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新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你回去吧,以后做人做事,持心要正。”吕惠卿沉下脸来,训斥道。
邓绾欲要辩护几句,不料吕惠卿已经背转身去,不再理他,只得垂头丧气的告辞而去。
邓绾才一走出大门,吕升卿就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笑道:“大哥,为何要把邓文约给赶走?”
吕惠卿头也不回,一只手逗弄着鹦鹉,并不说话。
吕升卿摇头苦笑道:“一只哑巴鹦鹉,有什么好玩的?”
吕惠卿冷冷的说道:“哑巴鹦鹉有一样好处,就是它绝对不会出卖你。邓文约那种人,是没有任何道德感约束的小人,如果倚之为心腹,将来有一个好价钱,他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出卖你。用这种人,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原来如此。”吕升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可惜我不该把陈履善派到地方上去,否则……”吕惠卿叹了口气,又问道:“和你交情最好,学问也最好的朋友,是谁?”
吕升卿愣了一下,回道:“是沈季长。”
“沈季长?王安石的妹婿?”吕惠卿皱了皱眉毛。
“对,就是他。”
“既如此,我就向皇上推荐沈季长与你,一起做崇政殿说书。皇上聪明好学,你的学问,是应付不了的,两个一起,到时候若有疑难,可以由沈季长替你回答,遮掩一二。”吕惠卿无可奈何的说道,当年王安石为相,就是把他安排在崇政殿说书的位置上,来代替王安石影响皇帝;但是如今他的周围,除了*凤外,已实在找不出一个像样的人材安排在那个位置上了。
“太好了!”吕升卿不禁喜上眉梢,崇政殿说书,始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位置。
“好什么好,多少人在那个位置上被皇帝问得汗流浃背,你以为那是个好呆的位置吗?”吕惠卿毫不客气地斥道。
吕升卿不敢回嘴,过了好一会,才问道:“大哥,朝廷对辽国的战和,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吕惠卿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你关心这个做什么?”
“大哥,你忘了,石越向皇上提出那个什么法子后,我家在河北几路,买了一座矿山,亲戚中在那边或合股,或自己出钱买矿山的,都不少,万一打起仗来,岂不什么都完了?”吕升卿讪讪笑道。
“求田问舍,胸无大志!”吕惠卿忍不住骂了他一句,顿了一会,才说道:“朝廷元老上书,或主战或主和,纷纷不决,不过主张对辽人用强硬态度,一面修战备一面谈判的,除了枢密院的蔡挺、王韶之外,便只有富弼和石越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竟然是一个态度,支持和议,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开战,倒是真让我吃惊!”
“那太好了!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主和,看样子是打不起来了。依我说那几百里无主之地,有什么好争的。”吕升卿毫无大脑的笑道,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
“你知道什么?!见识还不如邓绾!”吕惠卿心中对这个弟弟,真是失望之极,鼠目寸光之辈呀!如果中书、枢密,没有一个有份量的人主张强硬的话,那么朝野之中,那些主张强硬的“清流”们,必然会自觉不自觉的去寻找一个有份量的代言人,当今天下,这个代言人除了石越还会是谁?到时石越进中书,可真的要成众望所归了。
“我不会让这种局面出现的。”吕惠卿轻轻地对那只哑巴鹦鹉说道。
※※※
被激起了一丝豪气的赵顼,在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异口同声反对开战的奏疏之前,彻底动摇了。王安石与司马光,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在那一个世代的大臣之中,赵顼心中最信服这两个人的意见,这一点,也许连赵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除了将领之外,几乎没有人同意准备战争。”赵顼似乎在喃喃自语。
新任的知制诰兼判军器监章惇微微一笑,答非所问的说道:“陛下,苏辙、唐棣、*凤、蔡卞以及沈括等人之前一直负责着军器监的改革,现在应当说已经初见成效了。标准化生产已经逐步推行,仿制秦兵的弩机也试制成功,如果要说到军器的准备,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钱。弓、弩、箭、震天雷、霹雳投弹等军器成本高昂,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陛下如果给臣足够的钱,臣与苏辙合作,两年之内,臣能让大宋的军队,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
“两年?那也还要两年!”赵顼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立时就知道章惇的言外之意,是在委婉的劝他,不要急于开战,再等一等。
“将领们想要建功立业,自然不怕打仗。似乎国家这等重大决策,臣妄言,似并不能以将领们的意见为主。其实富弼、石越,也并没有主张立即开战,他们不过是认定辽人是虚张声势,不敢开战,所以才主张以强硬对强硬。”章惇知道赵顼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
“但是王安石与司马光都说,不必激怒辽人,辽人生性蛮不讲理,万一恼羞成怒,反坏国事。文彦博、曾公亮等人,也说要争取谈判解决争端为上策。”赵顼犹疑道。
章惇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欠身笑道:“陛下,您是觉得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曾公亮懂辽务,还是富弼、石越通辽务呢?”
