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队这次又带回来了价值两千万白银的金银,东洲现在变成了一块大肥肉啊!”
不要说别人了,就是王彦也被舰队带回来的巨大财富给震撼住了。
三年前,太孙带回了这么多的财货,是跟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并且只有一大半是金银,剩下的都是各种物资。
但是这次,据说带回来的几乎全部都是黄金和白银,而且,黄金的数量比白银更多。
如此富饶的东洲,可不是矿产还在土里面的南洲,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朱棣前些日子就看到了舰队派人送回来的密信,看到舰队这次带回了将近两百万两黄金,六百万两白银,都被震撼的不能自抑。
他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一笔金银,就连自诩富可敌国的撒马尔罕,也不过收获了不到二十万两黄金。
他早已准备,等舰队回来,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么多的黄金堆在一起,有多大一堆。
对朱瞻基来说,不到两百万两黄金,不过是十二万斤,六万公斤,也就是六十吨。
这笔财富相对个人来说,已经不少了。但是相比要把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大明来说,依旧少的可怜。
即使全世界的黄金加起来,也不足以作为货币。
用黄金做货币,只会出现货币短缺,永远不会通货膨胀。
经济真正想要发展,只是依靠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白银为辅,只要白银短期之内产量不会大幅度提升,不会贬值,大明的金融就是稳定的。
现在,东瀛的白银,墨西哥的白银,南美的白银产区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个担心也不会有。
以白银来流通,黄金来稳定,一两百年以内,不用担心货币泛滥导致物价上涨。
整个世界的贸易流通,目前一直处于货币短缺状态。
大明境内因为缺少金银,如今以货易货还非常普遍,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特别是欧洲,几次贸易下来,恐怕他们就只能穷的来给大明人打工才能活的下去。
这些金银收获早就在朱瞻基的计划之中,对舰队的奖赏,他也不准备全部都用金银支付,要知道,如今爵位可要比金银更受欢迎。
还有就是土地。
大明的土地现在可开发的还有不少,在南洲,东洲,更是有无数的土地。
这些舰队的士兵们是第一批前往东洲的人,他们之中,肯定有不少会希望到东洲那边当一个人上人,圈一大片庄园,养几百个奴仆种地,或者挖矿。
只要愿意去的,朱瞻基一定会不吝赏赐。
节省下来的金银,自然会投入银行,现在银行因为缺少金银,许多工程的建设,都放慢了脚步。
何况,还有最耗费资金的铁路,也想早点修建。
哪怕工人们只要一半工钱,另一半以实物,粮食弥补,也需要大量的金银。
朱瞻基生怕朱棣这个败家子又把金银给败了,自然要掌握控制权。
给朱瞻基撑着顶盖的是昌盛这个少监和四个小太监,他原本跟过朱瞻基一段时间,自然也是跟朱瞻基很熟的。
看见朱瞻基的脸上不一会儿出了汗,他递过来一块没有用过的手帕,轻声说道:“殿下,陛下着实是爱护你的,你一来跪下,就把我们打发出来照顾你了。”
七月的应天府是最热的一个月,虽然两个小太监给他扇风,跪在外面的滋味可一点也不好受。
不过,这个程序必须要走,演戏演全套啊!
足足跪了半个时辰,朱棣在大殿内让王彦写了第三次禅位诏书,然后自己亲笔画押,盖上大印。
忙完了这些,他才叹了口气说道:“让太孙进来吧!”
