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龙困与微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彪说:“贺龙搞大练武,大比武,罗瑞卿最积极。全国大比武十多次,贺龙参加八次,罗瑞卿恨不能一次不拉。他们就是不相信突出政治,就是要另搞一套。”
林彪发难上海,一幢坐落在徐汇区高级住宅区的花园洋房,院子很大,绿草如茵,林木葱茏,曾是宋子文的一套住宅。从五十年代初起,变成了林彪的“行宫”每次到上海,他都是住这里。上午九点半,秘书带了文件夹应召走进大客厅。
秘书“讲文件”引起林彪异常关注:
六月十五日、十六日,北京和济南军区的“尖子”分队及民兵,分别在北京西山、阳坊和十三陵向中央领导人及全国各省市领导作了汇报表演。毛、刘、周、朱、陈、邓,所有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表演,给予很高评价和赞扬
林彪面无表情,淡漠的目光凝注面前某一点,这是他竭尽思考的特有表情。
这次表演,贺龙向他报告过,他未予理睬,也没参加。始料不及的是搞成这么大气候!
秘书在继续讲:“六月十八日到二十日,解放军报连续三天发表消息和社论,称赞这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部队的军事训练,是解放军建军史上的光辉篇章: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记录片”
“毛主席讲了哪些话,你再讲一遍。”林彪少有的要听两遍。
“毛主席先看到‘比武’的一份简报,在上边批了‘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贺龙和罗瑞卿从济南北京抽了尖子分队表演。毛泽东看完表演,说:‘不错嘛!’又说要注意多搞夜战,搞近战。”
“嗯。”林彪哼出了一声“对谁讲的?”
“对贺龙。又讲:‘军队无非要学会两个东西,一个是会打,一个会走’,又说:‘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讲清对谁说的!”林彪冒出无名之火,像是要出汗。秘书紧张了,忙说:“这些话都是对贺龙讲的。在十三陵还对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说:‘你们不能光议政,不议军’”
片刻,林彪望住秘书:“还有”
秘书翻翻文件,补充:“在观看表演过程中,对周围人说:‘要多练习,要注意普及。’”
林彪沉思片刻,又问:“这些文件给叶群看过”
“看过。”
“你叫她再看看,然后到我这里来。”
林彪屡屡犯病,越来越离不开叶群如果说打天下他是靠自己的脑袋,那么“守四方”他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重叶群的脑袋。
一个小时后,叶群对林彪说:“贺龙几次提练为战,不是练为看,反对拼凑‘尖子’和弄虚作假。我看问题就藏在这里。”
林彪缓缓点头,出神一样静过片刻,说一句短话:“结论要在调查研究之后。”
当贺龙组织全军普及“尖子”经验的时候,叶群和总政一位领导率了工作组,下到广州军区三七九团,开始了“调查研究”一个月后,四份调查报告放在了林彪案头。
对三七九团一连三个“尖子”班情况调查,查出十条罪名:移苗并丘,拼凑“尖子”;重军事技术,轻政治思想;追求锦标,弄虚作假;歪风邪气,庸俗下流;管理简单粗暴,影响内外团结
关于军事训练问题的报告,列出十二条罪:军事压倒一切,挤掉了政治教育;练为看,花架子;四个第一受冲击,败坏了部队作风;木头兵,木头官,整天忙于扣眼、扣米、扣一二三、扣一条线
扣眼是指射击、扣米是指投弹、扣一二三是指单双杠,扣一条线是指队列。叶群的思维像林彪,语言也像。这种语言风格曾一度影响全国,连那时的军队文艺作品都是这种风格,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林彪有了调查研究,便有了结论。
他对叶群说:“看来罗瑞卿这个人不好。总参交他搞,他搞到贺龙那里去”
他对总政那位领导人讲:“去年军事训练过多,训练中出现一些不适当的做法,影响了四个第一。你给张宗逊传话,让他作自我批评。”
张宗逊上将是主管军事训练的副总长,敲他可以震罗瑞卿,震罗瑞卿就是动贺龙。玩“战术”林彪是大家,否则不会被称为“韩信”
他让他的办公室给总参打电话:“告诉他们一句话:大比武冲击了政治,方向出了偏差。”