“这……”
“石越姑且不论,富弼仁宗时主持北面防务,出使北朝,此老的意见,微臣以为,陛下应当重视。何况石越自侍奉陛下以来,臣听说几乎是算无遗策,臣的愚见,石越的建议,陛下不可以等闲视之。”一直站在旁边,不敢做声的李向安猛的听见章惇竟然偏向石越,心中不由暗暗奇怪。
似章惇本是王安石系的人,他奉旨招抚荆湖,也可以算是王安石新党中的重要人物,王安石倒台之后,章惇不助吕惠卿、蔡确、曾布等人也就罢了,居然倾向于石越,李向安虽然见惯了权诈之术,也不能不暗暗称奇。不过以李向安的见识,自然也无法理解章惇这种人的心理,更不会懂得何谓政治投机?在新党排位战中靠后的章惇,自有他自己的考虑。
赵顼听章惇的话,似乎觉得有理,正要进一步讨论,一个内侍走了过来,叩首禀道:“陛下,吕惠卿求见。”
“宣。”
“是。”内侍答应着退去,不一会,紫袍金鱼袋的吕惠卿走了过来,参拜道:“臣吕惠卿叩见皇上。”
“平身吧。”赵顼虚空抬了一下手,立即问道:“和战之策,卿意如何?”
吕惠卿站起身来,整整衣寇,拱手答道:“臣下以为,辽人蛮不讲理,天下之物,什么都割让得,就是国土割让不得!”
“哦?”
吕惠卿正色说道:“《史记》记载,昔日匈奴有冒顿单于,为强邻所迫,强邻索以美女财货,冒顿皆如其所欲,而当其索要荒土之时,冒顿竟斩同意割地之大臣,断然拒绝,引兵开战,终成霸业。冒顿,不过一胡虏,尚知土地人民,为国之根本,虽荒野之地,虽尺寸之微,不可与人,陛下不可不察。”
章惇诧异的望了吕惠卿一眼,不明白吕惠卿为何突然高调主张强硬态度。
赵顼也有点吃惊,吕惠卿一直避不表态,模棱两可,突然高调主战,他也有点意外。“不过勾践也曾有卧薪尝胆之日,大臣们多以国力不足、战备未修为由,反对开战。”
吕惠卿笑道:“陛下可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理?当年景帝平七国之乱,何曾准备充分?况且臣之主张,也不是要立即绝关市,拒使者,伐燕云。不过是主张断然拒绝辽使的无理要求,同时内修战备,以防万一。”
※※※
虽然皇帝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但是政事堂四相之中,终于有了一个吕惠卿出来高调主战,以青壮官僚为主体的强硬派,心里都吁了一口气。虽然旧党们一直把新法之恶归于王安石,把王安石之恶归于吕惠卿、王雱,他们无法找到王安石人品上的缺点,就坚持相信,王安石之所以倒行逆施,完全是受了这两个人的挑拨所致。吕惠卿在很多人心中的恶感,难以用短暂的时间消除,但是对于青壮派官僚、士子们来说,吕惠卿主张强硬对待辽人,不能不让他们对吕惠卿的观感,朝更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原来盼望持强硬态度的石越回朝中主持大局的心情,也得到了部分的缓解。毕竟朝中已经有重量级的官员,说出他们的政治主张了。
※※※
韩丞相府。
韩亿一生有八个儿子,分别以“纲、综、绛、绎、维、缜、纬、缅”为名,八个儿子都位居显职,其中以韩绛、韩维、韩缜最为有名。而韩家也因此成为宋朝影响力最大的世家之一,韩亿以及八子的门生故吏、宗属戚友,遍布朝野。就算是宗室外戚,也要让韩家三分。
韩维被召回学士院任翰林学士,回到汴京,韩绛特意为他举行家宴,接风洗尘。这种世代官品、钟鸣鼎食之家,自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气度与雍容,但是笙歌燕饮之下,韩家众兄弟,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抑郁。
韩维目视三哥韩绛,见他的笑容十分勉强,终于忍不住问道:“三哥,你可是有心事?”
