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让拜里米苏拉想象一万次,他也不能想到。这位大明的太孙殿下,来到麻喇迦,竟然是要拿麻喇迦的语言好文字作为大变的开端。
他想过这位太孙殿下年轻气盛,让家人在他面前一定要毕恭毕敬。
他也想过这位太孙殿下虚怀如谷,对他这个老朽的亲王礼遇有加。
他更想过这位太孙殿下盛气凌人,让全国的国民一定要百般忍让。
这位殿下的“丰功伟绩”,早就随着东瀛的王室一股脑被抓到应天府,传遍了整个南洋地区。
他各方打听过这位殿下的为人,经历,兴趣,爱好,还从各国寻来了多位年幼的美少女,就是想要讨好这位殿下。
但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殿下并非只爱好武事,他到南洋的第一把火,竟然是要挖整个南洋的根基。
从此以后不得习他国语言,不得写他国文字,只是要把整个南洋都变成真正的大明啊!
南洋地区除了土人,就是来自西亚的阿拉伯人。他们从唐朝开始,开始向南洋的各个岛屿迁移,至今已经五百年了。
这五百年来,原本还有一些学习梵文,信仰佛教的小国,全部都被绿教徒和印度教徒消灭。
从满者伯夷灭掉三佛齐之后,现在大半个南洋都是以绿教为国教,只有少数还信仰印度教的小国在艰难生存。
但是这位大明皇太孙,竟然首先就是要挖各国的根基。
朱瞻基一只手轻扶住了拜里米苏拉,依旧露出着似笑非笑的笑容。在拜里米苏拉的眼里,这是恶魔的微笑。
“王爷何须如此,究竟为何使不得?”
拜里米苏拉暗吸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说道:“南洋各国都是大食人后裔,土人为主,大多信仰绿教和印度教……”
朱瞻基平静地说道:“孤并不会干涉你们的信仰,这一点大可放心。”
朱瞻基当然知道,宗教信仰在后世都是一个火药桶,更别说现在这个时代了。
这一点靠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想在这方面动手,只会让有同样信仰的人联合起来,坚决反对大明。
拜里米苏拉很想直接反驳,如果杜绝了所有人的学习渠道,这宗教信仰就是不变又有何用?人们连经书都看不懂了,谁还会信它?
可是他不知道这样说出来,会不会得罪朱瞻基,所以脑子里飞快地转着,想着对策。
跟随在龙辇旁的张勇这个时候说道:“殿下,到了下榻之处。”
虽然麻喇迦是大明在南方最重要的港口,物资转运地,但是面积也并不是很大。从港口到为朱瞻基准备的下榻之所,也不到两里地。
朱瞻基率先站起身来,向拜里米苏拉伸出了手。“王爷不必多虑,我大明之文字,文学,才是这个世界上一等一的知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今后贵国民众都学成大儒,就是到我大明为官,也无不可。这个话题我们稍后再说。请……”
拜里米苏拉明知道这话是扯淡,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总不能说大明的知识体系不行吧!
他像吃了一团屎一样郁闷,这个时候也只能伸出手,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来,暂时不提这个话题。
不过他的内心里还在谋划着,该如何劝说朱瞻基放弃这个“馊主意”。
他也不能确定,朱瞻基到底是偶然起兴,还是有备而来。
他在心里暗叹,不管是什么样,这日子要难过了啊……
因为心里有了忧虑,这顿饭他都吃的不是滋味。看着朱瞻基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还只能压抑住内心的担忧,来奉承对方。
他并没有注意到,在宴会大厅里有不少内侍都在密切注意着他,他的任何一点小动作,都没有逃过这些久经训练的咨情司的人员的眼睛。
虽然大明现在并没有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对通政司,锦衣卫,咨情司这些间谍机构,或者说侦查机构来说,任何反应也都能分析出大致的轮廓。
这里锦衣卫的人不好露面,但是咨情司的内侍们并没有人在意,在这些南洋人看来,认为内侍全部都是侍候朱瞻基的。
孙林就坐在朱瞻基与拜里米苏拉两人的侧后方,大厅里杯觥交错,却似与他无关,他那张死板的脸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情。
像他一样的人还有不少,这些都是朱瞻基护卫,所以孙林一点也不引人注意。
而他的视线几乎一直落在拜里米苏拉的身上,只是因为拜里米苏拉跟朱瞻基在一个角度,所以就连拜里米苏拉也不认为这个内侍是在盯着自己。
与此同时,随着舰队过来的锦衣卫,通政司和咨情司的人员,在当地的士兵的带领下,骑马巡阅了整个内城,包括麻喇迦港口附近的各个村落。
既然要拿麻喇迦来开刀,朱瞻基当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最少每个村子的人口组成,民族信仰,要全部都调查的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做到精确动刀。
他不愿意因为这件事闹的不可开交,这对正在积极筹备西征的大明会有重要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朱棣这个战争狂正在筹备攻打帖木儿国,在自己要是把沿途各个补给国搞的怨声载道,会降低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所以在这两年,他也只会在麻喇迦,旧港这两个地区进行儒家推广。旧港现在就是华人当政,推广儒学是理所应该。
而麻喇迦完全依靠大明发展起来的,光享受大明带来的好处,却一点也不想付出,怎么可能呢?
