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哲学大佬们
明清时代的官方哲学是理学和心学。
心学创立者是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王守仁)把它发展到了极致。吾心即宇宙,吾心之外别无他物,一切不外求。意思是,我心里想有就什么都有了,世间万物就是在我心里的一个印象而已。蒋介石是最推崇王阳明的,到台北旅游,一个必去的景点叫“阳明山森林公园”,阳明山原来叫草山,蒋介石到那儿后把它改名为阳明山,因为他推崇王守仁。日本近代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海军的那位,也是王阳明的超级粉丝,曾经刻过一方“一生俯首拜阳明”的印章。但理学和心学当时的现状对中国是不利的,特别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除了理学和心学,明清时也有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这里先提到的是李贽先生。他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其实孔子是最倒霉的,死了几千年永远不得安宁,有点儿什么事就把他拽出来,要不然就烧香,要不然就上板儿砖。后世的这些思想都跟孔子有关吗?天人感应,孔子讲过这玩意儿吗?孔子最烦这个,“子不语怪力乱神”。难道是孔子主张妇女裹小脚吗?不可能,孔子都没见过这个。没办法,谁让儒家都打他的旗号呢,所以就得否他。这一否惹事了,当时你否孔子还了得?孔子是中国的基督啊,你骂万世师表,你骂神,还能留你吗?古人经常这么讲: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要不是天降孔夫子,几千年来我们黑糊糊地摸去吧。李贽说,原来古代的人都得提着灯笼走路,因为没有孔子。那现在人不也提着灯笼走路嘛,有了孔子,不还是万古长如夜吗?类似这种话,成了李贽被关进监狱的因由,在狱中,他用剃刀自刎而死。
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他的头发用布包起来。为什么?他不剃发,那时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头师傅担着担子,后面装水盆、剃发用具,前面是挂人头的。走街串巷,后面有清兵跟着,扛着鬼头大刀,给你剃你不剃?按地上一刀,脑袋挂担子上了。
其实大清入关之后,要求中国人(主要是汉人)学他们,也不是说什么人都学,有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男人必须是旗装,女人可以穿汉装。生从死不从,人死以后可以以汉装入殓,要不然你对不起祖宗。阳从阴不从,上坟祭祖或者人死入殓,这些习俗都可依照明朝的来。官从吏不从,当官的顶戴花翎补服纱褂,皂吏的打扮跟明朝还是一样的。老从少不从,小孩子爱干吗干吗,一旦成年就得按旗人规矩来。另外,还有儒从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黄宗羲什么都不从。他琢磨为什么明朝会灭亡,一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原来跟明不明朝、清不清朝没关系,就是因为君主专制,哪一朝搞君主专制都不行。所以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大家按规矩办事,别按人的意思走,也是反独裁的意思。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这个人很了不起,对晚清的民主思潮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著作叫《明夷待访录》。梁启超说,想不到我们国家比卢梭早两百年就有这么先进的思想问世。
另一位著名思想家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理学更多的是强调人的思想修养。我只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就能治国平天下。但你是一个好人,不见得是一个好官。你看中国历史上凡是做出成绩的官没有清官,包拯、海瑞这些人绝对做不出成绩来。一般都是那种介于清官与赃官之间的权臣能做出一番成绩,张居正是个典型。纯赃官,一天到晚光想往家里搂钱的也不行。道德的楷模,没有一个是真正能够干成事的,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大都没什么大用。岳飞还算能打赢,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你死则死了,国家却不会因为你的死就能改变。我们崇拜他们的气节,只可惜他们干的事没有实际效果。
顾炎武就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大明三百年养士之朝,培养的这些人全没用?满清一入关,稀里哗啦三百年江山社稷就全吹了,看来,咱得做经世致用的学问,做点儿有用的学问。他的著作叫《天下郡国利病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大治,这也是反对君主专制,是最早的主权在民思想。他有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他的《日知录》:“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李唐变成了赵宋,这对于李唐来讲只不过是亡国;如果是中华文化的道统断绝,这就属于亡天下。国跟天下还是不一样的,保天下是每个人都要尽的责任。他认为,满清入关对中国来讲,就属于亡天下。异族入主中原,中华文化、道统就要断绝了。实际上后来也没断,因为满清吸取蒙元的教训,很快就汉化了。
满清入关,颁布圣旨就说我国天下得自流寇,我是灭了李自成得的天下,不是从大明手里得的,我为尔报君父之仇,你们应该感谢我才对,我与流寇争不是与大明争。他这么说,很快就理解了中国政治的奥妙,你快马弯刀厉害,还是干不过四书五经,最后还得匍匐在四书五经脚下。蒙古人没这么干,入主中原98年又回去放羊了,真叫水土不服不行。
