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大明皇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先生,毛先生两位说孩儿是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业的,所以要比别人更努力。还说如果想要成为明君,就要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胡说八道,真是帮腐儒,这哪里是在帮我教孩子,这特么的是在毁我家大宝!”朱厚炜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简直是胡闹,他稳定了一下情绪,放缓了语气说道,“大宝,你听爹说,李先生和毛先生的确很有学问。但是他们不懂怎么教你。这样下去会毁了你的!把你交给他们教育,爹实在不放心。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决定以后由爹亲自教授你们。你以后和小宝每天跟爹爹学习一个时辰,其他的时间就尽情的去玩,咱们要快快乐乐的长大,要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你不用担心,爹会安排好的。”
“真的?”朱载康顿时兴奋起来,挣扎着从父亲怀里下了地,然后仰着头用希翼的眼睛看着父亲说,“阿爹,孩儿以后可以回家住,跟弟弟妹妹在一块吗?“
“为什么这样问呢?你当然可以回家,虽然你已经过继给你大伯,但家永远都是你的家,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所以你以后不应该提这样很傻很傻的问题。”朱厚炜认真地说道。
听他这样说,大宝顿时喜形于色,拍手笑道:”太好了!爹爹啊,你是不知道,孩儿住在宫里面每天都度日如年,一点也不开心,宫里的规矩太多了。每天都要谨言慎行,孩儿好累!“
“什么?”朱厚炜一楞,忙追问道,“难道有人对你不好?”
“大家都对孩儿很好。而是对孩儿太好了!孩儿有些受不了。“大宝神情有些黯然,说道,”阿爹,你根本不明白孩儿有多累。在宫里,不管太后、皇后、还是父皇的那些嫔妃,对孩子都很好。更不要说宫女和太监,天天围着孩子转,每个人都想让孩儿开心。“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要是我不开心,那些宫女和太监就会被处罚,孩儿心中不忍看到别人受苦,只好装作很开心的样子。我一点都不喜欢这里,要不是看到父皇和孩儿在一起就很快乐,说实话,孩儿早就不想当这劳什子的太子了!”
听到这番话,朱厚炜只觉鼻子里发酸,心如刀绞。不出他所料,他曾经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朱载康本来就早熟,现在已经七岁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宫里面的环境非常不适合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再这样下去,真的会毁了他。不管怎样,他必须做些什么,否则,他会抱憾一生的。
朱厚炜蹲了下来,平视着自己的儿子,柔声说道:“我家大宝是个善良的孩子,阿爹很开心!大宝你听着,阿爹知道你好强,喜欢把事情藏在心里。这样很不好!你不快乐的时候,要大胆说出来,至少要跟阿爹说,阿爹肯定会帮你,你要大胆的说出心里话,你就不会过的这么累。“
大宝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阿爹,孩儿要是不住在宫里,太后和母后,还有父皇,都会不快乐的。孩儿不能这么自私。”
朱厚炜眼圈有些发红,这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痛。他想了想,婉转地说道:“大宝你能够这样想,爹爹真的很开心。你是个孝顺又懂事的孩子,爹爹为你骄傲。可是啊,爹爹还是希望你能够开开心心的长大。“
略一思虑,他继续说道:”这样吧,下午阿爹去跟太后商量一下,以后每个月你一半时间住在宫里,一半时间回到家里。而且你住在宫里的时候,阿爹还让小宝进宫来陪你,你们兄弟两在一起,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孤单了。好不好?”
“可……可是太后和母后会答应吗?”大宝有些犹豫。
“放心吧!太后和母后是爱你的,只要大宝能快快乐乐长大,她们肯定会答应的。”
朱厚炜安慰道,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心里却在暗暗咬牙:特么的,敢不答应,我就撂挑子,带着儿子远走高飞,不陪你们玩了!