这一句话,解放军报一九六五年的元旦社论就变了调,对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普及“尖子”的经验只字未提。
贺龙势众
林彪发难,全军震动。元旦刚过,罗瑞卿主持召开了军委办公会,总结一九六四年的工作,讨论一九六五年的工作纲要。
会议准备开一天,会前,叶群搞的调查报告作为会议文件,发给与会者参考。
上午八点半,罗瑞卿宣布会议开始。各总部、各大军区和各军兵种领导人都阴着脸。他们看过了那四份调查报告,心里不舒服,但明白那反映了林彪的观点,不便说什么,除非彼此知心又有感情的老朋友,才附耳议论几声。
中竟,林彪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他搞的“突出政治”一套,不仅被毛泽东视为正确,也为当时多数人视为正确,赢得了普遍信任和拥护。对于这四份调查报告,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投鼠忌器”不好公开讲什么。
会议开得沉闷,不像往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恰在这时,总政那位领导人从外面进来他走得很冲,可以用“踊跃而来”形容,手里拿着一张记录纸,大幅度地朝与会者们一挥,像是挥了一面令旗,没有落座,站定一会儿便开始讲话,声音和动作一样冲:
“去年的大练兵,大比武,冲击了政治,影响了四个第一,方向偏十三陵的军事表演,是从各地拼凑尖子,弄虚作假,欺骗了毛主席”
其实这位领导也是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他这样讲自然受了林彪的影响。那时又有几人不受林彪影响?庐山会议,后来的七千人大会,林彪都是全力拥戴毛泽东。这些老将军都是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夺取天下,几十年的历史证明,毛泽东代表的就是正确,就是胜利。毛泽东既然倚重信任林彪,林彪的话自然反映了毛主席的思想,那么照林彪的话去做还有什么错他的话越讲分量越重:“天天练兵,不学习毛主席著作,这是单纯军事观点”
如果是林彪亲自到会讲这个话,也许不敢有谁跳起来反对。换成总政这位领导讲,情况就不同特别是积极搞了大练兵大比武的将军们,本来就不舒服,现在又听到这种以偏盖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抹杀甚至全盘否定去年练兵成绩的做法,累积心底的不满便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和对象。不待这位总政领导人讲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便站了起来:“你讲清楚,谁说是假的?十三陵军事表演,我们济南部队来的尖子哪个是假的?搞民兵表演,祖孙三代上靶场,爷爷假还是孙子假?全是真的!他们打靶,一枪一个,百发百中,凡参加的人都心服口服,怎么是假的?谁说假的我就跟他辩论!”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是齐名的三位上将,战功显赫,名冠全军,被誉为“三羊(杨)开泰”都是挂过先锋印,凡事敢出头冒尖的人物。杨得志头炮一开,引来了“万炮齐放”
“你们说大比武以后不比了,我就比!不比就没个高低上下,就分不出先进后进。”声音愤慨激颤的是杨勇上将。十三陵军事表演,上阵的官兵,一个来自杨得志的济南军区,一个就来自他任司令员的北京军区。他大比武劲头比谁都足,当兵的不比武比什么?是他兴冲冲跑到贺龙家报告毛主席要看他的兵表演,是他选派自己的“精锐”上了演武场,是他陪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全部表演。大比武受批判时,又是他跑到贺龙家里,发牢骚:“他们搞调查报告,说枪摆一条线是花架子,脸盆、被子整整齐齐一条线也是花架子,这算什么文件?”贺龙接一句:“东西乱扔,整天懒懒散散拿本语录就是好架子?”贺龙这个态度对杨勇无疑是个支持。现在他亮开大嗓门冲着总政那位领导人反击:“去年的军事训练真打破了教条框框,技术训练达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高度。谁向林副主席反映军事训练冲击了政治,就是别有用心!”
