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唐朝败家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的说法便深入人心。
但凡有个水旱蝗灾,地震日食之类的天象灾害,总要在人身上找些对应,找些说辞。
秋雨连绵,水溢东都,又恰好发生在皇帝东巡驻跸期间。纯属巧合,但肯定不能简单归咎为巧合。
依照惯例,或许心里真有那么一丝忐忑,李世民下诏,让百官就水灾之事上书言事,尽量指出得失。
得自然是有的,比如朝廷救灾及时,从含嘉仓运粮食赈济,皇帝仁慈,将宫苑分给百姓居住云云。
然而这是一场灾害,按照天人感应理论,是为政有失引起的,那么重点便是指出失误。
失误在哪里?
整个大唐朝廷没有错啊,今年各项政策都十分得当,各部官员都兢兢业业,各司其职。唯一特别的便是皇帝巡幸东都,但这是满朝文武同意,并且赞同之事,百官怎么可能都犯错误呢?
朝廷没错,百官没错,所以错得只能是皇帝自己。
皇帝为天子,天降大雨,水患成灾,必定是天子有所失,◎∴,导致上天降下惩罚。证据很明显,大雨袭击的是洛阳,是你李世民驻跸的地方。
往年洛阳怎么没有这样的连绵秋雨,没见洛水暴涨冲毁大量民居?你李世民一来就下个连绵不绝,致使洛水涨溢,连你自个住的洛阳宫都水淹损毁。
能和你李世民没关系?
长安怎么就没事?虽然也下了点雨,但压根没成灾害,那是因为你李世民不在关中……
总而言之,巧合既天意,就是这么凑巧,老天爷下大雨就是冲着你李世民来的,想不承认都不行。
所以,这是上天对天子过失的责罚,东都百姓是被皇帝陛下连累了。
天子过失在哪呢?
既然是下诏明确表示让官员极尽得失,百官便遵旨行事,一点也不矫揉造作,秉笔直书之人不在少数。
指出的过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皇帝东巡过于靡费;吾皇疏于修身,德行不足云云。这些都是听话的明白人,奉旨办事,但不给皇帝陛下找麻烦,走个过场而已。
还有人上疏称,长孙皇后去世,中宫却无继任者,致使天地阴阳失调,秋阳不足,以至于阴雨连绵。
这般解释天气状况,足可见这位仁兄脑洞之大,不过千万不要嘲笑他奇葩,如此牵强附会自然是有目的的。
不出意外,此人肯定与宫中某嫔妃,主要是贵淑贤德四妃,或其家族有关联。意在造势提醒皇帝立继后,从而支持某妃入主中宫,可谓是煞费苦心。
李世民看到之后只是淡淡一笑,嫔妃和外戚们那点心思他都懂,只是会不会再有人入主中宫,会是谁……都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真正让李世民心头一震的是另外一些奏疏,表面并不犀利,却暗藏刀锋,明里暗里都在指责他这个皇帝有过失。
从武德九年到如今的所有过失,其中包含些什么不言而喻,李世民看在眼里,重重将奏疏摔在御案之上。
怒火急速升腾,但在火山爆发之前,又冷静下来。高举的手掌缓缓落下,李世民突然笑了,也许这也是自己想要,也早就料到的结果。
不过这显然不是高潮,官员们纵然上书“直言”,言辞也很巧妙,都是有度的。民间一旦谣言四起,结果就全然不同了。
各种新奇的说辞都有,首先传开的是神话版本:传说当朝直臣魏征得上天旨意,处斩犯错的泾河龙王,龙王向皇帝陛下求助,请他在某日某时刻拖住魏征,从而救命。
结果陛下打了个盹,导致泾河龙王被斩杀。龙王的魂魄很生气,前来找陛下报仇,所以天降大雨,水淹东都。
神话故事喜闻乐见,老百姓纷纷信以为真,不由埋怨李二陛下,答应人家的请求怎么能忘记呢?看看,惹怒了龙王冤魂,现在天降大雨,害苦自己,也害苦老百姓了吧?