这天下午,朱厚炜果然去了慈宁宫,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太后和皇后”很爽快”的答应了让朱载康在宫里住一天,隔天住齐王府,朱载康知道了确切消息后,高兴坏了。只不过他不知道,整整一年多时间,这位满脸慈祥的张太后再也没召见过朱厚炜,夏皇后也看这位小叔子不顺眼。
李东阳和毛纪两位大学士也得到了齐王的通知,以后他们的课减少到一个月只教三次,首辅李东阳气冲冲的去问齐王原因,被齐王一句话怼了回去:本王准备教孩子真正的帝王之学,没时间学你们那些之乎者也。
最终,在齐王的坚持下,关于太子的教育问题,最终所有人都只能够向他妥协。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最主要等到正德皇帝归来,才会有一个定论。
正德十年三月,顺利与王通会师后,正德皇帝对安南和缅甸的形势已成竹在胸,他并不急于前进,经过仔细研究后,正德皇帝决定先搞定安南,他与王通分兵,自己从广西走水,出北海直奔升龙府,王通从云南走陆路直赴谅山。半月后,王通率大军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击败安南军。安南贼军聚集战船六百余艘,退保江东南岸。正德皇帝所率领部将陈旭等以南海舰队为主力进攻,一百多艘军舰万炮齐鸣。大破其众,擒其将帅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将阮景异又以战船三百艘迎战,复为明军所破。
七月,明军摧枯拉朽攻占升龙府后。正德皇帝再接再厉,乘大胜之余威,派两名指挥罗荣、江福等率龙骑兵先进,自己率领舰队为后继,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屡败叛军,经过十几天的追击,终于在美良山中活捉黎朝王室共计二十余人,连同他的大臣党羽一起送往京师。
九月一日,正德皇帝实然遇刺,未遂,凶手乃当地土豪贡献的秀女,朱厚照勃然大怒,他派军削平其它各处变乱,斩首数千人,筑成京观以立镇南碑,黎朝大将陈季退屯乂安,在丛林里继续抵抗,不过已经不成气候,至此,正德皇帝得意洋洋的向北京告捷。
接到前方的消息后,朱厚炜并没有特别兴奋的感觉。其实齐王心里明白,打下越南是件很简单的事,关键还是后期的治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他这次所要做的是恢复汉唐故土。说白了就是吞并。吞并不能说完全没有理由,诸如“此地为汉唐故土”,“受安南官吏请求”等。
但是,安南毕竟已立国近五百年,当地人早已习惯自成一国,直接兼并会面临极大阻力,增加治理成本。当然,也不能说这次吞并就是好大喜功,这次大明朝朝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通过兼并越南,朱厚炜希望提升其在整个西南地区的统治力,并对暹罗,缅甸等地形成威慑,再配合大明舰队巩固其在东南亚后花园的传统地位。而且,十六世纪并不是民族主义的世纪,安南与中国文化相近,如果执政得当,“消化”这块土地也并非不可能。
其实,大明已经错过了一次最好的吞并机会,那就是百年前的永乐朝。永乐皇帝完全有机会把这块土地兼并下来。可遗憾的是,当时的大明朝连出昏招,才导致了后面的再次独立出去。
平心而论,对于如何安置这个地方,永乐皇帝的大明过去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如网罗各类人才送往中国深造,安排官吏时给本地人留名额等。
但总体来说,当年明朝在安南的吏治相当失败,地理位置的偏远令大部分官吏不愿去那里任职,所以,安南的各级官吏都是流放或贬谪过去的,总体素质极差,让这些贪官污吏治理安南,只会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困扰。
事实上,当明朝已经意识到治理安南出现的问题时,也派了张辅去治理安南。在那里,张辅改用怀柔政策,与民生息,平定叛乱,安稳了局势。
可当时北方蒙古入侵,再加上朱棣又忌惮张辅拥兵自重,便频繁调离张辅,令明朝在安南的统治根基不稳。一旦乱势形成,安南就会彻底失控。永乐时的下西洋,征蒙古,和迁都北京都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令明宣宗继位后的国策趋向保守,黎利趁机做大,双方实力对比陷入“此消彼长”的困局,明朝深陷泥潭,被迫撤兵。
这一次,朱厚炜当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南征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全称:大明南下武装工作队。为了实现正德皇帝开疆扩土的愿望,大明帝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一次砸钱也要把这安南囫囵吞下去。
为了这次南征,军机处情报司从两年前开始就专门成立南下工作队,通过公开的招募的方式,从国内基层官员中和几十万有秀才功名的人中层层选拔了六千多人的南下工作队,最多的时候人数超过一万,通过优胜劣汰,剩下来的六千人,成为了这次特殊的军团。
有人肯定会问,这支武装南下工作队干什么的?废话!当然是抢地盘的。
直接说了吧:这既是一只工作队,又是一只战斗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全方位接收安南政权,取代当地的统治阶级,到群众中去,团结基层最广大的农民,在安南实行全方位的土地改革,实施均田制,把安南改天换地,换个人间!
