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被历史丢弃的碎片——文明遗落篇 (2/2)
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末,德国考古学者H.谢里曼在迈锡尼遗址发掘出众多王族墓葬及丰富金银饰物之后,他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写的世界。在一个迈锡尼的墓穴中,他将所发现的一个金箔面具命名为“阿伽门农面具”,迈锡尼文明及其历史地位开始得到肯定。
迈锡尼的遗址建在一个高丘上,城堡的堡墙以巨石环山建成,大门上有双狮拱卫一柱石刻,被称为“狮子门”。据考古证明,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它的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过道,加强了城门的防御性。“狮子门”宽3.5米,高4米,门柱用整块石头制成;柱子上有一块横梁,重20吨,中间厚两边薄,形成一个弧形,巧妙地减轻了横梁的承重力。横梁上面装饰有三角形的石板,石板上雕着两只狮子,狮的前爪搭在祭台上,形成双狮拱卫之状,威风凛凛地向下俯视着。门口的阶梯也用整块的岩石铺成,上面还残留有战争的轮辙。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庄严肃穆的城门历经30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巍然屹立,威风不减当年。
1939年起,由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德米特里领导的希腊考古学会和英国考古学家韦思领导的考古队共同对迈锡尼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几十年,奇迹不断出现,人们对迈锡尼文明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全面。
迈锡尼的圆顶墓是相当宏伟的石构建筑,最大的圆顶墓称为阿特柔斯王(阿伽门农之父)的宝库,高13.2米,用巨石重叠砌成,墓门的一块楣石重达120吨。迈锡尼的陶器和工艺品也有自己的风格,除吸收米诺斯文明的因素外,还具有强劲粗放的特色。竖穴墓中的随葬品,如金质的面具、角杯、指环、金银镶嵌的刀剑等,都是古代工艺的杰作。圆顶墓已全部遭盗掘而极少遗存,但瓦孚墓中残存的两只金杯极为生动精美,以浮雕表现捕捉林中野牛的情景。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的发现,给传奇性的迈锡尼考古增添了新的魅力。线形文字“B”如今已释读成功,使我们对迈锡尼社会的奴隶制度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各地发现的泥板文书上了解到,该文明的社会经济情况与古代东方的奴隶制王国相接近。泥板中还有日后希腊神话中常见到的天神如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罗的名字,表明该文明与其后的希腊文明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迈锡尼坟墓和王宫遗址的成功发掘,使世人看到了一个湮没已久的辉煌文明,证实了荷马史诗中“多金的”迈锡尼的存在。迈锡尼考古的进行,使荷马的优美诗句又一次回响在迈锡尼的废墟中。湮没已久的迈锡尼文明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向人们展现出辉煌灿烂的面目。
“多金的”迈锡尼成了考古史上继特洛伊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比玛雅文明还要古老,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的美誉。那么,它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就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000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3300多年前,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之美誉。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即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
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发展水平,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头部雕刻工艺见长,大多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明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致敬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十米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居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闪闪发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有的智慧。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数角落仍然处于文明的黑暗中时,奥尔梅克却在远古的城市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们曾经很强盛,但到公元前900年左右,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消失了。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据说,今天的墨西哥圣洛伦索就建立在它的遗址之上。
■遭受灭顶之灾的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它在地下沉睡了千年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这么庞大的一座古城,是如何神秘地消失的呢?
庞贝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庞贝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也称为罗马庞贝城。
公元79年,庞贝城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在当时属于中小城镇,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对庞贝城的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罗马古册记载中,庞贝城是一座“美丽花园”。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经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使庞贝城成为闻名遐迩的酒色之都。在这座“花园”中生活着约两万居民,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同一时期,庞贝文明已经远远超过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然而,就在庞贝城达到繁荣巅峰时,它却神秘地消失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庞贝文明遁迹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有一个个难解的谜团……
1709年,一群工匠在离那不勒斯不远处打造一口水井时,挖出了不少大理石块。这些石块表面有着精致的图案,雕刻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地下有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大理石。人们这才知道,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庞贝城,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座古城当时怎么会消失呢?如今又怎么会在地里被挖掘出来?