 ... -->>
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的说法便深入人心。
但凡有个水旱蝗灾,地震日食之类的天象灾害,总要在人身上找些对应,找些说辞。
秋雨连绵,水溢东都,又恰好发生在皇帝东巡驻跸期间。纯属巧合,但肯定不能简单归咎为巧合。
依照惯例,或许心里真有那么一丝忐忑,李世民下诏,让百官就水灾之事上书言事,尽量指出得失。
得自然是有的,比如朝廷救灾及时,从含嘉仓运粮食赈济,皇帝仁慈,将宫苑分给百姓居住云云。
然而这是一场灾害,按照天人感应理论,是为政有失引起的,那么重点便是指出失误。
失误在哪里?
整个大唐朝廷没有错啊,今年各项政策都十分得当,各部官员都兢兢业业,各司其职。唯一特别的便是皇帝巡幸东都,但这是满朝文武同意,并且赞同之事,百官怎么可能都犯错误呢?
朝廷没错,百官没错,所以错得只能是皇帝自己。
皇帝为天子,天降大雨,水患成灾,必定是天子有所失,◎∴,导致上天降下惩罚。证据很明显,大雨袭击的是洛阳,是你李世民驻跸的地方。
往年洛阳怎么没有这样的连绵秋雨,没见洛水暴涨冲毁大量民居?你李世民一来就下个连绵不绝,致使洛水涨溢,连你自个住的洛阳宫都水淹损毁。
能和你李世民没关系?
长安怎么就没事?虽然也下了点雨,但压根没成灾害,那是因为你李世民不在关中……
总而言之,巧合既天意,就是这么凑巧,老天爷下大雨就是冲着你李世民来的,想不承认都不行。
所以,这是上天对天子过失的责罚,东都百姓是被皇帝陛下连累了。
天子过失在哪呢?
既然是下诏明确表示让官员极尽得失,百官便遵旨行事,一点也不矫揉造作,秉笔直书之人不在少数。
指出的过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皇帝东巡过于靡费;吾皇疏于修身,德行不足云云。这些都是听话的明白人,奉旨办事,但不给皇帝陛下找麻烦,走个过场而已。
还有人上疏称,长孙皇后去世,中宫却无继任者,致使天地阴阳失调,秋阳不足,以至于阴雨连绵。
这般解释天气状况,足可见这位仁兄脑洞之大,不过千万不要嘲笑他奇葩,如此牵强附会自然是有目的的。
不出意外,此人肯定与宫中某嫔妃,主要是贵淑贤德四妃,或其家族有关联。意在造势提醒皇帝立继后,从而支持某妃入主中宫,可谓是煞费苦心。
李世民看到之后只是淡淡一笑,嫔妃和外戚们那点心思他都懂,只是会不会再有人入主中宫,会是谁……都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真正让李世民心头一震的是另外一些奏疏,表面并不犀利,却暗藏刀锋,明里暗里都在指责他这个皇帝有过失。
从武德九年到如今的所有过失,其中包含些什么不言而喻,李世民看在眼里,重重将奏疏摔在御案之上。
怒火急速升腾,但在火山爆发之前,又冷静下来。高举的手掌缓缓落下,李世民突然笑了,也许这也是自己想要,也早就料到的结果。
不过这显然不是高潮,官员们纵然上书“直言”,言辞也很巧妙,都是有度的。民间一旦谣言四起,结果就全然不同了。
各种新奇的说辞都有,首先传开的是神话版本:传说当朝直臣魏征得上天旨意,处斩犯错的泾河龙王,龙王向皇帝陛下求助,请他在某日某时刻拖住魏征,从而救命。
结果陛下打了个盹,导致泾河龙王被斩杀。龙王的魂魄很生气,前来找陛下报仇,所以天降大雨,水淹东都。
神话故事喜闻乐见,老百姓纷纷信以为真,不由埋怨李二陛下,答应人家的请求怎么能忘记呢?看看,惹怒了龙王冤魂,现在天降大雨,害苦自己,也害苦老百姓了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