经过情报部和参谋部的仔细研究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当地的老百姓有田种,有饭吃,就不会叛乱,真正有能力导致安南叛离的人恰恰是当地的统治阶级,经过讨论,齐王拍板。这一次大明要把安南的官府从上到下换血。那换下来的人怎么安排?当然不能留在这里,咱们不搞种族屠杀,那是欧洲人才会干的事。也不会像张辅一样垒京观吓唬人,那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对铁了心的反叛人士也没有威慑力。俺们有新的办法。试想,在大明的北方,那里的铁路建设蒸蒸日上,新的铁道部官员们有多么渴望建设者们的到来,那简直望眼欲穿啊,你懂的!
你说没有人愿意去安南工作,那地方那么穷,气候炎热,瘴疠横行,谁愿意去呀?这根本不是问题,以前没人愿意去,那是因为过去的条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齐王马上祭出大招了!那就是做官和升官,凡是经过考核被选拔上的人,原先有官职只要在当地工作满五年,回来后连升三级。而原先仅有秀才举人功名的人,只要被选拔上,当即授予从九品的官职。如果在安南当地工作满十年,而且能够正确执行朝廷的政策,回来后皇帝赐你同进士出身,补缺时优先安排工作。
这两条政策一出台,全国各地基层官员,尤其是举人和秀才们都快疯魔了。日夜兼程赶往各个省城的报名点报名。不快不行啊!听说招收的名额有限,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对于那些秀才举人来说,能够在朝廷当官,那简直是一步登天,捧上了金饭碗。用一句很形象的话形容在正德年间当官,那就是:一人当官,全家幸福!
想想那规定的薪酬福利就让人流口水。有哪一个读书人不想过上好日子,不想出人头地?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实在太难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想想看,自己一个人苦个十年,全家人都因此获得好处。傻子才不去!可以说当时各地报名点的情形,那真叫做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比四年一度的科举还要热闹,无它,录取率比科举高呀。
对于这种安排,正德皇帝根本也无所谓,这哥们现在不差钱,只要花钱能搞定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这也是和他那位弟弟学来的。的确,他现在就是这种心态。考虑到长期的国家利益,内阁也举双手赞成,当然,为读书人谋福利的事,也没有谁会明目张胆的反对。至于你说亢官亢吏,你想多了,现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现在不是官多了,而是官太少,您别不相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多出了很多的部门,缺口大了去。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铁道部,现在还增加了工业机械部,农业畜牧科技部,教育部等等,对了,还有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到处都缺人。
这六千多人两年前就被招募而来,这两年这些人在干什么?当然不能闲着。由各个部门的精英为他们培训。他们这两年那真是废寝忘食的学习,没有办法,这里执行的是淘汰制。最开始招了一万人,前前后后淘汰了四千人。
您说他们学什么?从安南的语言到民俗,均田制的政策,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总之是包罗万象,只要能想到的问题一个都不落下。甚至每个人还要参加军事训练,咱们是带枪的读书人。既然是武装工作队,不会打枪,那是不行滴。
这些人抵达安南后,马上在占领区开展集村并寨的工作,每个武工队员后面都带着至少一个排的军队,深入到每一个村寨,首先做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重新丈量土地,当那些贫苦的安南农民拿着一张张烫金的土地证时,眼泪都流下来了。分得土地的安南农民在想:还是大明的皇帝靠谱啊!这日子总算有个盼头了。不过,你们可别像上次一样回去了,要不然咱们又得空欢喜一场。
