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宰执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而明清时的科举,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在明清,只要你得授入了品流的官职,便再没有机会参加科考了。当然,若是典史、驿丞等还不入品流的官员或是各种经制吏,还是有机会参加科考的。
所谓锁厅试,是宋代科举中专门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
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靠父辈恩荫、以军功、荐举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些没考中进士,就当上官的。当然,除了有官职的,有爵位的也可以参加锁厅试。
按说,考进士也是为了当官,当了官何必再考进士?然而在宋代官场,进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声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而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则大都是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现问题,背黑锅的总是他们,没办法,谁让他们不是正途出身呢!所以这些杂途出身有官人纷纷参加进士考试,以求提高政冶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以父辈恩荫和以军功出身的为最多。以父辈恩荫的有官人,是想通过锁厅试考取进士,消除身上靠父辈恩荫出身这种无能的标签,而以军功出身的有官人,则是想通过锁厅试考取进士,消除身上的武人印迹,毕竟在大宋文官更有前途。
像钟浩这种荐举出身去参加锁厅试的,算是相对较少的。大宋通过荐举出身的官员地位并不低,虽然没有进士头衔,但是能被荐举为官的,大都是有真本事的,而且还有荐举人做靠山,所以仕途并不算差。但是被荐举的官员,头顶没有进士头衔,终究是个遗憾,偶尔还是会被人看不起,是以富弼力劝钟浩去参加锁厅试,以期考取一个进士头衔。
大宋朝廷对有官人参加进士考试的态度,是经过一个从禁止到限制、到允许直至放任的很长的过程。
大宋开国之初,太祖朝君臣总结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所造成的政权更迭、民不聊生,开始有意识的用文人治国。作为广纳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开科取士便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以避免权势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树立科举考试的公平形象,大宋一改前唐科举考试的政策,开始禁止“有官人”参加科举。
这在当时比起前唐的科举来,是一个很大改革。前唐时的科举基本都是被门阀控制,科举成为世家大族恩荫为官的有官人获取进士,改头换面的重要手段,寒门子弟是基本没有可能考中的。而大宋开国之初禁止有官人参加科考,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大进步,让科举彻底向寒门子弟敞开了大门,也彻底让门阀世家走向了末路。
然而随着大宋的统治的彻底稳定,这个政策开始与大宋的官员们的利益相悖。因为大宋朝廷为了笼络人心维护统治,对官员的恩荫之滥,前无古人,当官的只要别犯错误,再不济,到末了总能荫上一子。至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荫上好几个子弟。所以历代官员前赴后继,一点点的慢慢撬动了这项祖制,直至将其变为新的权贵们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开始可以锁厅应试。不过有官人需要在单独的考场考试,考完后由礼部单独批阅,并呈皇帝过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当时合格后只能迁转官阶,并不能获赐科名,以表示朝廷对科名的珍惜,不轻授与的态度,和后世的在职官员为了晋升,大都去弄个硕士、博士文凭差不多。而且太宗朝时,锁厅试应试不第者还将被取消本身的官职。而且推荐保送他们的长官,也要受到惩罚,显然朝廷对“有官人”参加科举,还是持消极态度的。
在这样苛刻的规定下,许多官员都不敢要求应举,即便愿意冒险一试,地方的解试官及举荐官也不敢轻易同意。这样的规定显然对官员应举不利,自然遭到反对。后来到了真宗朝。才对及第者一视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状元,以示朝廷对寒门士子的爱护。
到了本朝,趁着孤儿寡母好欺负,在官员们不懈的呼吁下,对锁厅应举的限制开始放松,先是不再处罚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取消了不第者会被取消本身的官职的政策,而后将有官人应举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两次,直至无限次。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单独考试、且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与普通士子没有任何区别了。
当然,若是没有这些政策,钟浩是绝对不会想着要去参加锁厅试,碰碰运气的。若是是为了参加锁厅试,而放弃自己的官职和刚到手的爵位,钟浩是绝对不会干的。
毕竟自己如今也是七品文官,还有爵位,在大宋也算是混的不错了,没必要为了一个进士头衔,放弃自己的官职和爵位的。再说,以他的水平,中进士的可能性也不是太高,倒是可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好在如今大宋朝廷对有官人参加锁厅试的限制已经很少了。
说到底,钟浩之所以答应去参加锁厅试,还是对考中进士抱有一点希望的。毕竟自己怎么说也在松林书院学习过一阵子,基本的应试诗赋和文章,还是能做一些的。锁厅试的很多应试的有官人怕是水平还不如自己,而且锁厅试的录取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钟浩才决定碰一下运气。
当初为了保护平民士子,朝廷命“有官人”锁厅应试,单独阅卷、单独录取的措施,如今却随着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激增,变成了一项特权。省试的考中的难度,如今远大于锁厅试。