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唯物思想家。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气”。理学认为理是第一的,气是第二的。他认为气才是第一的,因为气是物质,所以叫唯物;还主张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董仲舒提出尊王是中国的道统,道统是不能变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现在王夫之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沧海都能变桑田,要是都不变,哪来这些朝代更替?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用发展的观点看历史。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相吻合的。
煌煌神作风格异
说到文学,明清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小说。明清世俗文化占了主流,归根到底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市民队伍扩大,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的需要,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成本时间元末明初,是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清入关前,八旗将领拿这个当《孙子兵法》看。《孙子兵法》看不懂,看《三国演义》就能打仗,诸葛亮空城计、貂蝉美人计,里面全是这玩意儿,用这个就可以打仗。《三国演义》是典型的“尊刘抑曹”,曹操被人为地矮化了,刘备被人为地抬高了,诸葛亮也被神化了。看完《三国演义》,仔细一琢磨,诸葛亮打过胜仗吗?很少吧,除了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哪次不是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在蜀汉建立9年后就去世了,而蜀汉一共存在了43年,也就是说,没他地球照样转。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也是元末明初人士,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老了就踏踏实实过几年吧,别和人动心眼了。为什么少不读水浒,目无法制,从小看这个,就是培养少年犯。李逵这样的,放今天枪毙400回都不多。你动不动就把人杀了,也不管那人该不该死。朝廷自有法度在,你凭什么动不动拿斧头剁人脑袋?再者,梁山好汉们好像没一个农民,也不知道这本小说怎么算是农民起义题材。
&nbs... -->>
哲学大佬们
明清时代的官方哲学是理学和心学。
心学创立者是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王守仁)把它发展到了极致。吾心即宇宙,吾心之外别无他物,一切不外求。意思是,我心里想有就什么都有了,世间万物就是在我心里的一个印象而已。蒋介石是最推崇王阳明的,到台北旅游,一个必去的景点叫“阳明山森林公园”,阳明山原来叫草山,蒋介石到那儿后把它改名为阳明山,因为他推崇王守仁。日本近代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海军的那位,也是王阳明的超级粉丝,曾经刻过一方“一生俯首拜阳明”的印章。但理学和心学当时的现状对中国是不利的,特别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除了理学和心学,明清时也有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这里先提到的是李贽先生。他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其实孔子是最倒霉的,死了几千年永远不得安宁,有点儿什么事就把他拽出来,要不然就烧香,要不然就上板儿砖。后世的这些思想都跟孔子有关吗?天人感应,孔子讲过这玩意儿吗?孔子最烦这个,“子不语怪力乱神”。难道是孔子主张妇女裹小脚吗?不可能,孔子都没见过这个。没办法,谁让儒家都打他的旗号呢,所以就得否他。这一否惹事了,当时你否孔子还了得?孔子是中国的基督啊,你骂万世师表,你骂神,还能留你吗?古人经常这么讲: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要不是天降孔夫子,几千年来我们黑糊糊地摸去吧。李贽说,原来古代的人都得提着灯笼走路,因为没有孔子。那现在人不也提着灯笼走路嘛,有了孔子,不还是万古长如夜吗?类似这种话,成了李贽被关进监狱的因由,在狱中,他用剃刀自刎而死。
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他的头发用布包起来。为什么?他不剃发,那时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头师傅担着担子,后面装水盆、剃发用具,前面是挂人头的。走街串巷,后面有清兵跟着,扛着鬼头大刀,给你剃你不剃?按地上一刀,脑袋挂担子上了。