因此,新的衙门开张后,很多当地悄悄来到新政府告密,比如某农民说:大人,我知道阮家的人躲在哪里?我给你们带路!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结果一个个危险份子被揪了出来,然后他们被装上了船扬帆起航。于是……
先生,毛先生两位说孩儿是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业的,所以要比别人更努力。还说如果想要成为明君,就要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胡说八道,真是帮腐儒,这哪里是在帮我教孩子,这特么的是在毁我家大宝!”朱厚炜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简直是胡闹,他稳定了一下情绪,放缓了语气说道,“大宝,你听爹说,李先生和毛先生的确很有学问。但是他们不懂怎么教你。这样下去会毁了你的!把你交给他们教育,爹实在不放心。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决定以后由爹亲自教授你们。你以后和小宝每天跟爹爹学习一个时辰,其他的时间就尽情的去玩,咱们要快快乐乐的长大,要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你不用担心,爹会安排好的。”
“真的?”朱载康顿时兴奋起来,挣扎着从父亲怀里下了地,然后仰着头用希翼的眼睛看着父亲说,“阿爹,孩儿以后可以回家住,跟弟弟妹妹在一块吗?“
“为什么这样问呢?你当然可以回家,虽然你已经过继给你大伯,但家永远都是你的家,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所以你以后不应该提这样很傻很傻的问题。”朱厚炜认真地说道。
听他这样说,大宝顿时喜形于色,拍手笑道:”太好了!爹爹啊,你是不知道,孩儿住在宫里面每天都度日如年,一点也不开心,宫里的规矩太多了。每天都要谨言慎行,孩儿好累!“
“什么?”朱厚炜一楞,忙追问道,“难道有人对你不好?”
“大家都对孩儿很好。而是对孩儿太好了!孩儿有些受不了。“大宝神情有些黯然,说道,”阿爹,你根本不明白孩儿有多累。在宫里,不管太后、皇后、还是父皇的那些嫔妃,对孩子都很好。更不要说宫女和太监,天天围着孩子转,每个人都想让孩儿开心。“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要是我不开心,那些宫女和太监就会被处罚,孩儿心中不忍看到别人受苦,只好装作很开心的样子。我一点都不喜欢这里,要不是看到父皇和孩儿在一起就很快乐,说实话,孩儿早就不想当这劳什子的太子了!”
听到这番话,朱厚炜只觉鼻子里发酸,心如刀绞。不出他所料,他曾经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朱载康本来就早熟,现在已经七岁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宫里面的环境非常不适合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再这样下去,真的会毁了他。不管怎样,他必须做些什么,否则,他会抱憾一生的。
朱厚炜蹲了下来,平视着自己的儿子,柔声说道:“我家大宝是个善良的孩子,阿爹很开心!大宝你听着,阿爹知道你好强,喜欢把事情藏在心里。这样很不好!你不快乐的时候,要大胆说出来,至少要跟阿爹说,阿爹肯定会帮你,你要大胆的说出心里话,你就不会过的这么累。“
大宝犹豫了一下,说道:“可是阿爹,孩儿要是不住在宫里,太后和母后,还有父皇,都会不快乐的。孩儿不能这么自私。”
朱厚炜眼圈有些发红,这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痛。他想了想,婉转地说道:“大宝你能够这样想,爹爹真的很开心。你是个孝顺又懂事的孩子,爹爹为你骄傲。可是啊,爹爹还是希望你能够开开心心的长大。“
略一思虑,他继续说道:”这样吧,下午阿爹去跟太后商量一下,以后每个月你一半时间住在宫里,一半时间回到家里。而且你住在宫里的时候,阿爹还让小宝进宫来陪你,你们兄弟两在一起,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孤单了。好不好?”
“可……可是太后和母后会答应吗?”大宝有些犹豫。
“放心吧!太后和母后是爱你的,只要大宝能快快乐乐长大,她们肯定会答应的。”
朱厚炜安慰道,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心里却在暗暗咬牙:特么的,敢不答应,我就撂挑子,带着儿子远走高飞,不陪你们玩了!