在人民解放军内部,军事和政治可说是由来已久的一对矛盾,战争年代这种矛盾以相辅相成为特色,和平时期在占用时间上有矛盾,到了林彪搞“突出政治”这一套时,相互冲突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林彪搞的是“方向”、“路线”斗争,但绝大多数军队指战员,包括“三杨”这样的上将军,开始并不曾知道这一点,他们只是以军事政治在时间和部队建设中各占分量及时间比例来看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以为是军事丁部同政工干部由来已久的一种老矛盾。
总政这位领导人也是没想到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的这场争论背后,有着一场大的政治较量。出于政工干部为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时间争位置,他也激烈地坚持着:“你们就是用大比武挤占了政治教育的时间,用军事训练冲击政治!”他领有林彪的指示,不客气地对张宗逊说:“在这个问题上,你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检查!”
张宗逊本是个稳重厚道的将军,现在不由他不激动,大声坚持不让:“去年军事训练是我军多少年来最突出、成绩最好的一年。要说比武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那也是前进中的毛病,不仅军事训练中有,政治工作中同样有:你们的态度是指责泼冷水还是帮助克服,继续前进?这话你自己说!”
张宗逊边讲,边接过许多递来的条子。这是“凑热闹”的秘书、参谋以及军区负责人递上来的条子,内容大同小异:“到底是军事冲击了政治还是政治冲击了军事?叫他看证据!”这些“凑热闹”的并不知道争论的背景,不知道一边有林彪,另一边有贺龙,他们只知道客观存在的现实。不过,这些条子也确实提醒了张宗逊。
“既然你提出军事冲击了政治,那好,我们看看到底谁冲了谁!”张宗逊拿出训练时间表,向所有与会者展示:“过去军委有规定,军事政治的训练时间是三七开,政治三,军事七,总部只管这个原则,具体由下面安排。现在的实际执行情况怎么样我这里有统计,政治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时间。你说军事冲击了政治,什么时候冲击了政治?”
“是啊,你说到底谁冲击了谁?”
“十三陵大比武决不是欺骗毛主席,谁那样说谁才是欺骗毛主席”
赖传珠、陈再道、王必成、皮定钧、秦基伟、黄新廷等军区领导人纷纷发言,或激烈,或诚恳,或含蓄,都认为“郭兴福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大比武是毛主席肯定了的,普及“尖子”经验是毛主席提出的,不能推翻。
结果,原准备开一天的会,开了四天大家还觉言犹未尽。
是非已有公论,以忠诚著名的罗瑞卿为了维护副主席林彪的威信,在总结时说:“对林总的指示要全面理解,而不是片面理解。林总对去年的军事训练不是泼冷水,而是有预见,敲警钟。如果对训练中的缺点不纠正,就可能发生偏向。”
会议一结束,罗瑞卿就赶去向林彪汇报。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他赞成贺龙的想法和做法,但也明白,必须处理好同林彪的关系,否则工作无法做。
深更半夜,秘书紧急调车。昏黄的灯光下,叶群那过于饱满丰腴的身影在晃动,两只手喜欢作手势,胳膊挥动不停,嗓门高而亮,显得底气很足:“毛毯。还有被子,被子也带一床。”
老警卫匆匆将毛毯和被子送上车。转回头时,林彪已经穿着大衣,戴着帽子,严严实实地穿戴整齐走出来,司机和服务人员一看他的脸色和神情就知道他又犯病了,正在受失眠和神经功能紊乱的折磨。
病夫治国的作者以为世界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多数都是“病夫”甚至是患有奇病怪症;越是病得厉害,病得怪,治国越是方法怪得有特色。如果说这种情况存在,那么林彪大概可为一例;如果说这种看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得有点道理,那么这道理应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多大难办多大事,能得那怪病多半是有特殊的经历和磨难,非一般人所能比。另一方面,怪病的折磨,既可以磨砺意志也可以影响和改变其心态,生出常人想不到的奇想,做出常人不会做的怪举动。
林彪的病就怪得出格,科班出身的专家博士恐怕难有几个能诊出他的病,开适宜的药方。倒是他自己久病成医,摸索出一套以怪治怪,以毒攻毒的医方。
比如他有时要闻闻燃磷的气味,有时要用抖颤不止的手送点砒霜人嘴,有时又需用些诸如鸦片之类的毒品。在“九一三”折朝沉沙之前,没有人嘲讽或指责他吸食毒品,反而是同情他身上那块伤疤,偏偏压迫着神经。若少点这种折磨,他的思维和行动会不会比历史已经演出的那一幕有点不同?