在1778年的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2000多具尸骨。当他们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的尸体空壳,制成石膏像时,吃惊地发现这些遇难者的面部表情都是痛苦绝望。当年的庞贝遭受到了什么,让整城居民无所遁逃而死于痛苦?考古学家对古城遗址、地质作了大量考察,推测古城的消失与离此不远的维苏威火山有关。
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当时,人们对火山满不在乎,在火山两侧肥沃的土地上耕作,丝毫没有想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2月8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毁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还没来得及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
强烈的火山爆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城消失了。此后,维苏威火山又有多次爆发。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层层覆盖,地下的古城被埋得更深,后人从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于是,庞贝古城渐渐成为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的神秘之处,没有人知道它的位置和模样。
一直到18世纪,这个沉睡千年的古城才重现人间。但是,由于当时的挖掘行动是具有掠夺性和破坏性的,无数珍贵的文物被毁坏了。1860年,由于官方介入,发掘工作才走上正轨。经过长达100多年大规模的系统挖掘,庞贝城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人们从这片遗址中惊喜地发现,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
昔日的庞贝城一派繁华,人们从断垣残壁之间仍能依稀看到当年古罗马的繁荣和奢华。但是,庞贝古城的悲剧还会重演吗?维苏威火山自庞贝城覆灭后,就从没平静过。专家预测,在最近200年间,维苏威火山将会像2000年前那样大规模地爆发。若是如此的话,庞贝城莫非将会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蒂卡尔古城突然消失之谜
迄今为止,玛雅文明还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迷局。公元10世纪的玛雅遗迹,散布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的蒂卡尔城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蒂卡尔,意即“能听到圣灵之声的地方”,是最重要的玛雅城邦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座玛雅古城。10世纪末,蒂卡尔被彻底遗弃,在原始森林中默默地度过了几百年光阴。
1848年,一个叫莫德斯托·门德斯的人被蒂卡尔传说所吸引,来到这里作了一次探险性考察,然而未获结果。直到上世纪,这座湮没在原始森林中的文化遗址才被正式发现。
这座古城距今已有1100年至2000年的历史。整个古建筑群被一望无际的林海包围着,在树林中掩映着众多的胜景灵迹:巍峨雄壮的金字塔,金碧辉煌的神庙、殿堂,令人费解的石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雕刻,广漠宏伟的广场……让人赞叹和敬仰不已。
蒂卡尔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整个8世纪,蒂卡尔曾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所看到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
外貌惊险的金字塔是蒂卡尔最主要的建筑成就。这里的玛雅金字塔和墨西哥、埃及的有很大不同,一般为斜截锥形,由高大的台基及其顶端的神殿构成,其外观十分匀称。蓝天之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网,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遥遥相对,熠熠生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度的惊人设计,其外形犹如欧洲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被称为“丛林大教堂”。
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五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其影响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
玛雅人每隔20年要立一块石碑,每块石碑都刻上象形文字的铭文,铭文开头均注有年代。但被称为蒂卡尔玛雅文明的标志——中心广场上的石碑,上面刻凿的碑文记载到公元889年就中断了。为什么玛雅人突然丢弃这座雄伟壮观、繁花似锦的城市呢?为什么它的消亡和尤卡坦半岛上其他玛雅文明中心的消失时间会如此一致呢?蒂卡尔原来究竟是什么场所呢?
从蒂卡尔发掘的大量金字塔、庙宇、殿堂、圣坛、石刻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曾是玛雅文化全盛时期的宗教中心,是古代玛雅人祭祀太阳神和其他神灵的所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可能就是玛雅传说中的“百声汇合之地”,而玛雅文明在天文、数学、历法、建筑、艺术、文字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在公元9世纪玛雅人遗弃了这座有着辉煌建筑物的古城呢?现在,茫茫丛林之中,只留下几千座建筑物。就像人们不知道玛雅人是如何建造了这些金字塔一样,我们同样不知道玛雅人为什么要废弃蒂卡尔。那异常璀璨的文明突然中断,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使玛雅人离开了蒂卡尔城;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城市的衰落是由于玛雅人从事刀耕火种已将地力消耗殆尽的结果;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的覆灭是因为外族的入侵,或者是遇到特大灾难,如强烈地震、瘟疫流行等。但是,这些理由都无法使人信服。