第三次诏书被封驳的可能性很小,从这段时间的反应来看,他禅位,瞻基继位,可谓是众望所归。
这次的诏书发出去,也就代表他远离了皇位。
不过这样也好,这几年朱有炖可是编了不少戏,在皇宫里看看戏,无聊了到应天府到处逛逛,更惬意一些。
他计划到了冬天,就出海去南方,到了那一年四季都是夏季的地方,这风湿老寒腿,也不会太折磨自己。
至于这国家大事,现在也不用他操心了。
即便瞻基有一些地方做错了,自己这个爷爷的话,他该听还是要听。
王彦不敢怠慢,亲自捧着禅位诏书出了宫城,皇城,来到了承天门外左手第二套大宅。
第一套大宅是宗人府,名誉上的文官之首,但是如今连宗人令都是蹇义兼任,地位跟吏部不能同日而语。
而一直关注着皇宫的蹇义,在王彦抵达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他让人叫了在衙门的侍郎等人,亲自迎到了二院门口。
外间的前院是低级官吏的办公场所,他们如此大的动作,当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看到是王彦亲自捧着七色圣旨驾临,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事了。
王彦看到蹇义,轻声笑道:“有劳议长大人久候,咱家可是过意不去。接旨吧……”
蹇义带着几位属官跪下,王彦也就有条不紊地念完了这篇格式化的圣旨。
这一次,蹇义没有直接拒绝接旨,只是要王彦稍候,因为这件事,需要九卿共同决议。
他这边派人去叫人,而其他衙门也早已看到了王彦一行,知道皇上第三次禅位诏书下来了,所有人都很快地汇聚在了吏部二院。
圣旨就被摆在众人之间的桌上,六部主官和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九位大臣坐在桌边,谁也不肯第一个开口说话。
还是站在一边的王彦忍不住说道:“诸位大人,陛下这次是诚心去位,这几日,一直在跟咱家聊着南方的暖冬……,你们……还是按照程序走吧!”
众人的目光都盯在蹇义身上,他现在是百官之首,也只有他第一个开口才行。
蹇义盯着七彩圣旨,眼眶逐渐红了起来,最后忍不住痛哭流涕。“老臣自永乐元年就一直追随陛下,蒙陛下厚爱,位居百官之首,这些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如今,陛下老了,臣也岁过甲子,自该随陛下而去……”
他这一哭,众人里面除了年轻的顾佐,其余人等也都哭了起来。
众人纷纷起身,面向圣旨而跪,在王彦面前表演了一番君臣和谐难离的一幕。
虽然知道他们是作戏,王彦也无心讥笑他们。朱棣禅位,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他啊!
他们这些大臣,换了谁当皇帝,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职位。
可是他这个司礼监太监,在皇上没有死的时候,自然还是要在跟前伺候的。
从大权在握的首领大太监,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他才是真正的不甘。
而且,他年纪也不大,今年不过四十五岁,还不到养老的年纪。
就是到时候朱棣死了,他回来之后,也不可能再坐上司礼监太监的位置。
除非朱棣恩许,或者是太孙殿下恩准,跟皇上要了自己,还能在这个位置上过渡几年。
总之,相比他们的职位安稳,自己才是命运莫测的一个。
想到这里,他这个曾经在战场上身中三刀也不曾流一滴泪的阉人,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谨身殿中,朱棣与朱瞻基爷孙相对而坐。朱棣今日不像往常一样,随意而坐,苍老的身体挺的笔直。
而朱瞻基也没有吊儿郎当的样子,正襟危坐,看向自己的爷爷。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十二年开始,孙儿就在为今日准备。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是现在却觉得,依旧需要皇爷爷的教导。”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北平草原,南控交趾,东靖东瀛。如今大明虽然称不上四海靖平,却也不需要大动干戈。你只要休养生息几年,这大明的百姓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这都是皇爷爷的功劳,史书上也会详细地记载下来。孙儿一直视皇爷爷为榜样,也尽量不让皇爷爷失望。”
“你没有让我失望过,相反做的比我想的要好。你要不是做的太好,怎会有如今的尴尬局面。”
说到这里,朱瞻基也有些无语了。他是一个掌控欲非常强的人,所以在朱棣离开的这几年,一直在控制文官,武将这边的局势。
现在,不管文官,武将都变成了他的人,朱棣回来后,发现自己已经被架空了。
以朱棣的能力,想要夺回大权其实并不艰难,他还占据了大义。
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
朱瞻基不知道他是早就有心退位,还以为是被自己逼的,所以内心一直愧疚不已。
面对朱瞻基,朱棣内心纵然有一些失落,更多的却是欣慰。
自己挑选的继承人没有挑错,这对一个帝国来说,再重要不过。
接下来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朝廷里面的人事关系上,每个重要的位置,每个重要的人,每个重要的家族,朱棣都跟朱瞻基详细分析了一番。
朱瞻基的能力不差,经验也不差,现在缺的就是一些细节之处的了解。
直到王彦空手回来,一进门就跪倒在地。泣道:“陛下,蹇议长和众大臣接下圣旨。”
朱棣笑着挥了一下衣袖,说道:“传旨钦天监,让他们挑个好日子!”