其实大清入关之后,要求中国人(主要是汉人)学他们,也不是说什么人都学,有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男人必须是旗装,女人可以穿汉装。生从死不从,人死以后可以以汉装入殓,要不然你对不起祖宗。阳从阴不从,上坟祭祖或者人死入殓,这些习俗都可依照明朝的来。官从吏不从,当官的顶戴花翎补服纱褂,皂吏的打扮跟明朝还是一样的。老从少不从,小孩子爱干吗干吗,一旦成年就得按旗人规矩来。另外,还有儒从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黄宗羲什么都不从。他琢磨为什么明朝会灭亡,一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原来跟明不明朝、清不清朝没关系,就是因为君主专制,哪一朝搞君主专制都不行。所以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大家按规矩办事,别按人的意思走,也是反独裁的意思。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这个人很了不起,对晚清的民主思潮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著作叫《明夷待访录》。梁启超说,想不到我们国家比卢梭早两百年就有这么先进的思想问世。
另一位著名思想家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理学更多的是强调人的思想修养。我只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就能治国平天下。但你是一个好人,不见得是一个好官。你看中国历史上凡是做出成绩的官没有清官,包拯、海瑞这些人绝对做不出成绩来。一般都是那种介于清官与赃官之间的权臣能做出一番成绩,张居正是个典型。纯赃官,一天到晚光想往家里搂钱的也不行。道德的楷模,没有一个是真正能够干成事的,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大都没什么大用。岳飞还算能打赢,文天祥、史可法这些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你死则死了,国家却不会因为你的死就能改变。我们崇拜他们的气节,只可惜他们干的事没有实际效果。
顾炎武就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大明三百年养士之朝,培养的这些人全没用?满清一入关,稀里哗啦三百年江山社稷就全吹了,看来,咱得做经世致用的学问,做点儿有用的学问。他的著作叫《天下郡国利病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大治,这也是反对君主专制,是最早的主权在民思想。他有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他的《日知录》:“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李唐变成了赵宋,这对于李唐来讲只不过是亡国;如果是中华文化的道统断绝,这就属于亡天下。国跟天下还是不一样的,保天下是每个人都要尽的责任。他认为,满清入关对中国来讲,就属于亡天下。异族入主中原,中华文化、道统就要断绝了。实际上后来也没断,因为满清吸取蒙元的教训,很快就汉化了。
满清入关,颁布圣旨就说我国天下得自流寇,我是灭了李自成得的天下,不是从大明手里得的,我为尔报君父之仇,你们应该感谢我才对,我与流寇争不是与大明争。他这么说,很快就理解了中国政治的奥妙,你快马弯刀厉害,还是干不过四书五经,最后还得匍匐在四书五经脚下。蒙古人没这么干,入主中原98年又回去放羊了,真叫水土不服不行。
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唯物思想家。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气”。理学认为理是第一的,气是第二的。他认为气才是第一的,因为气是物质,所以叫唯物;还主张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董仲舒提出尊王是中国的道统,道统是不能变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现在王夫之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沧海都能变桑田,要是都不变,哪来这些朝代更替?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用发展的观点看历史。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相吻合的。
煌煌神作风格异
说到文学,明清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小说。明清世俗文化占了主流,归根到底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市民队伍扩大,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的需要,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成本时间元末明初,是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清入关前,八旗将领拿这个当《孙子兵法》看。《孙子兵法》看不懂,看《三国演义》就能打仗,诸葛亮空城计、貂蝉美人计,里面全是这玩意儿,用这个就可以打仗。《三国演义》是典型的“尊刘抑曹”,曹操被人为地矮化了,刘备被人为地抬高了,诸葛亮也被神化了。看完《三国演义》,仔细一琢磨,诸葛亮打过胜仗吗?很少吧,除了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哪次不是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在蜀汉建立9年后就去世了,而蜀汉一共存在了43年,也就是说,没他地球照样转。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也是元末明初人士,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老了就踏踏实实过几年吧,别和人动心眼了。为什么少不读水浒,目无法制,从小看这个,就是培养少年犯。李逵这样的,放今天枪毙400回都不多。你动不动就把人杀了,也不管那人该不该死。朝廷自有法度在,你凭什么动不动拿斧头剁人脑袋?再者,梁山好汉们好像没一个农民,也不知道这本小说怎么算是农民起义题材。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