玛雅人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而蒂卡尔城也留下一系列神秘的问号。或许等到人们破解了玛雅文明的那一天,蒂卡尔城的谜底可能就出来了。
■查科文化为何突然消失
阿拉撒热人在查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史前文化,引起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赞叹和重视。然而,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就突然消失了。
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州的梅萨峡谷,一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还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然而,就在这峡谷里,有一座后来遐迩闻名的“悬崖宫”。整个宫殿宛如一座壮丽辉煌的城堡,一幢幢石筑的多层建筑物星散在城堡里,矗立在峡谷中央,四周被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包围着,犹如屏障把它与外界隔绝起来。
“悬崖宫”湮没于尘世长达六个世纪,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发现。从此,此地以原墨西哥北部古代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阿拉撒热人的史前文化摇篮而盛名于世。
后来,考古学家在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都发现了类似的建筑物。其中以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查科峡谷最引人注目,也最典型。
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中期,是阿拉撒热人查科文化处于登峰造极的时期。他们在查科建立了由12个被称做普韦布洛的村镇构成的雄伟壮观的城堡。当时,这里是阿拉撒热人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
普韦布洛城堡是一片建在地面上的半圆形建筑,占地面积12000万平方米,有砂岩城墙围绕,共有四层,其直立的后背朝向峡谷的峭壁。它有三层台地,中间有相互通连的将近800个房间和40所会堂,都围绕着一个宽大的中心广场排列成半圆形。房间一般呈圆形,房顶为蜂箱形。阿拉撒热人把房顶的洞口作为通向外面人间世界的进出口,靠梯子进出,地下的洞口则是阿拉撒热人认为的人死后灵魂飘向阴间世界的进口处。
这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石屋,每座屋子都用上万块石头堆砌而成,仅仅做横梁的松树木、针枞木就多达两万多根。在那牲畜和轮子等运输工具尚未在美洲出现的年代,要从40多公里外的采石场和伐木场将巨石和大树运到险峻陡峭的山谷,确是一件令人赞叹不已的惊天动地的伟事。有人猜测,这近千间的石屋,花半个世纪才能建成。
在整个建筑中,还有一个奇特的被称做“克屋”的圆形屋子。最大的一间“克屋”,直径达63米,纵深15米。屋内的音响效果特别好,两人在一头窃窃私语,另一头的人们则听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屋内咳嗽、打喷嚏也如同雷鸣一般。
当时,阿拉撒热人虽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但已知晓天文和原始的艺术。至今在查科峡谷的法加达,还保留着当年他们修筑的“天文观测台”。一把像匕首一样的“阳光针”,插在垂直的石板中央,以此来测试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谷地,还发现了用绿松石做成的装饰品和用木管和鸟骨做的笛子。
查科地区最使人困惑不解的是它的“道路”。在这里,人们发现了数百条宽九米多的硬面路,条条路都直通悬崖顶,绵延长达320多公里,而且每隔12~16公里就建有一座村镇,这些村镇的遗址至今还残存着。在悬崖峭壁上,刻凿着一些至今不得其解的图画。
阿拉撒热人在查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史前文化,引起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赞叹和重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疑问:阿拉撒热人为什么要在荒凉贫瘠的峡谷中建造起那么多“悬崖宫”?阿拉撒热人又是怎样在这艰苦的地方建立起如此繁荣的城堡并养活那么多人口的呢?除此之外,让人更加疑惑的是,查科文化从12世纪开始很快衰落,到公元1150年就崩溃了,以至于到了1300年,查科峡谷的村落群里已经没人居住了。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有关查科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这一历史之谜,至今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是由于氏族内部不和,为防御和抵抗外来入侵者,不得不抛弃这些城堡,在山谷峭壁上挖洞开始过新的洞穴生活。而造成不和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为了抢夺土地和水源。有的认为是恶劣气候迫使他们离家出走。据有关人员考证,发生于12世纪和13世纪的一系列旱灾使得那里居民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大约到了1200年,当地人砍光了那一地区所有的树木,进一步导致干旱的加剧和土地资源的恶化,粮食和水源的短缺让他们彻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并不得不远走他乡,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有人认为,他们遭遇了外敌的入侵。
然而,这些说法都缺乏充分的证据来证实查科文化神秘消失的原因。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考古学家会揭开这个谜底。
■失落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信奉太阳神,他们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在西班牙入侵以后,他们神秘地失踪了,是发生了毁灭性的瘟疫,还是他们遁入了山林?