而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官宦子弟,这些官宦子弟两极化严重,固然有一些优越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尖子,却也存在大量不学无术,想碰运气的衙内二世祖,这就更增加了真才实学者的录取几率。
钟浩虽然算不得有真才实学,但是他自我感觉怎么也比那些混吃等死的衙内二世祖们强一点。(未完待续。)
br /> 而明清时的科举,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在明清,只要你得授入了品流的官职,便再没有机会参加科考了。当然,若是典史、驿丞等还不入品流的官员或是各种经制吏,还是有机会参加科考的。
所谓锁厅试,是宋代科举中专门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
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靠父辈恩荫、以军功、荐举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些没考中进士,就当上官的。当然,除了有官职的,有爵位的也可以参加锁厅试。
按说,考进士也是为了当官,当了官何必再考进士?然而在宋代官场,进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声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而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则大都是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现问题,背黑锅的总是他们,没办法,谁让他们不是正途出身呢!所以这些杂途出身有官人纷纷参加进士考试,以求提高政冶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以父辈恩荫和以军功出身的为最多。以父辈恩荫的有官人,是想通过锁厅试考取进士,消除身上靠父辈恩荫出身这种无能的标签,而以军功出身的有官人,则是想通过锁厅试考取进士,消除身上的武人印迹,毕竟在大宋文官更有前途。
像钟浩这种荐举出身去参加锁厅试的,算是相对较少的。大宋通过荐举出身的官员地位并不低,虽然没有进士头衔,但是能被荐举为官的,大都是有真本事的,而且还有荐举人做靠山,所以仕途并不算差。但是被荐举的官员,头顶没有进士头衔,终究是个遗憾,偶尔还是会被人看不起,是以富弼力劝钟浩去参加锁厅试,以期考取一个进士头衔。
大宋朝廷对有官人参加进士考试的态度,是经过一个从禁止到限制、到允许直至放任的很长的过程。
大宋开国之初,太祖朝君臣总结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所造成的政权更迭、民不聊生,开始有意识的用文人治国。作为广纳天下才俊的主要手段,开科取士便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以避免权势之家,侵害平民士子的利益,树立科举考试的公平形象,大宋一改前唐科举考试的政策,开始禁止“有官人”参加科举。
这在当时比起前唐的科举来,是一个很大改革。前唐时的科举基本都是被门阀控制,科举成为世家大族恩荫为官的有官人获取进士,改头换面的重要手段,寒门子弟是基本没有可能考中的。而大宋开国之初禁止有官人参加科考,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大进步,让科举彻底向寒门子弟敞开了大门,也彻底让门阀世家走向了末路。
然而随着大宋的统治的彻底稳定,这个政策开始与大宋的官员们的利益相悖。因为大宋朝廷为了笼络人心维护统治,对官员的恩荫之滥,前无古人,当官的只要别犯错误,再不济,到末了总能荫上一子。至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升朝官,更是能荫上好几个子弟。所以历代官员前赴后继,一点点的慢慢撬动了这项祖制,直至将其变为新的权贵们的盛宴。
先是到了太宗朝,有官人开始可以锁厅应试。不过有官人需要在单独的考场考试,考完后由礼部单独批阅,并呈皇帝过目,以避免徇私舞弊。但当时合格后只能迁转官阶,并不能获赐科名,以表示朝廷对科名的珍惜,不轻授与的态度,和后世的在职官员为了晋升,大都去弄个硕士、博士文凭差不多。而且太宗朝时,锁厅试应试不第者还将被取消本身的官职。而且推荐保送他们的长官,也要受到惩罚,显然朝廷对“有官人”参加科举,还是持消极态度的。
在这样苛刻的规定下,许多官员都不敢要求应举,即便愿意冒险一试,地方的解试官及举荐官也不敢轻易同意。这样的规定显然对官员应举不利,自然遭到反对。后来到了真宗朝。才对及第者一视同仁。但有官人不授状元,以示朝廷对寒门士子的爱护。
到了本朝,趁着孤儿寡母好欺负,在官员们不懈的呼吁下,对锁厅应举的限制开始放松,先是不再处罚落第者及其保送人,又取消了不第者会被取消本身的官职的政策,而后将有官人应举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两次,直至无限次。到如今,有官人除了要单独考试、且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与普通士子没有任何区别了。
当然,若是没有这些政策,钟浩是绝对不会想着要去参加锁厅试,碰碰运气的。若是是为了参加锁厅试,而放弃自己的官职和刚到手的爵位,钟浩是绝对不会干的。
毕竟自己如今也是七品文官,还有爵位,在大宋也算是混的不错了,没必要为了一个进士头衔,放弃自己的官职和爵位的。再说,以他的水平,中进士的可能性也不是太高,倒是可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好在如今大宋朝廷对有官人参加锁厅试的限制已经很少了。
说到底,钟浩之所以答应去参加锁厅试,还是对考中进士抱有一点希望的。毕竟自己怎么说也在松林书院学习过一阵子,基本的应试诗赋和文章,还是能做一些的。锁厅试的很多应试的有官人怕是水平还不如自己,而且锁厅试的录取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钟浩才决定碰一下运气。
当初为了保护平民士子,朝廷命“有官人”锁厅应试,单独阅卷、单独录取的措施,如今却随着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激增,变成了一项特权。省试的考中的难度,如今远大于锁厅试。
而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官宦子弟,这些官宦子弟两极化严重,固然有一些优越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尖子,却也存在大量不学无术,想碰运气的衙内二世祖,这就更增加了真才实学者的录取几率。
钟浩虽然算不得有真才实学,但是他自我感觉怎么也比那些混吃等死的衙内二世祖们强一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