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节、战争的迷雾 (2/2)
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怀疑自己走漏了风声?
还没等姜田瞎想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猜测,张韬阴恻恻的开口说到:“有人以为,出卖北伐计划能打乱朝廷用兵,进而能拖延朝廷的土改政策,让朕得不到河套养马之地,就没有足够的骑兵远征漠北……笑话!”
虽然御书房关着门,但是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一股阴风,这是杀人如麻的马上皇帝动了杀意的压力,众位臣工小心翼翼的用眼神交流了半天,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不要命的敢叛变革命,再看向张韬的方向,却发现冀王张乾正用更加凌厉的眼神审视着众人,好像要揪出那个卖主求荣的小人。
姜田对此是凛然不惧的,在座的众人之中只有他和张韬是没有理由泄密的,当然他也不相信有人能知道这个北伐路线的真正意图,更大的可能性就是阻止中原获得一个水草丰美的进攻基地。尤其是在无法补充蒙古马的情况下,草原上的民族就还有一战之力。当然也没人知道在张韬和姜田的计划当中,新型火器配备新式战法的情况下,骑兵还剩多大的战略价值。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交通工具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前,骑兵以及各种牲畜车辆,都是战略打击力量的不二选择。
想通了此节,姜田面对地图揉搓着自己的下巴,脸上逐渐露出了微笑:“无论是叛徒还是多尔衮,都以为咱们的目标是收复宁夏以北的河套,并最终控制漠南,在此获得足够的战马之后方便继续挥师北伐,这简直和当年朱棣扫北如出一辙。可是他们的眼界与见识终究还是有局限性的,且不说外购粮食与废漕改海之后,北方储粮远比朱棣时要充足,就是土豆、玉米等新物种的种植,也极大的扩展了粮食安全的红线,更别提获得了济州岛之后,大海之上简直飘着一个孕育军马的温床,如果不是海外马种还没有完全适应本地环境,品种改良工作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否则谁需要河套来养马!”
张韬听他这么说嘴角也是微微上翘,挂着一丝霸主的狞笑:“不错,他们的算盘打得好,秋季牵制我们的北伐准备,如果因为榆林准备不足,被突破长城,那么我们最有可能的反应就是急调北伐军从山西进入陕北围堵,因为再过一个月,黄河就要冻成一个大冰坨子,届时天堑变通衢,他们便可向东祸乱山西,如果不是吕梁地区同样山高地狭,朕恐怕也只有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皇弟对此可有应对之法。”
姜田刚想接口,就只听得冀王在一旁搭茬了,原来这声皇帝叫的是冀王,好在自己没随便答应:“皇兄不必忧心,区区几万满蒙骑兵,又不是当年鼎盛时的八旗,虽然延安府的守军是还没整编的旧军队,但是榆林守军绝对是百战之师,仗着长城之利应当还不至于那么快就落败,只是为了稳定局势,也的确是需要遣派一支劲旅增援。”
张韬点点头,然后转向姜田:“你对此事怎么看?”
“微臣同意冀王的观点。但是……”姜田看了看张乾的脸色,见对方并没有什么反应便接着说道:“但是驱散这三万满蒙骑兵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应该利用这次的机会,让这帮贼心不死的家伙彻底困在黄土高原!”
他这话一出,让众人无不为之侧目,就算是见惯了厮杀的张韬也有点惊讶:“依你之见,这增援就变成了提前北伐?”
“不错!”姜田走到地图前指着张家口与榆林两地:“从地形上看,如果走传统的路线,无论是调集禁军还是动用北伐军队,都必须翻越太行山、吕梁山、过黄河才能支援榆林,山高水险不说,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而正如冀王所言,榆林一时半刻未必会被攻陷,鞑子的主要意图也是破坏我方北伐,顺便在入冬前抢点牲口粮食,所以只需调集延安府守军前往,这榆林之危必然可解。但是长城外已经被攻陷的堡垒以及其中的物资也被敌所掳,这战略上我方并没有获得胜利。可如果派遣北伐军提前出关,一旦越过长城,便是相对平缓的蒙古高原,近可围攻归化牵制敌军围魏救赵,远可在不远离长城的平缓地形上急行军对榆林地区的敌军进行反包围,甚至我方都不用全歼敌军,只是将其赶入榆林西边的沙漠之中……”
御书房里凡是带过兵的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书生,其实他们都知道走长城外更快更好,也知道榆林必定能再坚守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机会应该留给皇帝用来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至于深入险地会不会被敌人阻击的问题,这帮老家伙没有一个人认为蒙古骑兵还能在精锐新军面前占到便宜。只是没想到这个书呆子竟然只是盯着地图看了片刻就能想到这个策略。
冀王看了看自己的皇兄,然后出声反驳道:“看来姜大人对北伐军的战力有着绝对的自信,竟然还想着分兵!”
