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盛世慈光(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沐慈一上朝,就以私人理由建议推迟早朝时间,这说出去……实在不好听。
——话说,哪怕您有个更加高大上的理由呢,能给天下人交代过去,也是好的啊。
偏偏他就直说自己没那么早起,还要吃早饭,赶不上……
哎,别看楚王长得漂亮娇弱,比小仙女还养眼,可实际上,他就是个什么人都不怕,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的……混不吝。
王又伦只好出列,丞相作为主持全国政务工作的领带,说话也不用经过允许,他很温和的劝:“殿下,每日卯时开朝议事,是祖制。”
沐慈很平和地回答:“祖制也是人订的,明明有不合理,不人道的地方,为何不能改变?大家可以翻翻史书,算一算历朝历代勤勉的皇帝有几个长寿的?大家也可以到皇陵参观一下,除了我父皇,有几任活到五十的?又有几位是活活累死的?”
众臣:“……”您可真什么都敢说,可偏偏还说对了,大幸历代真没长寿的皇帝。
沐慈又指着龙椅上的沐惗:“你们是不是还想把三哥也这样累趴下?”
大臣:“……”他们能说“是”吗?说“是”,不就表示大家真想累死新帝么?
端坐龙椅的沐惗,心里什么想法都没了,努力控制飞扬的嘴角……亲爱的九弟叫我“三哥”,他认我,他关心我。
沐慈并不理会沐惗灼热的视线,对拿着绢布的內宦说:“继续念!念完一起再议。”
大臣:“……”还有?
李海硬着头皮,顶着无数人目光念道:“每月逢五、逢十休朝一日,各府州,各县乡地方官署,逢五逢十休息一日。除全国性重大事件,如洪旱、虫灾、地动、暴|动、战争、举试等,不得开衙加班。通令全国,有待办事务要到各官署办理者,请在工作日进行,避开休息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众臣:“……”
楚王之所以要规定上班时间,要定休息日,是因为他之前查阅资料就发现——大幸朝历代皇帝都太勤勉了,上行下效,导致朝臣也有着“生命在于工作,休息等于浪费生命”的传统,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有些为了表现自己勤勉,比赛着点油灯熬通宵办公……朝廷和各地官署除每年几个重大节日,皇帝太后圣寿,基本没有休息日。
实际上,工作做得好不好,应以效率来计量,而非时间长短来评估。
又一个耿直的大臣出列:“臣有本奏!”
德光帝点头应允。
那老臣胡子一翘一翘,道:“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从没有……”
“你先停一下。”沐慈打断他,说,“我来之前特地查阅过资料,古周朝就有了休假制度,大汉朝作五休一,这些都是真的吧?我读书少,你别哄我。”
大臣:“……”好像是真的,而且古周朝,大汉朝都是延绵至少五六百年的大朝代,还不能用“懒惰亡国”来反驳。
苏砚这次抢到了发言权,他更务实一点:“在休息日,若遇到突发事件,该当如何?”
沐慈淡定应答:“能延后就延后,不能延后就特事特办,每个官署留下三至五人值班,值班人员择日补假。我想不可能每天都有突发事件,百姓们也会慢慢习惯,避开休息日来办事的。”
大理寺卿吕秉辰申请发言:“大理寺办案,各府衙衙役抓差,如何能休假?”难道抓贼抓到一半……哦,休息日,大家按个“暂停”,然后回家歇一天,明儿继续抓吗?
沐慈答:“规矩定了要遵守,但人是活的,还有一种制度叫‘轮休’,有不能闭衙休假的官署以及下属部门,全部轮休,也就是“人休衙不闭”,逢五逢十,由副官主持办公,少卿延后一日补休,值班人员都补休一日。”
这倒可行,看来楚王有备而来。
“若公务太多,无法在申正落衙,该当如何?”苏砚再问。
“一,可以简化办公程序,提高效率;二,可以将事务给副手分理。”沐慈道。
苏砚不再问。
他虽和楚王没打过几次交道,但知楚王做一件事,必然先有万全准备,且不达目的不罢休。最主要,根据他对楚王的了解,这少年所有行事作为,俱于国于民有利,倒不着急全盘否决。
他于是把反对的精力转向,思考改时间、休假的利弊,以及可行性。
毕竟有一点楚王是对的,不仅是皇帝长寿的少,身居高位的大臣长寿的也很少,太过劳累,张弛无度的确是短寿的主因。
王又伦很关心另一个实用的问题,举笏板问:“如何提高办公效率?”他想知道楚王有没有好主意。
“这个内容多了,我可以提一些建议,具体还得大家摸索,散朝后我们找机会继续谈。”沐慈回答。
楚王的“建议”都是极好的,王又伦对这个王爷外甥一肚子的好料十分欣赏信服,就觉得满意了。
他主持政事堂,是全国公务最多的地方,还繁琐,却半点差池不能出,毕竟牵一发动全身,要影响到全国人民的,每天他累得半死,真的是加班加点忙到半夜,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常有短寿十年的感觉。
如果能提高效率,缩短办公时间,倒是好事。
有个大臣接棒问:“请问殿下,若官署衙门休假,导致人员懈怠,或因办公时间不够而积累公务,日积月累,岂不……”
沐慈神色变冷,语调微凉:“我让大家休假,不过是张弛有度,休息好了能走更远的路,更有效率的办公,不是鼓励懒惰。若有懈怠,或无法提高效率导致公务堆积,要这样的官员何用?年绩考评通通差评,或降或贬……谁不愿意干,自然有能干的人来做!谁顶不起来,也自然有顶的起头上那顶官帽的人接替。”
毫不客气把提问的大臣噎得满脸通红。
>
沐慈一上朝,就以私人理由建议推迟早朝时间,这说出去……实在不好听。
——话说,哪怕您有个更加高大上的理由呢,能给天下人交代过去,也是好的啊。
偏偏他就直说自己没那么早起,还要吃早饭,赶不上……
哎,别看楚王长得漂亮娇弱,比小仙女还养眼,可实际上,他就是个什么人都不怕,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的……混不吝。
王又伦只好出列,丞相作为主持全国政务工作的领带,说话也不用经过允许,他很温和的劝:“殿下,每日卯时开朝议事,是祖制。”
沐慈很平和地回答:“祖制也是人订的,明明有不合理,不人道的地方,为何不能改变?大家可以翻翻史书,算一算历朝历代勤勉的皇帝有几个长寿的?大家也可以到皇陵参观一下,除了我父皇,有几任活到五十的?又有几位是活活累死的?”