他现在匆匆钻进汽车也是治怪病的怪法子。知情的人说是治病,不知情的人说是“夜游”
“开车。”林彪有气无力吩咐一声就闭上了眼。
“红旗”车驶出院子,在人迹渺渺的街道上加速,箭一般冲向城外。当路灯连串闪过,终于都落到身后,能够听到农村的狗叫声时,林彪眼也不睁地又吩咐一声:“下公路,走野地。”
汽车驶离平展的公路,走坎坷,碾石头,在没有人走过,没有牛羊踩过,甚至狗也没有跑过的大野地里行驶;汽车时而跳起,时而沉落,司机两手握紧方向盘,大幅度地滑来滑去,越颠得厉害越要去。
在这种大起伏、大摇晃中,林彪哽在喉咙深处的呻吟消失了,痛苦粗重的呼吸渐渐平均,身体开始放松弛,头也敢靠在椅背上
晃走的是痛楚,晃不走的是贺龙。
算命的讲,属虎的不能跟属龙的共处一方天地。林彪不信命,却想起贺龙就浑身不自在,比身上那块伤疤还要令他发愁、发蹙、发痛。
上午罗瑞卿来汇报,各大军区、军兵种领导几乎都拥护贺龙的一套,对“大比武冲击政治”的说法不满,逼得他不得不违心地说:“向你们传达的电话记录不准确,解放军报元旦社论的讨论稿也可以修改”
这一回合的较量,他不得不退一步;贺龙势众,他必须平息一下众怒。
罗瑞卿跟贺龙是一鼻孔出气!这是他对叶群及一位秘书讲的话
“停车。”林彪小声吩咐司机“我睡一会儿。”
司机和警卫钻出车很有经验地带了毛毯和被子,扯开来盖在车上。他们像在家中一样轻手轻脚,不出声息地走开一点距离,忠心耿耿地守卫一旁。
他们无声地吸燃香烟,无声地望夜空,望田野,望那辆黑沉沉、孤零零的汽车。
动物世界介绍,虎不像狮子喜欢群居,虎总孤独不合群,喜欢独个儿漫游,独个儿生活
他睡着了坐在汽车上能比躺在床上睡得更舒服
“唉,好久没打仗”老警卫从嗓子眼里轻轻叹了一声,他想的还是东北战场。
可是,他却不曾料到这位国防部长早已不是东北那位林总,令这位国防部长想得头痛失眠的人物不再是蒋介石、卫立煌、杜幸明、廖耀湘等,而是那条“活龙”那个军委第二副主席,正在主持军委工作的贺龙。
毛泽东表扬了贺龙的大练兵、大比武,这不能说明问题,毛泽东也表扬过高岗,还说彭德怀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呢。东南的台湾海峡局势缓和了,印度的人侵打败了,西北的暴乱平息了
在突出政治,拥戴毛泽东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贺龙在这方面根本无法与我林彪比。但是,龙争虎斗,有死也会有伤,轻易不能动
当林彪结束夜游,在晨光里回到家时,痛苦的症状已经减轻。下午,他还练了一会儿字。
他写了“天马行空”和“每临大事有静气”
贺龙打了林彪的屁股
吃罢早饭,贺龙看一眼表。
还有半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他瞄一眼餐桌,忍不住又抓起筷子,夹起一颗盐水黄豆放嘴里,津津有味地嚼。
他只夹了这一颗。虽然还馋,不敢再吃。他有糖尿病。这位元帅是个善于节制自己的人。女儿买回烤红薯,那种甜丝丝的薯香味撩逗得人心痒难耐,馋涎欲滴。他讪笑着向妻子讨吃:“叫我吃一口吧,就尝一口。”
“不行。”薛明故意肃容“别那么没出息。”
红薯高淀粉、高糖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不利。贺龙咽一口唾液,只好作罢。
 ... -->>
林彪说:“贺龙搞大练武,大比武,罗瑞卿最积极。全国大比武十多次,贺龙参加八次,罗瑞卿恨不能一次不拉。他们就是不相信突出政治,就是要另搞一套。”
林彪发难上海,一幢坐落在徐汇区高级住宅区的花园洋房,院子很大,绿草如茵,林木葱茏,曾是宋子文的一套住宅。从五十年代初起,变成了林彪的“行宫”每次到上海,他都是住这里。上午九点半,秘书带了文件夹应召走进大客厅。
秘书“讲文件”引起林彪异常关注:
六月十五日、十六日,北京和济南军区的“尖子”分队及民兵,分别在北京西山、阳坊和十三陵向中央领导人及全国各省市领导作了汇报表演。毛、刘、周、朱、陈、邓,所有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表演,给予很高评价和赞扬
林彪面无表情,淡漠的目光凝注面前某一点,这是他竭尽思考的特有表情。
这次表演,贺龙向他报告过,他未予理睬,也没参加。始料不及的是搞成这么大气候!
