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宰执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申时一到,考场中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锣声!
这边是收卷的锣声了,考生们一听到这锣声,便必须停下手中的笔,不能答卷了了。
各个考场的监考官依次收了考生们的考卷,然后由专门的官员把各个考场的考卷都捆扎封好!
这时才能打开龙门,放考生离场。
随着三声炮响,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钟浩背着考箱、提着铺盖卷,随着众考生满身疲惫的走出贡院。
这三天考试下来,当真是令人疲惫不堪、心力交瘁,钟浩是再也不愿再进这贡院了。
考生们全部出了贡院后,这龙门会再次关闭、考生们可以离开贡院了,但考官们还不能离开,要直到放榜之日才会再次打开,这些考官们才能出贡院!
考生们离开贡院后,他们的考卷会先被送到了贡院内的收卷所。
收卷所中,有收卷官先检查每份试卷是否有不规矩的地方,主要是看是否把字写在格子外面,再看有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有,这张试卷就会被挑出来,彻底没戏了。
合格的试卷会被盖上考号交给封印所。封印所的职责是糊名,即是将考生的个人信息封起来,盖上章,即是考官也不能撕开。
在此之后交给誊录所,誊录所有书吏几百人,用红笔誊录考卷,每份必须原原本本的抄,一笔一划不能有误,包括不能有任何错别字。在誊写完的卷子上,要注明誊抄人的姓名。
为了保证誊抄准确无误,考卷还要被转到对读所。对读所中两个人一组,你读我对开始阅错,确认无误后,也要注明对读人。一份誊抄的试卷,共有三人签名,将来出现问题,这三人都要被追究责任。
考卷完成了防舞弊处理,这才送到负责阅卷的内帘官处。
处理试卷和阅卷的院子之间,只隔一道帘子。但这一道帘子是不可逾越的,内帘官和外帘官只能隔着帘子说话,任何外帘官不能进去,每个内帘官不能出来,这规定是绝对不能违反的,以防内帘和外帘人勾结。
内掌收将外帘送来的朱卷,送给了主考官王拱辰!
但这王主考不亲自阅卷,而是将试卷分发给一众同考官。
这考卷是分科阅卷的。虽然大宋朝科举,同开了十余科,进士只是其中一科,然而时至今日,朝廷独贵进士,因而考进士科的,要比明经、明法等诸科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因此判进士科卷的阅卷官也最多,足足有三十人,其余各科每科只有一两个阅卷官。好在大宋朝最不缺的,就是官员。哪怕再多的阅卷官,大宋也不发愁。
这进士科的阅卷官一般都是先分阅锁厅试的考卷。
锁厅试的进士名额和正试的进士名额是分开的。
今科进士科科共取士三百二十人,其中锁厅试取进士一百二十名,正试中取进士二百人。
这锁厅试此次惨叫考试的考生只有一千二三百人,这取一百二十人,基本上便等于是十分之一的取中比例!这个取中比例还是很高的。
而正试中大概有近五千考生,只有二百人的名额,只有二十五比一的比例,比锁厅试取中的难度大很多。
而且这能参加正试的都是各地解试取中的。也就是说水平没有太差的,太差的一般过不了解试。当然,像那种偏远地区的州或是边疆羁縻州这就另说了。那些羁縻州地区像侬智高那样的水平都能来参加省试!不过那些羁縻州名额很少,基本上每个州都是象征性的给一两个名额意思意思便罢了。这正试中的近五千名考生,这些来自偏远州和羁縻州的考生怕是也就一二百人,其余的大部分考生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而锁厅试中则有很多高官的恩荫子弟,也有一些靠父祖的功劳荫封的,很多都是些混吃等死的纨绔,他们纯属是来碰运气的,排除掉这部分,其实锁厅试的取中比例比十比一还要低很多。
所以,这正试的难度相对来说,比锁厅试大很多。
不过锁厅试的取中难度低,这些年来却一直没有改变。
当然,也有许多寒门士子呼吁改革这事儿,但是朝廷一直对改变锁厅试的取中比例优势没有动静,还是坚持维护锁厅试的取中比例优势。唯一的对寒门士子有好处的改变,就是规定每科的状元必须从正试的考生中选取,锁厅试的考生没有资格被点状元。
不过,这个改变对大不多寒门士子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毕竟三四年才考一科,一科就那么一个状元,这对大多数寒门士子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朝廷对这锁厅试和正试的做得这一点规定,对他们影响微乎其微。
当然,朝廷之所以对这锁厅试的巨大取中比例优势视而不见,或者说是故意视而不见,自然是跟朝廷的官员们本身有关。大宋朝厚待士大夫,对他们待遇之厚,为历朝之最。这待遇之中,恩荫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宋恩荫之盛,远超历朝。
如今在朝廷的这些高官们谁没有三两个子弟恩荫为官,谁没有几个子弟参加锁厅试?呃,当然,也确实有没有的,不过谁能保证以后他们的子弟不参加锁厅试。谁又会愿意自断这条能让后辈子弟们,更容易中式的道路呢?