除了推广汉语,汉字,朱瞻基还有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那就是建设新加坡。
麻喇迦的位置虽然重要,但是相比新加坡来说,其实是说不上好。
如今的新加坡经历了屠杀,那里简直变成了一个鬼地。麻喇迦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那里去,而在本地势力最大的暹罗,对这个最偏僻的地方,根本也不重视。
那里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又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才是东南亚的中心,不管是向东南西北,都不用绕路。
麻喇迦现在的发展完全的依靠大明在这里设立了仓储基地,在这里转运物资,所以这里才会发展起来。
只要拜里米苏拉敢反对这个计划,大明就会撤出麻喇迦。并且会跟暹罗联合起来,好好地给麻喇迦上上课,教育他们一番。
按照长远计划来看,哪怕麻喇迦全面汉化,大明的主力舰队基地还是会放在新加坡。
只不过到时候,大明会看在人口稀少的份上,带上他们一起发展。
而这个时候,右路军的舰队也已经抵达了新加坡与主力舰队汇合。他们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只抽调了一部分货船前往麻喇迦,大部分舰队都驻扎在了新加坡,等候朱瞻基他们的回返。
郑和与朱真他们已经乘坐着两艘旗舰,率领着一部分战舰,焦急地向麻喇迦航行。
不过位于赤道的位置,风力小的可怜,舰队航行的速度也非常缓慢。按照这样的速度,他们要比原计划晚一天才能抵达麻喇迦。
天气热的厉害,郑和坐在顶层的甲板上,那宽大的船帆挡住了落下的夕阳,让他在阴影里面能稍微感受到一些凉爽。
在他的身旁,还有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王衡,林子宣,少监胡俊,哈同等人。
他们的行程比较近,原本计划是要在太孙抵达麻喇迦之前为太孙驾到做好接待准备。
但是现在,他们却落在了太孙的后面,所以每个人都显得有些急躁。
特别是哈三,他上一次就随着郑和一同下西洋,并且专程前往圣城祭拜了。这一次,他是听说了太孙会亲自下西洋,所以主动要求前来,想要跟太孙拉拉近乎。
却不曾想,他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太孙的旗舰。原本还想等出海以后,日子寂寞,会找到一些相处的机会,却跟太孙分路扬镳了!