秘书在继续讲:“六月十八日到二十日,解放军报连续三天发表消息和社论,称赞这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部队的军事训练,是解放军建军史上的光辉篇章: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记录片”
“毛主席讲了哪些话,你再讲一遍。”林彪少有的要听两遍。
“毛主席先看到‘比武’的一份简报,在上边批了‘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贺龙和罗瑞卿从济南北京抽了尖子分队表演。毛泽东看完表演,说:‘不错嘛!’又说要注意多搞夜战,搞近战。”
“嗯。”林彪哼出了一声“对谁讲的?”
“对贺龙。又讲:‘军队无非要学会两个东西,一个是会打,一个会走’,又说:‘练武还要练文,注意学习文化’。”
“讲清对谁说的!”林彪冒出无名之火,像是要出汗。秘书紧张了,忙说:“这些话都是对贺龙讲的。在十三陵还对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说:‘你们不能光议政,不议军’”
片刻,林彪望住秘书:“还有”
秘书翻翻文件,补充:“在观看表演过程中,对周围人说:‘要多练习,要注意普及。’”
林彪沉思片刻,又问:“这些文件给叶群看过”
“看过。”
“你叫她再看看,然后到我这里来。”
林彪屡屡犯病,越来越离不开叶群如果说打天下他是靠自己的脑袋,那么“守四方”他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借重叶群的脑袋。
一个小时后,叶群对林彪说:“贺龙几次提练为战,不是练为看,反对拼凑‘尖子’和弄虚作假。我看问题就藏在这里。”
林彪缓缓点头,出神一样静过片刻,说一句短话:“结论要在调查研究之后。”
当贺龙组织全军普及“尖子”经验的时候,叶群和总政一位领导率了工作组,下到广州军区三七九团,开始了“调查研究”一个月后,四份调查报告放在了林彪案头。
对三七九团一连三个“尖子”班情况调查,查出十条罪名:移苗并丘,拼凑“尖子”;重军事技术,轻政治思想;追求锦标,弄虚作假;歪风邪气,庸俗下流;管理简单粗暴,影响内外团结
关于军事训练问题的报告,列出十二条罪:军事压倒一切,挤掉了政治教育;练为看,花架子;四个第一受冲击,败坏了部队作风;木头兵,木头官,整天忙于扣眼、扣米、扣一二三、扣一条线
扣眼是指射击、扣米是指投弹、扣一二三是指单双杠,扣一条线是指队列。叶群的思维像林彪,语言也像。这种语言风格曾一度影响全国,连那时的军队文艺作品都是这种风格,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林彪有了调查研究,便有了结论。
他对叶群说:“看来罗瑞卿这个人不好。总参交他搞,他搞到贺龙那里去”
他对总政那位领导人讲:“去年军事训练过多,训练中出现一些不适当的做法,影响了四个第一。你给张宗逊传话,让他作自我批评。”
张宗逊上将是主管军事训练的副总长,敲他可以震罗瑞卿,震罗瑞卿就是动贺龙。玩“战术”林彪是大家,否则不会被称为“韩信”
他让他的办公室给总参打电话:“告诉他们一句话:大比武冲击了政治,方向出了偏差。”
这一句话,解放军报一九六五年的元旦社论就变了调,对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普及“尖子”的经验只字未提。
贺龙势众
林彪发难,全军震动。元旦刚过,罗瑞卿主持召开了军委办公会,总结一九六四年的工作,讨论一九六五年的工作纲要。
会议准备开一天,会前,叶群搞的调查报告作为会议文件,发给与会者参考。
上午八点半,罗瑞卿宣布会议开始。各总部、各大军区和各军兵种领导人都阴着脸。他们看过了那四份调查报告,心里不舒服,但明白那反映了林彪的观点,不便说什么,除非彼此知心又有感情的老朋友,才附耳议论几声。
