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守捉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战在即,备战很重要,但吃饭一样重要。
明年能不能有个好收成,全靠道家肥田粉。
钱崇厚送来的六袋燧石,不是苏达素石买的,而是远在龟疏的白羡宁帮着买的。
韩平安打开麻布袋一看,发现果然如白羡宁在信中所说买来了两种。
一种是火折子的燧石,也叫火石,质地坚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要点火时将石头或坚硬的铁器在火石上敲击摩擦,便能产生火星,引燃易燃的火绒。
一种质地疏松,转运到这儿已经变成了碎石。
这种燧石不常见,制陶作坊用的比较多,据说既能用来助燃也能添加在陶丕中,烧制出来的釉面会更厚更好看。
拿起来闻了闻,两种石头都有一股大蒜味儿,应该都含磷,只是不知道含量多少。
钾有了,刘三根带着人在盐湖熬出了上千斤,钱崇厚的辎重队已经运回去两批,正在下叶王庄试用。
现在磷也有了,韩平安赶紧让李老丈人的部下拿去砸碎,再用碾子将其碾成粉末。
分几批放入大陶罐,然后把炼化作坊这些天炼制的几种绿矾,分批倒进去搅拌。
既不知道土法炼制的硫酸浓度,也不知道这些磷矿石的含量,甚至不知道里头除了磷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只能多炼制几种,回头运回去分别洒在试验田里,看看没有效果。
如果有效果,就挑效果最好的哪一种,按原料配比批量炼制。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和一夜的冷却,二十几缸贴有标签的磷肥制成了。
没种冬小麦,春小麦不能再不种。
韩平安一刻不敢耽误,去正在施工的炼焦工坊转了一圈,便带着炼制好的磷肥跟钱崇厚的辎重队,冒着凛冽的寒风回下叶王庄。
这个偏远的村庄既是白沙城与“道城”之间的中转站,也是全叶勒部善农者聚集的地方。
在这儿主持大局的既不是余望里也不是安弥善,而是李钰和安云儿!
让她俩在这儿坐镇,看似儿戏,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大都督府缺人才,更缺能信任的人才。
一时半会儿间实在找不着人,只能让她俩带着十个粟特亲卫和五个军城老卒独当一面。
为保守机密,对外她俩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耀建州学第十二学童队的女学童。
不过第十二学童队只存在于纸面上,并且除了她俩之外别的名字都是假的。
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这一离别竟一个多月。
久别重逢,韩平安却顾不上温存,一见着就要去看试验田。
安云儿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她负责的,辛辛苦苦忙碌了一个多月,当然要让郎君看看。
三人一起来到村北,一排排长长的窝棚出现在眼前,目测有十五六个大棚。
大小都一样,都是前墙矮、后墙高,墙壁都是用黄土夯成的。
棚顶是木架的,叶勒部能找到的木料几乎都集中在这儿。
每天傍晚,或遇上刮沙暴、下雪,都要在木架上盖上厚厚的茅草毡子。
茅草毡子一块一块的,编得很厚很结实,盖上去能保暖。
白天不盖茅草,不然种在棚里的庄稼见不着阳光。
每个大棚靠后墙的地底下都有火道,烧火的坑挖在大棚右侧。
钱崇厚的辎重队每次从“道城”回来都不会放空,都会顺路运回取暖所需的石炭。
但靠辎重队运回来的那点远远不够,白沙城那边也在帮着收购。
正因为这儿暖和,二十几个最会种地的老卒和驻守的粟特亲卫不愿意住在村里,吃喝拉撒睡全在这儿。
韩平安被震撼到了,下意识问:“云儿,我不是让你建两个么,你怎么建这么多棚。”
安云儿极具成就感,得意地说:“你走前说每个地方的土都不一样,用什么样的肥田粉和用多用少都有讲究。”
“我是说过。”
“可土究竟咋样,肥田粉究竟用多用少,我又不知道。你也说农时不等人,我哪敢慢慢试,就找九哥知会各村,让各村去田里挖了点土送来了。”
“这个棚里是哪儿的土。”
“白羊庄和上赤河、下赤河的。”
安云儿掀开茅草帘,带着他和李钰钻进温暖如春的棚内,脱掉皮袄,献宝似地介绍:
“这头是上赤河的,我把它分成四块,这一块洒了五钱肥田粉,这边洒了一两,你身后那块洒了二两,钰儿姐前面那块没洒。”
看着她那儿认真的样子,韩平忍俊不禁:“笨人有笨办法,不过这办法确实不错,肥田粉究竟行不行,一比较就知道了。”
“我天天在棚里转,我都快累死了,你还说我笨!”