自明朝建立,汉人兴起,大食人等异族在大明就再也享受不到元朝时期的优待了。
朱元璋对商人格外歧视,而大食人更多是以贸易为生,所以遭到的打压也是最为严厉。
几十年间,有无数大食人退出了中原,返回了西域,但是也有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大明的生活,不敢再冒险离开。
作为一个教徒,哈三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打压,但是他一直想要为改善自己的民族的人在大明的地位而努力。
大明朝经历的三任皇帝,对商人都不太友善,但是唯独这个太孙一直在宣扬贸易兴国。
不仅仅是贸易,这位太孙还大力改进工业,加速了大明制造业的兴起。
当他从西洋返回,看到应天府西北,江边一带那如同水车森林一般的景致,他完全被震惊了。
他去过许多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大明一样,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区。
&nb... -->>
让拜里米苏拉想象一万次,他也不能想到。这位大明的太孙殿下,来到麻喇迦,竟然是要拿麻喇迦的语言好文字作为大变的开端。
他想过这位太孙殿下年轻气盛,让家人在他面前一定要毕恭毕敬。
他也想过这位太孙殿下虚怀如谷,对他这个老朽的亲王礼遇有加。
他更想过这位太孙殿下盛气凌人,让全国的国民一定要百般忍让。
这位殿下的“丰功伟绩”,早就随着东瀛的王室一股脑被抓到应天府,传遍了整个南洋地区。
他各方打听过这位殿下的为人,经历,兴趣,爱好,还从各国寻来了多位年幼的美少女,就是想要讨好这位殿下。
但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殿下并非只爱好武事,他到南洋的第一把火,竟然是要挖整个南洋的根基。
从此以后不得习他国语言,不得写他国文字,只是要把整个南洋都变成真正的大明啊!
南洋地区除了土人,就是来自西亚的阿拉伯人。他们从唐朝开始,开始向南洋的各个岛屿迁移,至今已经五百年了。
这五百年来,原本还有一些学习梵文,信仰佛教的小国,全部都被绿教徒和印度教徒消灭。
从满者伯夷灭掉三佛齐之后,现在大半个南洋都是以绿教为国教,只有少数还信仰印度教的小国在艰难生存。
但是这位大明皇太孙,竟然首先就是要挖各国的根基。
朱瞻基一只手轻扶住了拜里米苏拉,依旧露出着似笑非笑的笑容。在拜里米苏拉的眼里,这是恶魔的微笑。
“王爷何须如此,究竟为何使不得?”
拜里米苏拉暗吸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说道:“南洋各国都是大食人后裔,土人为主,大多信仰绿教和印度教……”
朱瞻基平静地说道:“孤并不会干涉你们的信仰,这一点大可放心。”
朱瞻基当然知道,宗教信仰在后世都是一个火药桶,更别说现在这个时代了。
这一点靠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想在这方面动手,只会让有同样信仰的人联合起来,坚决反对大明。
拜里米苏拉很想直接反驳,如果杜绝了所有人的学习渠道,这宗教信仰就是不变又有何用?人们连经书都看不懂了,谁还会信它?
可是他不知道这样说出来,会不会得罪朱瞻基,所以脑子里飞快地转着,想着对策。
跟随在龙辇旁的张勇这个时候说道:“殿下,到了下榻之处。”
虽然麻喇迦是大明在南方最重要的港口,物资转运地,但是面积也并不是很大。从港口到为朱瞻基准备的下榻之所,也不到两里地。
朱瞻基率先站起身来,向拜里米苏拉伸出了手。“王爷不必多虑,我大明之文字,文学,才是这个世界上一等一的知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今后贵国民众都学成大儒,就是到我大明为官,也无不可。这个话题我们稍后再说。请……”
拜里米苏拉明知道这话是扯淡,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总不能说大明的知识体系不行吧!
他像吃了一团屎一样郁闷,这个时候也只能伸出手,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来,暂时不提这个话题。
不过他的内心里还在谋划着,该如何劝说朱瞻基放弃这个“馊主意”。
他也不能确定,朱瞻基到底是偶然起兴,还是有备而来。
他在心里暗叹,不管是什么样,这日子要难过了啊……
因为心里有了忧虑,这顿饭他都吃的不是滋味。看着朱瞻基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还只能压抑住内心的担忧,来奉承对方。
他并没有注意到,在宴会大厅里有不少内侍都在密切注意着他,他的任何一点小动作,都没有逃过这些久经训练的咨情司的人员的眼睛。
虽然大明现在并没有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对通政司,锦衣卫,咨情司这些间谍机构,或者说侦查机构来说,任何反应也都能分析出大致的轮廓。
这里锦衣卫的人不好露面,但是咨情司的内侍们并没有人在意,在这些南洋人看来,认为内侍全部都是侍候朱瞻基的。
孙林就坐在朱瞻基与拜里米苏拉两人的侧后方,大厅里杯觥交错,却似与他无关,他那张死板的脸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情。
像他一样的人还有不少,这些都是朱瞻基护卫,所以孙林一点也不引人注意。
而他的视线几乎一直落在拜里米苏拉的身上,只是因为拜里米苏拉跟朱瞻基在一个角度,所以就连拜里米苏拉也不认为这个内侍是在盯着自己。
与此同时,随着舰队过来的锦衣卫,通政司和咨情司的人员,在当地的士兵的带领下,骑马巡阅了整个内城,包括麻喇迦港口附近的各个村落。
既然要拿麻喇迦来开刀,朱瞻基当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最少每个村子的人口组成,民族信仰,要全部都调查的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做到精确动刀。
他不愿意因为这件事闹的不可开交,这对正在积极筹备西征的大明会有重要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朱棣这个战争狂正在筹备攻打帖木儿国,在自己要是把沿途各个补给国搞的怨声载道,会降低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所以在这两年,他也只会在麻喇迦,旧港这两个地区进行儒家推广。旧港现在就是华人当政,推广儒学是理所应该。
而麻喇迦完全依靠大明发展起来的,光享受大明带来的好处,却一点也不想付出,怎么可能呢?