就算偶尔一两个高官,想要拿改变这锁厅试的取中比例,其他高官们也会集体反对的。因为他们触犯的是所有高官的集体利益,所以这事儿基本没有悬念的会无疾而终。
…………
言归正传,继续说考卷的阅卷流程。
那些同考官作为阅卷官,为了避嫌,会一捆捆试卷被编号,由这些阅卷官们依次摇签抽取,摇到哪一捆就阅哪一捆。
每个阅卷官大约阅二百分份,先阅帖经、再阅墨义,这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阅起来最简单。
关于这帖经和墨义的阅卷,阅卷官遵循王拱辰和众人商定出的同一个标准,考生帖经十题最多错一道,墨义十题最多错两道,呃,这两个是不能并列的,这墨义和帖经加起来,一共不能错两道,才能算是通过了。... -->>
申时一到,考场中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锣声!
这边是收卷的锣声了,考生们一听到这锣声,便必须停下手中的笔,不能答卷了了。
各个考场的监考官依次收了考生们的考卷,然后由专门的官员把各个考场的考卷都捆扎封好!
这时才能打开龙门,放考生离场。
随着三声炮响,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钟浩背着考箱、提着铺盖卷,随着众考生满身疲惫的走出贡院。
这三天考试下来,当真是令人疲惫不堪、心力交瘁,钟浩是再也不愿再进这贡院了。
考生们全部出了贡院后,这龙门会再次关闭、考生们可以离开贡院了,但考官们还不能离开,要直到放榜之日才会再次打开,这些考官们才能出贡院!
考生们离开贡院后,他们的考卷会先被送到了贡院内的收卷所。
收卷所中,有收卷官先检查每份试卷是否有不规矩的地方,主要是看是否把字写在格子外面,再看有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有,这张试卷就会被挑出来,彻底没戏了。
合格的试卷会被盖上考号交给封印所。封印所的职责是糊名,即是将考生的个人信息封起来,盖上章,即是考官也不能撕开。
在此之后交给誊录所,誊录所有书吏几百人,用红笔誊录考卷,每份必须原原本本的抄,一笔一划不能有误,包括不能有任何错别字。在誊写完的卷子上,要注明誊抄人的姓名。
为了保证誊抄准确无误,考卷还要被转到对读所。对读所中两个人一组,你读我对开始阅错,确认无误后,也要注明对读人。一份誊抄的试卷,共有三人签名,将来出现问题,这三人都要被追究责任。
考卷完成了防舞弊处理,这才送到负责阅卷的内帘官处。
处理试卷和阅卷的院子之间,只隔一道帘子。但这一道帘子是不可逾越的,内帘官和外帘官只能隔着帘子说话,任何外帘官不能进去,每个内帘官不能出来,这规定是绝对不能违反的,以防内帘和外帘人勾结。
内掌收将外帘送来的朱卷,送给了主考官王拱辰!