“三郎,云儿是真上心,前几天下雪,她生怕雪把棚压塌,拉着我在这儿守了一夜。”
&nb... -->>
大战在即,备战很重要,但吃饭一样重要。
明年能不能有个好收成,全靠道家肥田粉。
钱崇厚送来的六袋燧石,不是苏达素石买的,而是远在龟疏的白羡宁帮着买的。
韩平安打开麻布袋一看,发现果然如白羡宁在信中所说买来了两种。
一种是火折子的燧石,也叫火石,质地坚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要点火时将石头或坚硬的铁器在火石上敲击摩擦,便能产生火星,引燃易燃的火绒。
一种质地疏松,转运到这儿已经变成了碎石。
这种燧石不常见,制陶作坊用的比较多,据说既能用来助燃也能添加在陶丕中,烧制出来的釉面会更厚更好看。
拿起来闻了闻,两种石头都有一股大蒜味儿,应该都含磷,只是不知道含量多少。
钾有了,刘三根带着人在盐湖熬出了上千斤,钱崇厚的辎重队已经运回去两批,正在下叶王庄试用。
现在磷也有了,韩平安赶紧让李老丈人的部下拿去砸碎,再用碾子将其碾成粉末。
分几批放入大陶罐,然后把炼化作坊这些天炼制的几种绿矾,分批倒进去搅拌。
既不知道土法炼制的硫酸浓度,也不知道这些磷矿石的含量,甚至不知道里头除了磷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只能多炼制几种,回头运回去分别洒在试验田里,看看没有效果。
如果有效果,就挑效果最好的哪一种,按原料配比批量炼制。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和一夜的冷却,二十几缸贴有标签的磷肥制成了。
没种冬小麦,春小麦不能再不种。
韩平安一刻不敢耽误,去正在施工的炼焦工坊转了一圈,便带着炼制好的磷肥跟钱崇厚的辎重队,冒着凛冽的寒风回下叶王庄。
这个偏远的村庄既是白沙城与“道城”之间的中转站,也是全叶勒部善农者聚集的地方。
在这儿主持大局的既不是余望里也不是安弥善,而是李钰和安云儿!
让她俩在这儿坐镇,看似儿戏,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大都督府缺人才,更缺能信任的人才。
一时半会儿间实在找不着人,只能让她俩带着十个粟特亲卫和五个军城老卒独当一面。
为保守机密,对外她俩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耀建州学第十二学童队的女学童。
不过第十二学童队只存在于纸面上,并且除了她俩之外别的名字都是假的。
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这一离别竟一个多月。
久别重逢,韩平安却顾不上温存,一见着就要去看试验田。
安云儿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她负责的,辛辛苦苦忙碌了一个多月,当然要让郎君看看。
三人一起来到村北,一排排长长的窝棚出现在眼前,目测有十五六个大棚。
大小都一样,都是前墙矮、后墙高,墙壁都是用黄土夯成的。
棚顶是木架的,叶勒部能找到的木料几乎都集中在这儿。
每天傍晚,或遇上刮沙暴、下雪,都要在木架上盖上厚厚的茅草毡子。
茅草毡子一块一块的,编得很厚很结实,盖上去能保暖。
白天不盖茅草,不然种在棚里的庄稼见不着阳光。
每个大棚靠后墙的地底下都有火道,烧火的坑挖在大棚右侧。
钱崇厚的辎重队每次从“道城”回来都不会放空,都会顺路运回取暖所需的石炭。
但靠辎重队运回来的那点远远不够,白沙城那边也在帮着收购。
正因为这儿暖和,二十几个最会种地的老卒和驻守的粟特亲卫不愿意住在村里,吃喝拉撒睡全在这儿。
韩平安被震撼到了,下意识问:“云儿,我不是让你建两个么,你怎么建这么多棚。”
安云儿极具成就感,得意地说:“你走前说每个地方的土都不一样,用什么样的肥田粉和用多用少都有讲究。”
“我是说过。”
“可土究竟咋样,肥田粉究竟用多用少,我又不知道。你也说农时不等人,我哪敢慢慢试,就找九哥知会各村,让各村去田里挖了点土送来了。”
“这个棚里是哪儿的土。”
“白羊庄和上赤河、下赤河的。”
安云儿掀开茅草帘,带着他和李钰钻进温暖如春的棚内,脱掉皮袄,献宝似地介绍:
“这头是上赤河的,我把它分成四块,这一块洒了五钱肥田粉,这边洒了一两,你身后那块洒了二两,钰儿姐前面那块没洒。”
看着她那儿认真的样子,韩平忍俊不禁:“笨人有笨办法,不过这办法确实不错,肥田粉究竟行不行,一比较就知道了。”
“我天天在棚里转,我都快累死了,你还说我笨!”
“三郎,云儿是真上心,前几天下雪,她生怕雪把棚压塌,拉着我在这儿守了一夜。”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