这天下午,朱厚炜果然去了慈宁宫,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太后和皇后”很爽快”的答应了让朱载康在宫里住一天,隔天住齐王府,朱载康知道了确切消息后,高兴坏了。只不过他不知道,整整一年多时间,这位满脸慈祥的张太后再也没召见过朱厚炜,夏皇后也看这位小叔子不顺眼。
李东阳和毛纪两位大学士也得到了齐王的通知,以后他们的课减少到一个月只教三次,首辅李东阳气冲冲的去问齐王原因,被齐王一句话怼了回去:本王准备教孩子真正的帝王之学,没时间学你们那些之乎者也。
最终,在齐王的坚持下,关于太子的教育问题,最终所有人都只能够向他妥协。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最主要等到正德皇帝归来,才会有一个定论。
正德十年三月,顺利与王通会师后,正德皇帝对安南和缅甸的形势已成竹在胸,他并不急于前进,经过仔细研究后,正德皇帝决定先搞定安南,他与王通分兵,自己从广西走水,出北海直奔升龙府,王通从云南走陆路直赴谅山。半月后,王通率大军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击败安南军。安南贼军聚集战船六百余艘,退保江东南岸。正德皇帝所率领部将陈旭等以南海舰队为主力进攻,一百多艘军舰万炮齐鸣。大破其众,擒其将帅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将阮景异又以战船三百艘迎战,复为明军所破。
七月,明军摧枯拉朽攻占升龙府后。正德皇帝再接再厉,乘大胜之余威,派两名指挥罗荣、江福等率龙骑兵先进,自己率领舰队为后继,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屡败叛军,经过十几天的追击,终于在美良山中活捉黎朝王室共计二十余人,连同他的大臣党羽一起送往京师。
九月一日,正德皇帝实然遇刺,未遂,凶手乃当地土豪贡献的秀女,朱厚照勃然大怒,他派军削平其它各处变乱,斩首数千人,筑成京观以立镇南碑,黎朝大将陈季退屯乂安,在丛林里继续抵抗,不过已经不成气候,至此,正德皇帝得意洋洋的向北京告捷。
接到前方的消息后,朱厚炜并没有特别兴奋的感觉。其实齐王心里明白,打下越南是件很简单的事,关键还是后期的治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他这次所要做的是恢复汉唐故土。说白了就是吞并。吞并不能说完全没有理由,诸如“此地为汉唐故土”,“受安南官吏请求”等。
但是,安南毕竟已立国近五百年,当地人早已习惯自成一国,直接兼并会面临极大阻力,增加治理成本。当然,也不能说这次吞并就是好大喜功,这次大明朝朝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通过兼并越南,朱厚炜希望提升其在整个西南地区的统治力,并对暹罗,缅甸等地形成威慑,再配合大明舰队巩固其在东南亚后花园的传统地位。而且,十六世纪并不是民族主义的世纪,安南与中国文化相近,如果执政得当,“消化”这块土地也并非不可能。
其实,大明已经错过了一次最好的吞并机会,那就是百年前的永乐朝。永乐皇帝完全有机会把这块土地兼并下来。可遗憾的是,当时的大明朝连出昏招,才导致了后面的再次独立出去。
平心而论,对于如何安置这个地方,永乐皇帝的大明过去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如网罗各类人才送往中国深造,安排官吏时给本地人留名额等。
但总体来说,当年明朝在安南的吏治相当失败,地理位置的偏远令大部分官吏不愿去那里任职,所以,安南的各级官吏都是流放或贬谪过去的,总体素质极差,让这些贪官污吏治理安南,只会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困扰。
事实上,当明朝已经意识到治理安南出现的问题时,也派了张辅去治理安南。在那里,张辅改用怀柔政策,与民生息,平定叛乱,安稳了局势。
可当时北方蒙古入侵,再加上朱棣又忌惮张辅拥兵自重,便频繁调离张辅,令明朝在安南的统治根基不稳。一旦乱势形成,安南就会彻底失控。永乐时的下西洋,征蒙古,和迁都北京都极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令明宣宗继位后的国策趋向保守,黎利趁机做大,双方实力对比陷入“此消彼长”的困局,明朝深陷泥潭,被迫撤兵。
这一次,朱厚炜当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南征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全称:大明南下武装工作队。为了实现正德皇帝开疆扩土的愿望,大明帝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一次砸钱也要把这安南囫囵吞下去。
为了这次南征,军机处情报司从两年前开始就专门成立南下工作队,通过公开的招募的方式,从国内基层官员中和几十万有秀才功名的人中层层选拔了六千多人的南下工作队,最多的时候人数超过一万,通过优胜劣汰,剩下来的六千人,成为了这次特殊的军团。
有人肯定会问,这支武装南下工作队干什么的?废话!当然是抢地盘的。
直接说了吧:这既是一只工作队,又是一只战斗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全方位接收安南政权,取代当地的统治阶级,到群众中去,团结基层最广大的农民,在安南实行全方位的土地改革,实施均田制,把安南改天换地,换个人间!