中竟,林彪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他搞的“突出政治”一套,不仅被毛泽东视为正确,也为当时多数人视为正确,赢得了普遍信任和拥护。对于这四份调查报告,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投鼠忌器”不好公开讲什么。
会议开得沉闷,不像往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恰在这时,总政那位领导人从外面进来他走得很冲,可以用“踊跃而来”形容,手里拿着一张记录纸,大幅度地朝与会者们一挥,像是挥了一面令旗,没有落座,站定一会儿便开始讲话,声音和动作一样冲:
“去年的大练兵,大比武,冲击了政治,影响了四个第一,方向偏十三陵的军事表演,是从各地拼凑尖子,弄虚作假,欺骗了毛主席”
其实这位领导也是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他这样讲自然受了林彪的影响。那时又有几人不受林彪影响?庐山会议,后来的七千人大会,林彪都是全力拥戴毛泽东。这些老将军都是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夺取天下,几十年的历史证明,毛泽东代表的就是正确,就是胜利。毛泽东既然倚重信任林彪,林彪的话自然反映了毛主席的思想,那么照林彪的话去做还有什么错他的话越讲分量越重:“天天练兵,不学习毛主席著作,这是单纯军事观点”
如果是林彪亲自到会讲这个话,也许不敢有谁跳起来反对。换成总政这位领导讲,情况就不同特别是积极搞了大练兵大比武的将军们,本来就不舒服,现在又听到这种以偏盖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抹杀甚至全盘否定去年练兵成绩的做法,累积心底的不满便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和对象。不待这位总政领导人讲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便站了起来:“你讲清楚,谁说是假的?十三陵军事表演,我们济南部队来的尖子哪个是假的?搞民兵表演,祖孙三代上靶场,爷爷假还是孙子假?全是真的!他们打靶,一枪一个,百发百中,凡参加的人都心服口服,怎么是假的?谁说假的我就跟他辩论!”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是齐名的三位上将,战功显赫,名冠全军,被誉为“三羊(杨)开泰”都是挂过先锋印,凡事敢出头冒尖的人物。杨得志头炮一开,引来了“万炮齐放”
“你们说大比武以后不比了,我就比!不比就没个高低上下,就分不出先进后进。”声音愤慨激颤的是杨勇上将。十三陵军事表演,上阵的官兵,一个来自杨得志的济南军区,一个就来自他任司令员的北京军区。他大比武劲头比谁都足,当兵的不比武比什么?是他兴冲冲跑到贺龙家报告毛主席要看他的兵表演,是他选派自己的“精锐”上了演武场,是他陪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全部表演。大比武受批判时,又是他跑到贺龙家里,发牢骚:“他们搞调查报告,说枪摆一条线是花架子,脸盆、被子整整齐齐一条线也是花架子,这算什么文件?”贺龙接一句:“东西乱扔,整天懒懒散散拿本语录就是好架子?”贺龙这个态度对杨勇无疑是个支持。现在他亮开大嗓门冲着总政那位领导人反击:“去年的军事训练真打破了教条框框,技术训练达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高度。谁向林副主席反映军事训练冲击了政治,就是别有用心!”