韩绛尚未说话,身任天章阁待制的韩缜愤然说道:“还不是因为那个福建子!”
“福建子?”韩绛一愣,低头轻啜了一口酒,方问道:“吕惠卿怎么了?”
韩缜愤道:“福建子在皇上面前,撺掇皇上对辽人开战。”
韩维奇道:“我怎么听说只是说要拒绝辽人割地的要求?平心而论,这是正理呀?”
韩绛并不作声,韩缜却急了,“五哥,你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什么真不懂假不懂?”韩维淡淡的说道,“六弟,你不妨慢慢说。”
韩缜冷笑道:“慢慢说?我们慢慢说,福建子可是咄咄逼人了。你以为吕惠卿真心主战?他根本是针对三哥和我们韩家的。”
“有这种事情?”
“三哥为朝廷社稷考虑,主张不要损害两朝关系,连冯京、王珪,甚至是王安石、司马光都赞成的,福建子却偏偏主战,在中书把三哥逼得无辞以对。自从福建子进政事堂后,一意恣为,三哥凡有建言,稍不合他之意,立即被驳还,连用个七品小官,也要吕惠卿同意才得堂除,真不知道是三哥是同平章事,还是他福建子是同平章事。我看吕惠卿之意,就是一心想逼三哥去职,他好做首相。”韩缜显得十分愤怒。
韩维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也是久经宦海之人,知道韩绛如此坚定主张让步,一旦最后采纳的是吕惠卿的意见,出于面子考虑,韩绛也会主动请辞。便不如此,如果战事一起,似韩绛这等胆小惧战之人,也不可能再呆在相位之上。韩绛面有忧色,原来是担心自己的禄位。
韩维与韩绛、韩缜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性恪却不相同,对于禄位,他看得极淡,而韩维心中,也是持强硬的主张的,他虽然不愿意和吕惠卿合作,但也不想为反对而反对。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韩维正要说话,又听韩缜说道:“若仅是如此,倒还罢了。三哥有宰相的度量,自然不会和他计较。最可恨的,是吕惠卿指使御史在皇上面前进谗言,含沙射影,说三哥之所以要与契丹持和议,完全是因为我们韩家的产业,都在河北之地,如果开战,一切都化为乌有。出于私心,三哥才坚持和议的。”
“五哥,你是皇上藩邸旧人,一直是东宫的记室参军,皇上对你最为信任,这件事,你一定要心里有数。”韩缜望着韩维的眼神,意味深长。
到了这个时候,韩维才终于明白,韩缜所担心的,实际上根本是河北的家业会被战争破坏,他的话虽然是从反面说的,但是韩维与他几十年兄弟,岂能不知他想的是什么?