但这王主考不亲自阅卷,而是将试卷分发给一众同考官。
这考卷是分科阅卷的。虽然大宋朝科举,同开了十余科,进士只是其中一科,然而时至今日,朝廷独贵进士,因而考进士科的,要比明经、明法等诸科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因此判进士科卷的阅卷官也最多,足足有三十人,其余各科每科只有一两个阅卷官。好在大宋朝最不缺的,就是官员。哪怕再多的阅卷官,大宋也不发愁。
这进士科的阅卷官一般都是先分阅锁厅试的考卷。
锁厅试的进士名额和正试的进士名额是分开的。
今科进士科科共取士三百二十人,其中锁厅试取进士一百二十名,正试中取进士二百人。
这锁厅试此次惨叫考试的考生只有一千二三百人,这取一百二十人,基本上便等于是十分之一的取中比例!这个取中比例还是很高的。
而正试中大概有近五千考生,只有二百人的名额,只有二十五比一的比例,比锁厅试取中的难度大很多。
而且这能参加正试的都是各地解试取中的。也就是说水平没有太差的,太差的一般过不了解试。当然,像那种偏远地区的州或是边疆羁縻州这就另说了。那些羁縻州地区像侬智高那样的水平都能来参加省试!不过那些羁縻州名额很少,基本上每个州都是象征性的给一两个名额意思意思便罢了。这正试中的近五千名考生,这些来自偏远州和羁縻州的考生怕是也就一二百人,其余的大部分考生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而锁厅试中则有很多高官的恩荫子弟,也有一些靠父祖的功劳荫封的,很多都是些混吃等死的纨绔,他们纯属是来碰运气的,排除掉这部分,其实锁厅试的取中比例比十比一还要低很多。
所以,这正试的难度相对来说,比锁厅试大很多。
不过锁厅试的取中难度低,这些年来却一直没有改变。
当然,也有许多寒门士子呼吁改革这事儿,但是朝廷一直对改变锁厅试的取中比例优势没有动静,还是坚持维护锁厅试的取中比例优势。唯一的对寒门士子有好处的改变,就是规定每科的状元必须从正试的考生中选取,锁厅试的考生没有资格被点状元。
不过,这个改变对大不多寒门士子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毕竟三四年才考一科,一科就那么一个状元,这对大多数寒门士子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朝廷对这锁厅试和正试的做得这一点规定,对他们影响微乎其微。
当然,朝廷之所以对这锁厅试的巨大取中比例优势视而不见,或者说是故意视而不见,自然是跟朝廷的官员们本身有关。大宋朝厚待士大夫,对他们待遇之厚,为历朝之最。这待遇之中,恩荫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宋恩荫之盛,远超历朝。
如今在朝廷的这些高官们谁没有三两个子弟恩荫为官,谁没有几个子弟参加锁厅试?呃,当然,也确实有没有的,不过谁能保证以后他们的子弟不参加锁厅试。谁又会愿意自断这条能让后辈子弟们,更容易中式的道路呢?
就算偶尔一两个高官,想要拿改变这锁厅试的取中比例,其他高官们也会集体反对的。因为他们触犯的是所有高官的集体利益,所以这事儿基本没有悬念的会无疾而终。
…………
言归正传,继续说考卷的阅卷流程。
那些同考官作为阅卷官,为了避嫌,会一捆捆试卷被编号,由这些阅卷官们依次摇签抽取,摇到哪一捆就阅哪一捆。
每个阅卷官大约阅二百分份,先阅帖经、再阅墨义,这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阅起来最简单。
关于这帖经和墨义的阅卷,阅卷官遵循王拱辰和众人商定出的同一个标准,考生帖经十题最多错一道,墨义十题最多错两道,呃,这两个是不能并列的,这墨义和帖经加起来,一共不能错两道,才能算是通过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