经过情报部和参谋部的仔细研究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当地的老百姓有田种,有饭吃,就不会叛乱,真正有能力导致安南叛离的人恰恰是当地的统治阶级,经过讨论,齐王拍板。这一次大明要把安南的官府从上到下换血。那换下来的人怎么安排?当然不能留在这里,咱们不搞种族屠杀,那是欧洲人才会干的事。也不会像张辅一样垒京观吓唬人,那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对铁了心的反叛人士也没有威慑力。俺们有新的办法。试想,在大明的北方,那里的铁路建设蒸蒸日上,新的铁道部官员们有多么渴望建设者们的到来,那简直望眼欲穿啊,你懂的!
你说没有人愿意去安南工作,那地方那么穷,气候炎热,瘴疠横行,谁愿意去呀?这根本不是问题,以前没人愿意去,那是因为过去的条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齐王马上祭出大招了!那就是做官和升官,凡是经过考核被选拔上的人,原先有官职只要在当地工作满五年,回来后连升三级。而原先仅有秀才举人功名的人,只要被选拔上,当即授予从九品的官职。如果在安南当地工作满十年,而且能够正确执行朝廷的政策,回来后皇帝赐你同进士出身,补缺时优先安排工作。
这两条政策一出台,全国各地基层官员,尤其是举人和秀才们都快疯魔了。日夜兼程赶往各个省城的报名点报名。不快不行啊!听说招收的名额有限,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对于那些秀才举人来说,能够在朝廷当官,那简直是一步登天,捧上了金饭碗。用一句很形象的话形容在正德年间当官,那就是:一人当官,全家幸福!
想想那规定的薪酬福利就让人流口水。有哪一个读书人不想过上好日子,不想出人头地?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实在太难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想想看,自己一个人苦个十年,全家人都因此获得好处。傻子才不去!可以说当时各地报名点的情形,那真叫做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比四年一度的科举还要热闹,无它,录取率比科举高呀。
对于这种安排,正德皇帝根本也无所谓,这哥们现在不差钱,只要花钱能搞定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这也是和他那位弟弟学来的。的确,他现在就是这种心态。考虑到长期的国家利益,内阁也举双手赞成,当然,为读书人谋福利的事,也没有谁会明目张胆的反对。至于你说亢官亢吏,你想多了,现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现在不是官多了,而是官太少,您别不相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多出了很多的部门,缺口大了去。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铁道部,现在还增加了工业机械部,农业畜牧科技部,教育部等等,对了,还有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到处都缺人。
这六千多人两年前就被招募而来,这两年这些人在干什么?当然不能闲着。由各个部门的精英为他们培训。他们这两年那真是废寝忘食的学习,没有办法,这里执行的是淘汰制。最开始招了一万人,前前后后淘汰了四千人。
您说他们学什么?从安南的语言到民俗,均田制的政策,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总之是包罗万象,只要能想到的问题一个都不落下。甚至每个人还要参加军事训练,咱们是带枪的读书人。既然是武装工作队,不会打枪,那是不行滴。
这些人抵达安南后,马上在占领区开展集村并寨的工作,每个武工队员后面都带着至少一个排的军队,深入到每一个村寨,首先做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重新丈量土地,当那些贫苦的安南农民拿着一张张烫金的土地证时,眼泪都流下来了。分得土地的安南农民在想:还是大明的皇帝靠谱啊!这日子总算有个盼头了。不过,你们可别像上次一样回去了,要不然咱们又得空欢喜一场。
因此,新的衙门开张后,很多当地悄悄来到新政府告密,比如某农民说:大人,我知道阮家的人躲在哪里?我给你们带路!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结果一个个危险份子被揪了出来,然后他们被装上了船扬帆起航。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