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
可见一斑!
请一个绍兴师爷的同时,其实也是请了他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在官场上想要升官发财,光凭着做事可不行,也要懂得交际。如若你的上峰或者同僚的师爷是绍兴人,你的师爷也是,这样交际起来事半功倍,还能起到穿针引线之妙用。
而供这些绍兴人联络乡谊的地方,莫过于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
方凤笙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绍兴会馆’几个大字,迈了进去。
她今日出门没带知春知秋,只带了禹叔。
……
就在方凤笙进会馆时,一个车队从她身后的大街行过。
二十多骑拥簇着一辆马车,一看就不是寻常人。
宗钺眼角余光扫到那‘绍兴会馆’的字样,蹙起眉。
德旺也跟着瞄了一眼,心里暗骂侍卫挑路都不会挑,不知道爷最近见不得绍兴两个字。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拿出来当面讲,只能缩在旁边当鹌鹑。
可惜方凤笙反应太快,他们才逃出不远,就被人抓住了。
搜了身,王老爷遗失的货银果然在他们身上。
之后不用拷问,这几个人就招了。
其实他们也是苦命人,这趟帮人押送货物,可惜走在路上损了一包货。因为这个,辛苦了一个多月,却一分工钱没拿到,还挨了顿打。不光这个,回来的时候也没找到活,只能无功而返。
谁知路上碰见大雨,换做平时,他们都是餐风饮露,这次却不行了,又得自己花钱住店。几人本就郁闷,又发愁这店住下去,到时候没银子结账。这时多金又高调的王老爷出现了,第一天住店就拿银子砸人,难免落在人眼里。
这三个脚夫观察了大半日,私底下商量,索性抢一票就走。这种恶劣天气,就算发现了,也没人会追他们。说不定等被人发现,他们早就走远了,是时天下之大,去哪儿找他们。
于是他们就瞄准陈四去厨房端水的时候,袭击了单独一人在房中王老爷,抢夺了货银逃离。
“我们只想抢银子,没想杀人。”
“我就是拿了根木棍打了他一下,他当时就晕了。我下手有轻重,人怎么可能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