在人民解放军内部,军事和政治可说是由来已久的一对矛盾,战争年代这种矛盾以相辅相成为特色,和平时期在占用时间上有矛盾,到了林彪搞“突出政治”这一套时,相互冲突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林彪搞的是“方向”、“路线”斗争,但绝大多数军队指战员,包括“三杨”这样的上将军,开始并不曾知道这一点,他们只是以军事政治在时间和部队建设中各占分量及时间比例来看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以为是军事丁部同政工干部由来已久的一种老矛盾。
总政这位领导人也是没想到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的这场争论背后,有着一场大的政治较量。出于政工干部为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时间争位置,他也激烈地坚持着:“你们就是用大比武挤占了政治教育的时间,用军事训练冲击政治!”他领有林彪的指示,不客气地对张宗逊说:“在这个问题上,你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检查!”
张宗逊本是个稳重厚道的将军,现在不由他不激动,大声坚持不让:“去年军事训练是我军多少年来最突出、成绩最好的一年。要说比武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那也是前进中的毛病,不仅军事训练中有,政治工作中同样有:你们的态度是指责泼冷水还是帮助克服,继续前进?这话你自己说!”
张宗逊边讲,边接过许多递来的条子。这是“凑热闹”的秘书、参谋以及军区负责人递上来的条子,内容大同小异:“到底是军事冲击了政治还是政治冲击了军事?叫他看证据!”这些“凑热闹”的并不知道争论的背景,不知道一边有林彪,另一边有贺龙,他们只知道客观存在的现实。不过,这些条子也确实提醒了张宗逊。
“既然你提出军事冲击了政治,那好,我们看看到底谁冲了谁!”张宗逊拿出训练时间表,向所有与会者展示:“过去军委有规定,军事政治的训练时间是三七开,政治三,军事七,总部只管这个原则,具体由下面安排。现在的实际执行情况怎么样我这里有统计,政治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时间。你说军事冲击了政治,什么时候冲击了政治?”
“是啊,你说到底谁冲击了谁?”
“十三陵大比武决不是欺骗毛主席,谁那样说谁才是欺骗毛主席”
赖传珠、陈再道、王必成、皮定钧、秦基伟、黄新廷等军区领导人纷纷发言,或激烈,或诚恳,或含蓄,都认为“郭兴福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大比武是毛主席肯定了的,普及“尖子”经验是毛主席提出的,不能推翻。
结果,原准备开一天的会,开了四天大家还觉言犹未尽。
是非已有公论,以忠诚著名的罗瑞卿为了维护副主席林彪的威信,在总结时说:“对林总的指示要全面理解,而不是片面理解。林总对去年的军事训练不是泼冷水,而是有预见,敲警钟。如果对训练中的缺点不纠正,就可能发生偏向。”
会议一结束,罗瑞卿就赶去向林彪汇报。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他赞成贺龙的想法和做法,但也明白,必须处理好同林彪的关系,否则工作无法做。
深更半夜,秘书紧急调车。昏黄的灯光下,叶群那过于饱满丰腴的身影在晃动,两只手喜欢作手势,胳膊挥动不停,嗓门高而亮,显得底气很足:“毛毯。还有被子,被子也带一床。”
老警卫匆匆将毛毯和被子送上车。转回头时,林彪已经穿着大衣,戴着帽子,严严实实地穿戴整齐走出来,司机和服务人员一看他的脸色和神情就知道他又犯病了,正在受失眠和神经功能紊乱的折磨。
病夫治国的作者以为世界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多数都是“病夫”甚至是患有奇病怪症;越是病得厉害,病得怪,治国越是方法怪得有特色。如果说这种情况存在,那么林彪大概可为一例;如果说这种看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得有点道理,那么这道理应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多大难办多大事,能得那怪病多半是有特殊的经历和磨难,非一般人所能比。另一方面,怪病的折磨,既可以磨砺意志也可以影响和改变其心态,生出常人想不到的奇想,做出常人不会做的怪举动。
林彪的病就怪得出格,科班出身的专家博士恐怕难有几个能诊出他的病,开适宜的药方。倒是他自己久病成医,摸索出一套以怪治怪,以毒攻毒的医方。
比如他有时要闻闻燃磷的气味,有时要用抖颤不止的手送点砒霜人嘴,有时又需用些诸如鸦片之类的毒品。在“九一三”折朝沉沙之前,没有人嘲讽或指责他吸食毒品,反而是同情他身上那块伤疤,偏偏压迫着神经。若少点这种折磨,他的思维和行动会不会比历史已经演出的那一幕有点不同?