队这次又带回来了价值两千万白银的金银,东洲现在变成了一块大肥肉啊!”
不要说别人了,就是王彦也被舰队带回来的巨大财富给震撼住了。
三年前,太孙带回了这么多的财货,是跟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并且只有一大半是金银,剩下的都是各种物资。
但是这次,据说带回来的几乎全部都是黄金和白银,而且,黄金的数量比白银更多。
如此富饶的东洲,可不是矿产还在土里面的南洲,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朱棣前些日子就看到了舰队派人送回来的密信,看到舰队这次带回了将近两百万两黄金,六百万两白银,都被震撼的不能自抑。
他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一笔金银,就连自诩富可敌国的撒马尔罕,也不过收获了不到二十万两黄金。
他早已准备,等舰队回来,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么多的黄金堆在一起,有多大一堆。
对朱瞻基来说,不到两百万两黄金,不过是十二万斤,六万公斤,也就是六十吨。
这笔财富相对个人来说,已经不少了。但是相比要把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大明来说,依旧少的可怜。
即使全世界的黄金加起来,也不足以作为货币。
用黄金做货币,只会出现货币短缺,永远不会通货膨胀。
经济真正想要发展,只是依靠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白银为辅,只要白银短期之内产量不会大幅度提升,不会贬值,大明的金融就是稳定的。
现在,东瀛的白银,墨西哥的白银,南美的白银产区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个担心也不会有。
以白银来流通,黄金来稳定,一两百年以内,不用担心货币泛滥导致物价上涨。
整个世界的贸易流通,目前一直处于货币短缺状态。
大明境内因为缺少金银,如今以货易货还非常普遍,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特别是欧洲,几次贸易下来,恐怕他们就只能穷的来给大明人打工才能活的下去。
这些金银收获早就在朱瞻基的计划之中,对舰队的奖赏,他也不准备全部都用金银支付,要知道,如今爵位可要比金银更受欢迎。
还有就是土地。
大明的土地现在可开发的还有不少,在南洲,东洲,更是有无数的土地。
这些舰队的士兵们是第一批前往东洲的人,他们之中,肯定有不少会希望到东洲那边当一个人上人,圈一大片庄园,养几百个奴仆种地,或者挖矿。
只要愿意去的,朱瞻基一定会不吝赏赐。
节省下来的金银,自然会投入银行,现在银行因为缺少金银,许多工程的建设,都放慢了脚步。
何况,还有最耗费资金的铁路,也想早点修建。
哪怕工人们只要一半工钱,另一半以实物,粮食弥补,也需要大量的金银。
朱瞻基生怕朱棣这个败家子又把金银给败了,自然要掌握控制权。
给朱瞻基撑着顶盖的是昌盛这个少监和四个小太监,他原本跟过朱瞻基一段时间,自然也是跟朱瞻基很熟的。
看见朱瞻基的脸上不一会儿出了汗,他递过来一块没有用过的手帕,轻声说道:“殿下,陛下着实是爱护你的,你一来跪下,就把我们打发出来照顾你了。”
七月的应天府是最热的一个月,虽然两个小太监给他扇风,跪在外面的滋味可一点也不好受。
不过,这个程序必须要走,演戏演全套啊!
足足跪了半个时辰,朱棣在大殿内让王彦写了第三次禅位诏书,然后自己亲笔画押,盖上大印。
忙完了这些,他才叹了口气说道:“让太孙进来吧!”