姜田这时已经进入到了后世网络论坛里纸上谈兵的精神状态,自然不在乎张乾话中的嘲讽,依旧盯着地图仔细研究着可能性:“当然有这个自信,北伐军总兵力10万,现已集结整训超过5万人,其中一线战兵3万,辎重辅兵2万,在这时代只要后勤保障充足,足以进行一场灭国之战。依我之见只需遣1万精骑眼长城一线快速奔驰,榆林之危自然可解,两万新军携带火炮必然能在入冬前打下集宁城,届时大同府守军也可前出增厚兵力,说不定等北伐军全部集结完毕,我们已经可以将战线推到阴山一线的归化城下……”
正在侃侃而谈的姜田突然住口,反倒是盯着地图皱起了眉头。张韬知道他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了,好整以暇的问道:“贤弟怎么不说了?”
“嘶……不对!”姜大人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三万人就想攻陷长城,放在明末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是新军驻守的关隘?多尔衮没那么蠢,而且战报中并没有提到他的旗号,再考虑宣府东北的科尔沁蒙古和野猪皮的子孙还是亲家,我要是多尔衮,何必在乎抢来的蒙古草原,若是能将中原的主力牵制在黄河一线,而满清精锐从科尔沁直扑沈阳……”
这下几个老家伙终于露出了笑容,这皇帝的师弟虽然是个书生,但毕竟师门的见识还是有的,满洲地区中原实际只控制了锦州至沈阳一线,再往北的千里大平原理论上还是满人的地盘,多尔衮这两年至少也收拢了几万满白旗的溃兵,难说不会在东北卷土重来。就算是要休养生息,也不能让中华的目光盯着东北,把祸水向西引,正符合他的战略需要。
见姜田似乎是开窍了,张韬也就不再兜圈子,几道简洁的谕旨下达之后,整个中华朝的战争机器从预热状态的战争准备阶段,开始进入到战争动员阶段,而这些命令中有一条十分令人意外的消息,那就是皇帝陛下龙颜大怒,决定御驾亲征,并号召全军,好男儿应封狼居胥、饮马北海!
这是要攻陷整个蒙古啊?听到这个号召,凡是冷静点的,都是一笑置之,谁不知道拼着一代人的光景也许能饮马北海,反正自己估计是看不见的。但是架不住咱张皇帝的人气高,青年从军想效法卫青、霍去病的大有人在。所以一时间全国上下请战之声不绝于耳。
“都是一帮瞎起哄的!”姜田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奏折,只能是如此感叹。这帮地方上的官员们很清楚皇帝的喜好,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再说根据历史的规律,这种大规模北伐一般都要持续几十年,到时候借着筹措军资的名义,大可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怀疑自己走漏了风声?
还没等姜田瞎想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猜测,张韬阴恻恻的开口说到:“有人以为,出卖北伐计划能打乱朝廷用兵,进而能拖延朝廷的土改政策,让朕得不到河套养马之地,就没有足够的骑兵远征漠北……笑话!”
虽然御书房关着门,但是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一股阴风,这是杀人如麻的马上皇帝动了杀意的压力,众位臣工小心翼翼的用眼神交流了半天,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不要命的敢叛变革命,再看向张韬的方向,却发现冀王张乾正用更加凌厉的眼神审视着众人,好像要揪出那个卖主求荣的小人。
姜田对此是凛然不惧的,在座的众人之中只有他和张韬是没有理由泄密的,当然他也不相信有人能知道这个北伐路线的真正意图,更大的可能性就是阻止中原获得一个水草丰美的进攻基地。尤其是在无法补充蒙古马的情况下,草原上的民族就还有一战之力。当然也没人知道在张韬和姜田的计划当中,新型火器配备新式战法的情况下,骑兵还剩多大的战略价值。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交通工具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前,骑兵以及各种牲畜车辆,都是战略打击力量的不二选择。
想通了此节,姜田面对地图揉搓着自己的下巴,脸上逐渐露出了微笑:“无论是叛徒还是多尔衮,都以为咱们的目标是收复宁夏以北的河套,并最终控制漠南,在此获得足够的战马之后方便继续挥师北伐,这简直和当年朱棣扫北如出一辙。可是他们的眼界与见识终究还是有局限性的,且不说外购粮食与废漕改海之后,北方储粮远比朱棣时要充足,就是土豆、玉米等新物种的种植,也极大的扩展了粮食安全的红线,更别提获得了济州岛之后,大海之上简直飘着一个孕育军马的温床,如果不是海外马种还没有完全适应本地环境,品种改良工作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否则谁需要河套来养马!”
张韬听他这么说嘴角也是微微上翘,挂着一丝霸主的狞笑:“不错,他们的算盘打得好,秋季牵制我们的北伐准备,如果因为榆林准备不足,被突破长城,那么我们最有可能的反应就是急调北伐军从山西进入陕北围堵,因为再过一个月,黄河就要冻成一个大冰坨子,届时天堑变通衢,他们便可向东祸乱山西,如果不是吕梁地区同样山高地狭,朕恐怕也只有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皇弟对此可有应对之法。”
姜田刚想接口,就只听得冀王在一旁搭茬了,原来这声皇帝叫的是冀王,好在自己没随便答应:“皇兄不必忧心,区区几万满蒙骑兵,又不是当年鼎盛时的八旗,虽然延安府的守军是还没整编的旧军队,但是榆林守军绝对是百战之师,仗着长城之利应当还不至于那么快就落败,只是为了稳定局势,也的确是需要遣派一支劲旅增援。”
张韬点点头,然后转向姜田:“你对此事怎么看?”