众臣:“……”您可真什么都敢说,可偏偏还说对了,大幸历代真没长寿的皇帝。
沐慈又指着龙椅上的沐惗:“你们是不是还想把三哥也这样累趴下?”
大臣:“……”他们能说“是”吗?说“是”,不就表示大家真想累死新帝么?
端坐龙椅的沐惗,心里什么想法都没了,努力控制飞扬的嘴角……亲爱的九弟叫我“三哥”,他认我,他关心我。
沐慈并不理会沐惗灼热的视线,对拿着绢布的內宦说:“继续念!念完一起再议。”
大臣:“……”还有?
李海硬着头皮,顶着无数人目光念道:“每月逢五、逢十休朝一日,各府州,各县乡地方官署,逢五逢十休息一日。除全国性重大事件,如洪旱、虫灾、地动、暴|动、战争、举试等,不得开衙加班。通令全国,有待办事务要到各官署办理者,请在工作日进行,避开休息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众臣:“……”
楚王之所以要规定上班时间,要定休息日,是因为他之前查阅资料就发现——大幸朝历代皇帝都太勤勉了,上行下效,导致朝臣也有着“生命在于工作,休息等于浪费生命”的传统,加班加点工作是常态,有些为了表现自己勤勉,比赛着点油灯熬通宵办公……朝廷和各地官署除每年几个重大节日,皇帝太后圣寿,基本没有休息日。
实际上,工作做得好不好,应以效率来计量,而非时间长短来评估。
又一个耿直的大臣出列:“臣有本奏!”
德光帝点头应允。
那老臣胡子一翘一翘,道:“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从没有……”
“你先停一下。”沐慈打断他,说,“我来之前特地查阅过资料,古周朝就有了休假制度,大汉朝作五休一,这些都是真的吧?我读书少,你别哄我。”
大臣:“……”好像是真的,而且古周朝,大汉朝都是延绵至少五六百年的大朝代,还不能用“懒惰亡国”来反驳。
苏砚这次抢到了发言权,他更务实一点:“在休息日,若遇到突发事件,该当如何?”
沐慈淡定应答:“能延后就延后,不能延后就特事特办,每个官署留下三至五人值班,值班人员择日补假。我想不可能每天都有突发事件,百姓们也会慢慢习惯,避开休息日来办事的。”
大理寺卿吕秉辰申请发言:“大理寺办案,各府衙衙役抓差,如何能休假?”难道抓贼抓到一半……哦,休息日,大家按个“暂停”,然后回家歇一天,明儿继续抓吗?
沐慈答:“规矩定了要遵守,但人是活的,还有一种制度叫‘轮休’,有不能闭衙休假的官署以及下属部门,全部轮休,也就是“人休衙不闭”,逢五逢十,由副官主持办公,少卿延后一日补休,值班人员都补休一日。”
这倒可行,看来楚王有备而来。
“若公务太多,无法在申正落衙,该当如何?”苏砚再问。
“一,可以简化办公程序,提高效率;二,可以将事务给副手分理。”沐慈道。
苏砚不再问。
他虽和楚王没打过几次交道,但知楚王做一件事,必然先有万全准备,且不达目的不罢休。最主要,根据他对楚王的了解,这少年所有行事作为,俱于国于民有利,倒不着急全盘否决。
他于是把反对的精力转向,思考改时间、休假的利弊,以及可行性。
毕竟有一点楚王是对的,不仅是皇帝长寿的少,身居高位的大臣长寿的也很少,太过劳累,张弛无度的确是短寿的主因。
王又伦很关心另一个实用的问题,举笏板问:“如何提高办公效率?”他想知道楚王有没有好主意。
“这个内容多了,我可以提一些建议,具体还得大家摸索,散朝后我们找机会继续谈。”沐慈回答。
楚王的“建议”都是极好的,王又伦对这个王爷外甥一肚子的好料十分欣赏信服,就觉得满意了。
他主持政事堂,是全国公务最多的地方,还繁琐,却半点差池不能出,毕竟牵一发动全身,要影响到全国人民的,每天他累得半死,真的是加班加点忙到半夜,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常有短寿十年的感觉。
如果能提高效率,缩短办公时间,倒是好事。
有个大臣接棒问:“请问殿下,若官署衙门休假,导致人员懈怠,或因办公时间不够而积累公务,日积月累,岂不……”
沐慈神色变冷,语调微凉:“我让大家休假,不过是张弛有度,休息好了能走更远的路,更有效率的办公,不是鼓励懒惰。若有懈怠,或无法提高效率导致公务堆积,要这样的官员何用?年绩考评通通差评,或降或贬……谁不愿意干,自然有能干的人来做!谁顶不起来,也自然有顶的起头上那顶官帽的人接替。”
毫不客气把提问的大臣噎得满脸通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