韩维不动声色的挟了口菜,慢慢咀嚼着,半晌,才从容说道:“六弟大可放心,我们韩家的人,绝不会因为自己家的产业而败坏国事的,这是别人诬蔑不了的。这件事,我自有主张。”
※※※
韩维的主张,非常的简单——向皇帝推荐石越,请皇帝召石越回汴京,当面商议此事。
韩维此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他既主张要采取强硬政策,却也不能太高调,韩维还要顾忌自己在宗族中的地位,虽然大家族中,矛盾重重,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如果被众兄弟用别样的眼神相待,也是韩维不愿意接受的。想来想去,韩维最后还是想到了石越,请皇帝召回此人,一举三得。一是石越可以体现自己的政策主张;二是借石越制衡吕惠卿,可以给家中兄弟一个交待;三是卖石越这个新贵一个人情。
就在熙宁七年的十二月份,翰林学士韩维三次上书,极言石越之材,请皇帝“权”召回石越,询问对策。韩家的重要人物如此坚决的支持石越,是吕惠卿始料未及的,朝中凡是对吕惠卿心怀不满的人,自韩维之后,纷纷上书,请皇帝“权”召回石越问策,赵顼顺水推舟,终于下旨,“诏:朝廷已准高丽使者入京进贡,而使者迟迟未至,令石越陪同使者赴京。”
实际上,这份诏令下达之日,金德寿率领的高丽使团,已经到了应天府,距汴京不过数日之程。冯京不得已之下,又颁下命令,让应天府留住高丽使团,等待石越来“陪同”进京。
在宋廷下达诏石越赴京的敕令的当天,萧禧、萧佑丹又一次会见刘忱。
“刘大人,南朝迟迟拖延不决,究竟是什么意思?本使在汴京呆了近一个月了,耐心早已丧尽。”萧禧声色俱厉的质问。
“本朝依然认为,北朝要求实属过份,祖宗之地,轻易不能给人。本朝正在商议此事,贵使不必太心急。”刘忱依然是老调子。
萧禧哼了一声,冷笑道:“只怕是缓兵之计。你们南朝能拖,我们大辽拖不得了。本使今晚便遣副使回国,请示大辽皇帝,是战是和,在此一举了。”
刘忱望了萧佑丹一眼,“副使要回国?”
萧禧冷冷的答道:“正是,特叫刘大人来,知会一声。”
刘忱想了一会,知道终是无法强留,只好说道:“如此我遣人送副使到代州边境,请萧副使回国,说明我朝珍视两朝交好的诚意。北朝若是迫人太甚,于两国皆有害无益。”
萧佑丹沉着脸,冷笑道:“但愿下次相见,不会在战场之上!”
nbsp; “你回去吧,以后做人做事,持心要正。”吕惠卿沉下脸来,训斥道。
邓绾欲要辩护几句,不料吕惠卿已经背转身去,不再理他,只得垂头丧气的告辞而去。
邓绾才一走出大门,吕升卿就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笑道:“大哥,为何要把邓文约给赶走?”
吕惠卿头也不回,一只手逗弄着鹦鹉,并不说话。
吕升卿摇头苦笑道:“一只哑巴鹦鹉,有什么好玩的?”
吕惠卿冷冷的说道:“哑巴鹦鹉有一样好处,就是它绝对不会出卖你。邓文约那种人,是没有任何道德感约束的小人,如果倚之为心腹,将来有一个好价钱,他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出卖你。用这种人,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原来如此。”吕升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可惜我不该把陈履善派到地方上去,否则……”吕惠卿叹了口气,又问道:“和你交情最好,学问也最好的朋友,是谁?”
吕升卿愣了一下,回道:“是沈季长。”
“沈季长?王安石的妹婿?”吕惠卿皱了皱眉毛。
“对,就是他。”
“既如此,我就向皇上推荐沈季长与你,一起做崇政殿说书。皇上聪明好学,你的学问,是应付不了的,两个一起,到时候若有疑难,可以由沈季长替你回答,遮掩一二。”吕惠卿无可奈何的说道,当年王安石为相,就是把他安排在崇政殿说书的位置上,来代替王安石影响皇帝;但是如今他的周围,除了*凤外,已实在找不出一个像样的人材安排在那个位置上了。
“太好了!”吕升卿不禁喜上眉梢,崇政殿说书,始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位置。
“好什么好,多少人在那个位置上被皇帝问得汗流浃背,你以为那是个好呆的位置吗?”吕惠卿毫不客气地斥道。
吕升卿不敢回嘴,过了好一会,才问道:“大哥,朝廷对辽国的战和,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吕惠卿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你关心这个做什么?”