第三次诏书被封驳的可能性很小,从这段时间的反应来看,他禅位,瞻基继位,可谓是众望所归。
这次的诏书发出去,也就代表他远离了皇位。
不过这样也好,这几年朱有炖可是编了不少戏,在皇宫里看看戏,无聊了到应天府到处逛逛,更惬意一些。
他计划到了冬天,就出海去南方,到了那一年四季都是夏季的地方,这风湿老寒腿,也不会太折磨自己。
至于这国家大事,现在也不用他操心了。
即便瞻基有一些地方做错了,自己这个爷爷的话,他该听还是要听。
王彦不敢怠慢,亲自捧着禅位诏书出了宫城,皇城,来到了承天门外左手第二套大宅。
第一套大宅是宗人府,名誉上的文官之首,但是如今连宗人令都是蹇义兼任,地位跟吏部不能同日而语。
而一直关注着皇宫的蹇义,在王彦抵达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他让人叫了在衙门的侍郎等人,亲自迎到了二院门口。
外间的前院是低级官吏的办公场所,他们如此大的动作,当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看到是王彦亲自捧着七色圣旨驾临,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事了。
王彦看到蹇义,轻声笑道:“有劳议长大人久候,咱家可是过意不去。接旨吧……”
蹇义带着几位属官跪下,王彦也就有条不紊地念完了这篇格式化的圣旨。
这一次,蹇义没有直接拒绝接旨,只是要王彦稍候,因为这件事,需要九卿共同决议。
他这边派人去叫人,而其他衙门也早已看到了王彦一行,知道皇上第三次禅位诏书下来了,所有人都很快地汇聚在了吏部二院。
圣旨就被摆在众人之间的桌上,六部主官和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九位大臣坐在桌边,谁也不肯第一个开口说话。
还是站在一边的王彦忍不住说道:“诸位大人,陛下这次是诚心去位,这几日,一直在跟咱家聊着南方的暖冬……,你们……还是按照程序走吧!”
众人的目光都盯在蹇义身上,他现在是百官之首,也只有他第一个开口才行。
蹇义盯着七彩圣旨,眼眶逐渐红了起来,最后忍不住痛哭流涕。“老臣自永乐元年就一直追随陛下,蒙陛下厚爱,位居百官之首,这些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如今,陛下老了,臣也岁过甲子,自该随陛下而去……”
他这一哭,众人里面除了年轻的顾佐,其余人等也都哭了起来。
众人纷纷起身,面向圣旨而跪,在王彦面前表演了一番君臣和谐难离的一幕。
虽然知道他们是作戏,王彦也无心讥笑他们。朱棣禅位,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他啊!
他们这些大臣,换了谁当皇帝,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职位。
可是他这个司礼监太监,在皇上没有死的时候,自然还是要在跟前伺候的。
从大权在握的首领大太监,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他才是真正的不甘。
而且,他年纪也不大,今年不过四十五岁,还不到养老的年纪。
就是到时候朱棣死了,他回来之后,也不可能再坐上司礼监太监的位置。
除非朱棣恩许,或者是太孙殿下恩准,跟皇上要了自己,还能在这个位置上过渡几年。
总之,相比他们的职位安稳,自己才是命运莫测的一个。
想到这里,他这个曾经在战场上身中三刀也不曾流一滴泪的阉人,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谨身殿中,朱棣与朱瞻基爷孙相对而坐。朱棣今日不像往常一样,随意而坐,苍老的身体挺的笔直。
而朱瞻基也没有吊儿郎当的样子,正襟危坐,看向自己的爷爷。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十二年开始,孙儿就在为今日准备。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是现在却觉得,依旧需要皇爷爷的教导。”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北平草原,南控交趾,东靖东瀛。如今大明虽然称不上四海靖平,却也不需要大动干戈。你只要休养生息几年,这大明的百姓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这都是皇爷爷的功劳,史书上也会详细地记载下来。孙儿一直视皇爷爷为榜样,也尽量不让皇爷爷失望。”
“你没有让我失望过,相反做的比我想的要好。你要不是做的太好,怎会有如今的尴尬局面。”
说到这里,朱瞻基也有些无语了。他是一个掌控欲非常强的人,所以在朱棣离开的这几年,一直在控制文官,武将这边的局势。
现在,不管文官,武将都变成了他的人,朱棣回来后,发现自己已经被架空了。
以朱棣的能力,想要夺回大权其实并不艰难,他还占据了大义。
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
朱瞻基不知道他是早就有心退位,还以为是被自己逼的,所以内心一直愧疚不已。
面对朱瞻基,朱棣内心纵然有一些失落,更多的却是欣慰。
自己挑选的继承人没有挑错,这对一个帝国来说,再重要不过。
接下来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朝廷里面的人事关系上,每个重要的位置,每个重要的人,每个重要的家族,朱棣都跟朱瞻基详细分析了一番。
朱瞻基的能力不差,经验也不差,现在缺的就是一些细节之处的了解。
直到王彦空手回来,一进门就跪倒在地。泣道:“陛下,蹇议长和众大臣接下圣旨。”
朱棣笑着挥了一下衣袖,说道:“传旨钦天监,让他们挑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