除了推广汉语,汉字,朱瞻基还有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那就是建设新加坡。
麻喇迦的位置虽然重要,但是相比新加坡来说,其实是说不上好。
如今的新加坡经历了屠杀,那里简直变成了一个鬼地。麻喇迦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那里去,而在本地势力最大的暹罗,对这个最偏僻的地方,根本也不重视。
那里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又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才是东南亚的中心,不管是向东南西北,都不用绕路。
麻喇迦现在的发展完全的依靠大明在这里设立了仓储基地,在这里转运物资,所以这里才会发展起来。
只要拜里米苏拉敢反对这个计划,大明就会撤出麻喇迦。并且会跟暹罗联合起来,好好地给麻喇迦上上课,教育他们一番。
按照长远计划来看,哪怕麻喇迦全面汉化,大明的主力舰队基地还是会放在新加坡。
只不过到时候,大明会看在人口稀少的份上,带上他们一起发展。
而这个时候,右路军的舰队也已经抵达了新加坡与主力舰队汇合。他们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只抽调了一部分货船前往麻喇迦,大部分舰队都驻扎在了新加坡,等候朱瞻基他们的回返。
郑和与朱真他们已经乘坐着两艘旗舰,率领着一部分战舰,焦急地向麻喇迦航行。
不过位于赤道的位置,风力小的可怜,舰队航行的速度也非常缓慢。按照这样的速度,他们要比原计划晚一天才能抵达麻喇迦。
天气热的厉害,郑和坐在顶层的甲板上,那宽大的船帆挡住了落下的夕阳,让他在阴影里面能稍微感受到一些凉爽。
在他的身旁,还有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王衡,林子宣,少监胡俊,哈同等人。
他们的行程比较近,原本计划是要在太孙抵达麻喇迦之前为太孙驾到做好接待准备。
但是现在,他们却落在了太孙的后面,所以每个人都显得有些急躁。
特别是哈三,他上一次就随着郑和一同下西洋,并且专程前往圣城祭拜了。这一次,他是听说了太孙会亲自下西洋,所以主动要求前来,想要跟太孙拉拉近乎。
却不曾想,他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太孙的旗舰。原本还想等出海以后,日子寂寞,会找到一些相处的机会,却跟太孙分路扬镳了!
自明朝建立,汉人兴起,大食人等异族在大明就再也享受不到元朝时期的优待了。
朱元璋对商人格外歧视,而大食人更多是以贸易为生,所以遭到的打压也是最为严厉。
几十年间,有无数大食人退出了中原,返回了西域,但是也有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大明的生活,不敢再冒险离开。
作为一个教徒,哈三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打压,但是他一直想要为改善自己的民族的人在大明的地位而努力。
大明朝经历的三任皇帝,对商人都不太友善,但是唯独这个太孙一直在宣扬贸易兴国。
不仅仅是贸易,这位太孙还大力改进工业,加速了大明制造业的兴起。
当他从西洋返回,看到应天府西北,江边一带那如同水车森林一般的景致,他完全被震惊了。
他去过许多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大明一样,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区。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