“大哥,你忘了,石越向皇上提出那个什么法子后,我家在河北几路,买了一座矿山,亲戚中在那边或合股,或自己出钱买矿山的,都不少,万一打起仗来,岂不什么都完了?”吕升卿讪讪笑道。
“求田问舍,胸无大志!”吕惠卿忍不住骂了他一句,顿了一会,才说道:“朝廷元老上书,或主战或主和,纷纷不决,不过主张对辽人用强硬态度,一面修战备一面谈判的,除了枢密院的蔡挺、王韶之外,便只有富弼和石越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竟然是一个态度,支持和议,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开战,倒是真让我吃惊!”
“那太好了!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主和,看样子是打不起来了。依我说那几百里无主之地,有什么好争的。”吕升卿毫无大脑的笑道,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
“你知道什么?!见识还不如邓绾!”吕惠卿心中对这个弟弟,真是失望之极,鼠目寸光之辈呀!如果中书、枢密,没有一个有份量的人主张强硬的话,那么朝野之中,那些主张强硬的“清流”们,必然会自觉不自觉的去寻找一个有份量的代言人,当今天下,这个代言人除了石越还会是谁?到时石越进中书,可真的要成众望所归了。
“我不会让这种局面出现的。”吕惠卿轻轻地对那只哑巴鹦鹉说道。
※※※
被激起了一丝豪气的赵顼,在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异口同声反对开战的奏疏之前,彻底动摇了。王安石与司马光,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在那一个世代的大臣之中,赵顼心中最信服这两个人的意见,这一点,也许连赵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除了将领之外,几乎没有人同意准备战争。”赵顼似乎在喃喃自语。
新任的知制诰兼判军器监章惇微微一笑,答非所问的说道:“陛下,苏辙、唐棣、*凤、蔡卞以及沈括等人之前一直负责着军器监的改革,现在应当说已经初见成效了。标准化生产已经逐步推行,仿制秦兵的弩机也试制成功,如果要说到军器的准备,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钱。弓、弩、箭、震天雷、霹雳投弹等军器成本高昂,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陛下如果给臣足够的钱,臣与苏辙合作,两年之内,臣能让大宋的军队,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
“两年?那也还要两年!”赵顼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立时就知道章惇的言外之意,是在委婉的劝他,不要急于开战,再等一等。
“将领们想要建功立业,自然不怕打仗。似乎国家这等重大决策,臣妄言,似并不能以将领们的意见为主。其实富弼、石越,也并没有主张立即开战,他们不过是认定辽人是虚张声势,不敢开战,所以才主张以强硬对强硬。”章惇知道赵顼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
“但是王安石与司马光都说,不必激怒辽人,辽人生性蛮不讲理,万一恼羞成怒,反坏国事。文彦博、曾公亮等人,也说要争取谈判解决争端为上策。”赵顼犹疑道。
章惇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欠身笑道:“陛下,您是觉得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曾公亮懂辽务,还是富弼、石越通辽务呢?”
“这……”
“石越姑且不论,富弼仁宗时主持北面防务,出使北朝,此老的意见,微臣以为,陛下应当重视。何况石越自侍奉陛下以来,臣听说几乎是算无遗策,臣的愚见,石越的建议,陛下不可以等闲视之。”一直站在旁边,不敢做声的李向安猛的听见章惇竟然偏向石越,心中不由暗暗奇怪。
似章惇本是王安石系的人,他奉旨招抚荆湖,也可以算是王安石新党中的重要人物,王安石倒台之后,章惇不助吕惠卿、蔡确、曾布等人也就罢了,居然倾向于石越,李向安虽然见惯了权诈之术,也不能不暗暗称奇。不过以李向安的见识,自然也无法理解章惇这种人的心理,更不会懂得何谓政治投机?在新党排位战中靠后的章惇,自有他自己的考虑。
赵顼听章惇的话,似乎觉得有理,正要进一步讨论,一个内侍走了过来,叩首禀道:“陛下,吕惠卿求见。”
“宣。”
“是。”内侍答应着退去,不一会,紫袍金鱼袋的吕惠卿走了过来,参拜道:“臣吕惠卿叩见皇上。”
“平身吧。”赵顼虚空抬了一下手,立即问道:“和战之策,卿意如何?”