“微臣同意冀王的观点。但是……”姜田看了看张乾的脸色,见对方并没有什么反应便接着说道:“但是驱散这三万满蒙骑兵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应该利用这次的机会,让这帮贼心不死的家伙彻底困在黄土高原!”
他这话一出,让众人无不为之侧目,就算是见惯了厮杀的张韬也有点惊讶:“依你之见,这增援就变成了提前北伐?”
“不错!”姜田走到地图前指着张家口与榆林两地:“从地形上看,如果走传统的路线,无论是调集禁军还是动用北伐军队,都必须翻越太行山、吕梁山、过黄河才能支援榆林,山高水险不说,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而正如冀王所言,榆林一时半刻未必会被攻陷,鞑子的主要意图也是破坏我方北伐,顺便在入冬前抢点牲口粮食,所以只需调集延安府守军前往,这榆林之危必然可解。但是长城外已经被攻陷的堡垒以及其中的物资也被敌所掳,这战略上我方并没有获得胜利。可如果派遣北伐军提前出关,一旦越过长城,便是相对平缓的蒙古高原,近可围攻归化牵制敌军围魏救赵,远可在不远离长城的平缓地形上急行军对榆林地区的敌军进行反包围,甚至我方都不用全歼敌军,只是将其赶入榆林西边的沙漠之中……”
御书房里凡是带过兵的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书生,其实他们都知道走长城外更快更好,也知道榆林必定能再坚守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机会应该留给皇帝用来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至于深入险地会不会被敌人阻击的问题,这帮老家伙没有一个人认为蒙古骑兵还能在精锐新军面前占到便宜。只是没想到这个书呆子竟然只是盯着地图看了片刻就能想到这个策略。
冀王看了看自己的皇兄,然后出声反驳道:“看来姜大人对北伐军的战力有着绝对的自信,竟然还想着分兵!”
姜田这时已经进入到了后世网络论坛里纸上谈兵的精神状态,自然不在乎张乾话中的嘲讽,依旧盯着地图仔细研究着可能性:“当然有这个自信,北伐军总兵力10万,现已集结整训超过5万人,其中一线战兵3万,辎重辅兵2万,在这时代只要后勤保障充足,足以进行一场灭国之战。依我之见只需遣1万精骑眼长城一线快速奔驰,榆林之危自然可解,两万新军携带火炮必然能在入冬前打下集宁城,届时大同府守军也可前出增厚兵力,说不定等北伐军全部集结完毕,我们已经可以将战线推到阴山一线的归化城下……”
正在侃侃而谈的姜田突然住口,反倒是盯着地图皱起了眉头。张韬知道他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了,好整以暇的问道:“贤弟怎么不说了?”
“嘶……不对!”姜大人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三万人就想攻陷长城,放在明末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是新军驻守的关隘?多尔衮没那么蠢,而且战报中并没有提到他的旗号,再考虑宣府东北的科尔沁蒙古和野猪皮的子孙还是亲家,我要是多尔衮,何必在乎抢来的蒙古草原,若是能将中原的主力牵制在黄河一线,而满清精锐从科尔沁直扑沈阳……”
这下几个老家伙终于露出了笑容,这皇帝的师弟虽然是个书生,但毕竟师门的见识还是有的,满洲地区中原实际只控制了锦州至沈阳一线,再往北的千里大平原理论上还是满人的地盘,多尔衮这两年至少也收拢了几万满白旗的溃兵,难说不会在东北卷土重来。就算是要休养生息,也不能让中华的目光盯着东北,把祸水向西引,正符合他的战略需要。
见姜田似乎是开窍了,张韬也就不再兜圈子,几道简洁的谕旨下达之后,整个中华朝的战争机器从预热状态的战争准备阶段,开始进入到战争动员阶段,而这些命令中有一条十分令人意外的消息,那就是皇帝陛下龙颜大怒,决定御驾亲征,并号召全军,好男儿应封狼居胥、饮马北海!
这是要攻陷整个蒙古啊?听到这个号召,凡是冷静点的,都是一笑置之,谁不知道拼着一代人的光景也许能饮马北海,反正自己估计是看不见的。但是架不住咱张皇帝的人气高,青年从军想效法卫青、霍去病的大有人在。所以一时间全国上下请战之声不绝于耳。
“都是一帮瞎起哄的!”姜田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奏折,只能是如此感叹。这帮地方上的官员们很清楚皇帝的喜好,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再说根据历史的规律,这种大规模北伐一般都要持续几十年,到时候借着筹措军资的名义,大可上下其手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