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远征欧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云鹏是来向秦致远告别的。
欧洲打得不可开交,民国也不安生。
年初的时候,总理段合肥命令全国大裁军,各地督军们或多或少都裁了点,然后四川就闹出了乱子。
四月初,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联合被裁的第四师师长陈泽沛,藉口裁兵不公,攻击四川督军罗佩金。
罗佩金在护国战争时期担任蔡锷的参谋长,在担任四川督军时期,执行强滇弱川政策,早就引发了川军将领的不满,这次藉口裁兵不公,只是一次矛盾的大爆发。
这也是民国的第一场军阀混战,从此开启了民国的军阀混战副本。
作为段芝泉的心腹爱将,秦云鹏被段芝泉调回民国,担任四川督军,以平息这场叛乱。
这其实是段芝泉对秦云鹏的保护之举,现在第二旅的损失还没在国内传开,如果国内知道了实际战况,再有秦致远的第一旅作为对比,秦云鹏怕是短时间内不得翻身。
现在段芝泉把秦云鹏调走,然后把民国在欧洲的所有军事力量都委任给秦致远,这是希望秦致远会投桃报李,帮秦云鹏背下这个黑锅。
为了让秦致远背的心甘情愿,段芝泉把秦致远的少将军衔提升为中将,然后又承诺会加大往欧洲的人力输出力度,并且给了秦致远调动民国在欧洲所有人力的权利。
这个黑锅秦致远倒是不抗拒,只是想起那阵亡的五千子弟,秦致远还是心中发堵。
堵归堵,人还是要往前看的。
获得人事权之后,秦致远立即前往胡惟德那里,查看民国在欧洲所有的人力资源。
直到此时,秦致远才知道自己差点错过了什么。
秦云鹏的部队中虽然只有不到万人,但是有过在欧洲和美国留学经历的却有超过百人,并且很多都是此时的一流大学。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看,比秦致远的第一旅要高得多。
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没有完成学业滞留欧洲,有的是因为想要报效国家从美国前来欧洲参战,也有因为回国没有发挥的空间而滞留在欧洲。
秦云鹏另立山头之后,和秦致远主意语言学习不同,秦云鹏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战士们军事技能的训练上。那么部队就需要大量的翻译,于是,这些高材生们就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第二旅。
好在秦云鹏还有几分理智,那么是战事最吃紧的时候,秦云鹏也没有把这些人派上战场,否则的话,秦致远估计会开着飞机追上秦云鹏的火车,然后给他来一枪。
在这些留学生中,学习文学的占了大多数,只有十几人是学习理工。这也是此时的一个普遍现象,重文轻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来看,学文才是读书做官的通天大道,学理则是沦为小道的奇技淫巧。
到现在还在坚持这种思想是对是错且不说,不过在秦致远想来,学习文学大概是最偷懒的一种方式,因为理工类强调“绝知此事要躬身”,而文学类的,只要坐在那里扯扯淡就行。
当然了,别管是学习理工还是学习文学,只要到了高等教育这个层次,都是有用的。
>
秦云鹏是来向秦致远告别的。
欧洲打得不可开交,民国也不安生。
年初的时候,总理段合肥命令全国大裁军,各地督军们或多或少都裁了点,然后四川就闹出了乱子。
四月初,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联合被裁的第四师师长陈泽沛,藉口裁兵不公,攻击四川督军罗佩金。
罗佩金在护国战争时期担任蔡锷的参谋长,在担任四川督军时期,执行强滇弱川政策,早就引发了川军将领的不满,这次藉口裁兵不公,只是一次矛盾的大爆发。
这也是民国的第一场军阀混战,从此开启了民国的军阀混战副本。
作为段芝泉的心腹爱将,秦云鹏被段芝泉调回民国,担任四川督军,以平息这场叛乱。
这其实是段芝泉对秦云鹏的保护之举,现在第二旅的损失还没在国内传开,如果国内知道了实际战况,再有秦致远的第一旅作为对比,秦云鹏怕是短时间内不得翻身。
现在段芝泉把秦云鹏调走,然后把民国在欧洲的所有军事力量都委任给秦致远,这是希望秦致远会投桃报李,帮秦云鹏背下这个黑锅。
为了让秦致远背的心甘情愿,段芝泉把秦致远的少将军衔提升为中将,然后又承诺会加大往欧洲的人力输出力度,并且给了秦致远调动民国在欧洲所有人力的权利。
这个黑锅秦致远倒是不抗拒,只是想起那阵亡的五千子弟,秦致远还是心中发堵。
堵归堵,人还是要往前看的。
获得人事权之后,秦致远立即前往胡惟德那里,查看民国在欧洲所有的人力资源。
直到此时,秦致远才知道自己差点错过了什么。
秦云鹏的部队中虽然只有不到万人,但是有过在欧洲和美国留学经历的却有超过百人,并且很多都是此时的一流大学。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看,比秦致远的第一旅要高得多。
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没有完成学业滞留欧洲,有的是因为想要报效国家从美国前来欧洲参战,也有因为回国没有发挥的空间而滞留在欧洲。
秦云鹏另立山头之后,和秦致远主意语言学习不同,秦云鹏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战士们军事技能的训练上。那么部队就需要大量的翻译,于是,这些高材生们就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第二旅。
好在秦云鹏还有几分理智,那么是战事最吃紧的时候,秦云鹏也没有把这些人派上战场,否则的话,秦致远估计会开着飞机追上秦云鹏的火车,然后给他来一枪。
在这些留学生中,学习文学的占了大多数,只有十几人是学习理工。这也是此时的一个普遍现象,重文轻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来看,学文才是读书做官的通天大道,学理则是沦为小道的奇技淫巧。
到现在还在坚持这种思想是对是错且不说,不过在秦致远想来,学习文学大概是最偷懒的一种方式,因为理工类强调“绝知此事要躬身”,而文学类的,只要坐在那里扯扯淡就行。
当然了,别管是学习理工还是学习文学,只要到了高等教育这个层次,都是有用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