吕惠卿站起身来,整整衣寇,拱手答道:“臣下以为,辽人蛮不讲理,天下之物,什么都割让得,就是国土割让不得!”
“哦?”
吕惠卿正色说道:“《史记》记载,昔日匈奴有冒顿单于,为强邻所迫,强邻索以美女财货,冒顿皆如其所欲,而当其索要荒土之时,冒顿竟斩同意割地之大臣,断然拒绝,引兵开战,终成霸业。冒顿,不过一胡虏,尚知土地人民,为国之根本,虽荒野之地,虽尺寸之微,不可与人,陛下不可不察。”
章惇诧异的望了吕惠卿一眼,不明白吕惠卿为何突然高调主张强硬态度。
赵顼也有点吃惊,吕惠卿一直避不表态,模棱两可,突然高调主战,他也有点意外。“不过勾践也曾有卧薪尝胆之日,大臣们多以国力不足、战备未修为由,反对开战。”
吕惠卿笑道:“陛下可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理?当年景帝平七国之乱,何曾准备充分?况且臣之主张,也不是要立即绝关市,拒使者,伐燕云。不过是主张断然拒绝辽使的无理要求,同时内修战备,以防万一。”
※※※
虽然皇帝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但是政事堂四相之中,终于有了一个吕惠卿出来高调主战,以青壮官僚为主体的强硬派,心里都吁了一口气。虽然旧党们一直把新法之恶归于王安石,把王安石之恶归于吕惠卿、王雱,他们无法找到王安石人品上的缺点,就坚持相信,王安石之所以倒行逆施,完全是受了这两个人的挑拨所致。吕惠卿在很多人心中的恶感,难以用短暂的时间消除,但是对于青壮派官僚、士子们来说,吕惠卿主张强硬对待辽人,不能不让他们对吕惠卿的观感,朝更良性的方向发展。而原来盼望持强硬态度的石越回朝中主持大局的心情,也得到了部分的缓解。毕竟朝中已经有重量级的官员,说出他们的政治主张了。
※※※
韩丞相府。
韩亿一生有八个儿子,分别以“纲、综、绛、绎、维、缜、纬、缅”为名,八个儿子都位居显职,其中以韩绛、韩维、韩缜最为有名。而韩家也因此成为宋朝影响力最大的世家之一,韩亿以及八子的门生故吏、宗属戚友,遍布朝野。就算是宗室外戚,也要让韩家三分。
韩维被召回学士院任翰林学士,回到汴京,韩绛特意为他举行家宴,接风洗尘。这种世代官品、钟鸣鼎食之家,自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气度与雍容,但是笙歌燕饮之下,韩家众兄弟,却有一种说不清的抑郁。
韩维目视三哥韩绛,见他的笑容十分勉强,终于忍不住问道:“三哥,你可是有心事?”
韩绛尚未说话,身任天章阁待制的韩缜愤然说道:“还不是因为那个福建子!”
“福建子?”韩绛一愣,低头轻啜了一口酒,方问道:“吕惠卿怎么了?”
韩缜愤道:“福建子在皇上面前,撺掇皇上对辽人开战。”
韩维奇道:“我怎么听说只是说要拒绝辽人割地的要求?平心而论,这是正理呀?”
韩绛并不作声,韩缜却急了,“五哥,你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什么真不懂假不懂?”韩维淡淡的说道,“六弟,你不妨慢慢说。”
韩缜冷笑道:“慢慢说?我们慢慢说,福建子可是咄咄逼人了。你以为吕惠卿真心主战?他根本是针对三哥和我们韩家的。”
“有这种事情?”