他现在匆匆钻进汽车也是治怪病的怪法子。知情的人说是治病,不知情的人说是“夜游”
“开车。”林彪有气无力吩咐一声就闭上了眼。
“红旗”车驶出院子,在人迹渺渺的街道上加速,箭一般冲向城外。当路灯连串闪过,终于都落到身后,能够听到农村的狗叫声时,林彪眼也不睁地又吩咐一声:“下公路,走野地。”
汽车驶离平展的公路,走坎坷,碾石头,在没有人走过,没有牛羊踩过,甚至狗也没有跑过的大野地里行驶;汽车时而跳起,时而沉落,司机两手握紧方向盘,大幅度地滑来滑去,越颠得厉害越要去。
在这种大起伏、大摇晃中,林彪哽在喉咙深处的呻吟消失了,痛苦粗重的呼吸渐渐平均,身体开始放松弛,头也敢靠在椅背上
晃走的是痛楚,晃不走的是贺龙。
算命的讲,属虎的不能跟属龙的共处一方天地。林彪不信命,却想起贺龙就浑身不自在,比身上那块伤疤还要令他发愁、发蹙、发痛。
上午罗瑞卿来汇报,各大军区、军兵种领导几乎都拥护贺龙的一套,对“大比武冲击政治”的说法不满,逼得他不得不违心地说:“向你们传达的电话记录不准确,解放军报元旦社论的讨论稿也可以修改”
这一回合的较量,他不得不退一步;贺龙势众,他必须平息一下众怒。
罗瑞卿跟贺龙是一鼻孔出气!这是他对叶群及一位秘书讲的话
“停车。”林彪小声吩咐司机“我睡一会儿。”
司机和警卫钻出车很有经验地带了毛毯和被子,扯开来盖在车上。他们像在家中一样轻手轻脚,不出声息地走开一点距离,忠心耿耿地守卫一旁。
他们无声地吸燃香烟,无声地望夜空,望田野,望那辆黑沉沉、孤零零的汽车。
动物世界介绍,虎不像狮子喜欢群居,虎总孤独不合群,喜欢独个儿漫游,独个儿生活
他睡着了坐在汽车上能比躺在床上睡得更舒服
“唉,好久没打仗”老警卫从嗓子眼里轻轻叹了一声,他想的还是东北战场。
可是,他却不曾料到这位国防部长早已不是东北那位林总,令这位国防部长想得头痛失眠的人物不再是蒋介石、卫立煌、杜幸明、廖耀湘等,而是那条“活龙”那个军委第二副主席,正在主持军委工作的贺龙。
毛泽东表扬了贺龙的大练兵、大比武,这不能说明问题,毛泽东也表扬过高岗,还说彭德怀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呢。东南的台湾海峡局势缓和了,印度的人侵打败了,西北的暴乱平息了
在突出政治,拥戴毛泽东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贺龙在这方面根本无法与我林彪比。但是,龙争虎斗,有死也会有伤,轻易不能动
当林彪结束夜游,在晨光里回到家时,痛苦的症状已经减轻。下午,他还练了一会儿字。
他写了“天马行空”和“每临大事有静气”
贺龙打了林彪的屁股
吃罢早饭,贺龙看一眼表。
还有半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他瞄一眼餐桌,忍不住又抓起筷子,夹起一颗盐水黄豆放嘴里,津津有味地嚼。
他只夹了这一颗。虽然还馋,不敢再吃。他有糖尿病。这位元帅是个善于节制自己的人。女儿买回烤红薯,那种甜丝丝的薯香味撩逗得人心痒难耐,馋涎欲滴。他讪笑着向妻子讨吃:“叫我吃一口吧,就尝一口。”
“不行。”薛明故意肃容“别那么没出息。”
红薯高淀粉、高糖分,显然对糖尿病患者不利。贺龙咽一口唾液,只好作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