“三哥为朝廷社稷考虑,主张不要损害两朝关系,连冯京、王珪,甚至是王安石、司马光都赞成的,福建子却偏偏主战,在中书把三哥逼得无辞以对。自从福建子进政事堂后,一意恣为,三哥凡有建言,稍不合他之意,立即被驳还,连用个七品小官,也要吕惠卿同意才得堂除,真不知道是三哥是同平章事,还是他福建子是同平章事。我看吕惠卿之意,就是一心想逼三哥去职,他好做首相。”韩缜显得十分愤怒。
韩维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也是久经宦海之人,知道韩绛如此坚定主张让步,一旦最后采纳的是吕惠卿的意见,出于面子考虑,韩绛也会主动请辞。便不如此,如果战事一起,似韩绛这等胆小惧战之人,也不可能再呆在相位之上。韩绛面有忧色,原来是担心自己的禄位。
韩维与韩绛、韩缜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性恪却不相同,对于禄位,他看得极淡,而韩维心中,也是持强硬的主张的,他虽然不愿意和吕惠卿合作,但也不想为反对而反对。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韩维正要说话,又听韩缜说道:“若仅是如此,倒还罢了。三哥有宰相的度量,自然不会和他计较。最可恨的,是吕惠卿指使御史在皇上面前进谗言,含沙射影,说三哥之所以要与契丹持和议,完全是因为我们韩家的产业,都在河北之地,如果开战,一切都化为乌有。出于私心,三哥才坚持和议的。”
“五哥,你是皇上藩邸旧人,一直是东宫的记室参军,皇上对你最为信任,这件事,你一定要心里有数。”韩缜望着韩维的眼神,意味深长。
到了这个时候,韩维才终于明白,韩缜所担心的,实际上根本是河北的家业会被战争破坏,他的话虽然是从反面说的,但是韩维与他几十年兄弟,岂能不知他想的是什么?
韩维不动声色的挟了口菜,慢慢咀嚼着,半晌,才从容说道:“六弟大可放心,我们韩家的人,绝不会因为自己家的产业而败坏国事的,这是别人诬蔑不了的。这件事,我自有主张。”
※※※
韩维的主张,非常的简单——向皇帝推荐石越,请皇帝召石越回汴京,当面商议此事。
韩维此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他既主张要采取强硬政策,却也不能太高调,韩维还要顾忌自己在宗族中的地位,虽然大家族中,矛盾重重,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如果被众兄弟用别样的眼神相待,也是韩维不愿意接受的。想来想去,韩维最后还是想到了石越,请皇帝召回此人,一举三得。一是石越可以体现自己的政策主张;二是借石越制衡吕惠卿,可以给家中兄弟一个交待;三是卖石越这个新贵一个人情。
就在熙宁七年的十二月份,翰林学士韩维三次上书,极言石越之材,请皇帝“权”召回石越,询问对策。韩家的重要人物如此坚决的支持石越,是吕惠卿始料未及的,朝中凡是对吕惠卿心怀不满的人,自韩维之后,纷纷上书,请皇帝“权”召回石越问策,赵顼顺水推舟,终于下旨,“诏:朝廷已准高丽使者入京进贡,而使者迟迟未至,令石越陪同使者赴京。”
实际上,这份诏令下达之日,金德寿率领的高丽使团,已经到了应天府,距汴京不过数日之程。冯京不得已之下,又颁下命令,让应天府留住高丽使团,等待石越来“陪同”进京。
在宋廷下达诏石越赴京的敕令的当天,萧禧、萧佑丹又一次会见刘忱。
“刘大人,南朝迟迟拖延不决,究竟是什么意思?本使在汴京呆了近一个月了,耐心早已丧尽。”萧禧声色俱厉的质问。
“本朝依然认为,北朝要求实属过份,祖宗之地,轻易不能给人。本朝正在商议此事,贵使不必太心急。”刘忱依然是老调子。
萧禧哼了一声,冷笑道:“只怕是缓兵之计。你们南朝能拖,我们大辽拖不得了。本使今晚便遣副使回国,请示大辽皇帝,是战是和,在此一举了。”
刘忱望了萧佑丹一眼,“副使要回国?”
萧禧冷冷的答道:“正是,特叫刘大人来,知会一声。”
刘忱想了一会,知道终是无法强留,只好说道:“如此我遣人送副使到代州边境,请萧副使回国,说明我朝珍视两朝交好的诚意。北朝若是迫人太甚,于两国皆有害无益。”
萧佑丹沉着脸,冷笑道:“但愿下次相见,不会在战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