美洲一直是一个被认为缺失古文明的大陆,直到1911年失落了很多个世纪的古城马丘比丘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古老的文明终于重见天日。
大约在12世纪,秘鲁利马附近的库斯科谷地中的印第安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向外扩张,兼并周边地区。1438年,他们统治了安第斯山脉北部山区,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初,印加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曾控制南美洲广大土地,人口多达600万,建都于库斯科。印加帝国雄霸一方,他们信奉太阳神,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体系。他们还有进步的政治制度,能够以法律来治理百姓,绝不以严刑峻法苛难。
以农立国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知道集约栽培法,他们栽培玉米的技术高超且无人能与之比拟。此外,印加人在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上,更有伟大的突破。各色各样的织法以及各种形态的精致图案,都具巧夺天工的技巧。
首都库斯科(在今秘鲁南部)有巨大的太阳神庙。庙中墙壁是用黄金片镶嵌的,中间一个金制圆球,代表太阳;旁边有几百条金制线条,代表太阳的光芒。壁上金光闪闪,豪华非常。从首都到全国各地,包括现在的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以及哥伦比亚南部和智利的北部、中部,都有宽广的驿道相通。
由于发掘了金矿,在帝国庄严的宫殿建筑上,四处镶着金饰品,灿烂耀目,光彩辉煌。但这也同时为其本身带来不幸的灾难。印加人已大量使用青铜器,但他们还不知道炼铁,不会使用火器和马。
印加人没有文字记录,人们普遍使用的记录符号是“结绳文字”,即用不同颜色、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绳结来记事、记数。
1532年,印加帝国正当全盛期,拥有600万国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能制造出一流的冷兵器,还有像马丘比丘那样险要的城堡可坚守。可是,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印加末代国王图帕克被斩首,很短的时间内帝国就消亡了,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
据口传历史记载,在印加帝国多拿卡巴克王统治时,印加正值无与伦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前,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与瓦斯卡尔和阿达瓦尔巴两个儿子统治。在1532年,兄弟反目,印加帝国因两位王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印加人形成了派别,开始了血腥战斗。正值印加人因分裂而国力日衰之际,残暴的西班牙冒险家们乘虚而入。他们攻击印加人,疯狂掠夺黄金。在这个动荡纷乱的帝国中,他们巧妙地攫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数万人的印加军队。武器的先进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事情显然并非这般简单。西班牙人的胜利完全是由印加人自己拱手送上的,内乱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了。
由于印加人民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又有一些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横扫全国。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真的发生瘟疫,怎么能够使600万人全部消灭殆尽呢?
也有学者认为,在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国后,另一位国王瓦斯卡尔率领数以百万的印加人深入蛮荒的安第斯山中,在整座山上建筑藏身的栖息之所,打算再度恢复当年的印加势力。然而,大瘟疫再次袭来,残存的印加人无力重振势力,只得继续逗留在丛林中,埋葬死者,消灭遗迹。为了避免再度引起纷争,他们销毁了高度的文明,企图掩饰当年印加帝国的强盛,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部落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古老的印加帝国遗留下来的重重疑云,为古老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了点点色彩。印加帝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有待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继续考证,以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
末,德国考古学者H.谢里曼在迈锡尼遗址发掘出众多王族墓葬及丰富金银饰物之后,他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写的世界。在一个迈锡尼的墓穴中,他将所发现的一个金箔面具命名为“阿伽门农面具”,迈锡尼文明及其历史地位开始得到肯定。
迈锡尼的遗址建在一个高丘上,城堡的堡墙以巨石环山建成,大门上有双狮拱卫一柱石刻,被称为“狮子门”。据考古证明,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它的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过道,加强了城门的防御性。“狮子门”宽3.5米,高4米,门柱用整块石头制成;柱子上有一块横梁,重20吨,中间厚两边薄,形成一个弧形,巧妙地减轻了横梁的承重力。横梁上面装饰有三角形的石板,石板上雕着两只狮子,狮的前爪搭在祭台上,形成双狮拱卫之状,威风凛凛地向下俯视着。门口的阶梯也用整块的岩石铺成,上面还残留有战争的轮辙。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庄严肃穆的城门历经30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巍然屹立,威风不减当年。
1939年起,由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德米特里领导的希腊考古学会和英国考古学家韦思领导的考古队共同对迈锡尼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几十年,奇迹不断出现,人们对迈锡尼文明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全面。
迈锡尼的圆顶墓是相当宏伟的石构建筑,最大的圆顶墓称为阿特柔斯王(阿伽门农之父)的宝库,高13.2米,用巨石重叠砌成,墓门的一块楣石重达120吨。迈锡尼的陶器和工艺品也有自己的风格,除吸收米诺斯文明的因素外,还具有强劲粗放的特色。竖穴墓中的随葬品,如金质的面具、角杯、指环、金银镶嵌的刀剑等,都是古代工艺的杰作。圆顶墓已全部遭盗掘而极少遗存,但瓦孚墓中残存的两只金杯极为生动精美,以浮雕表现捕捉林中野牛的情景。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的发现,给传奇性的迈锡尼考古增添了新的魅力。线形文字“B”如今已释读成功,使我们对迈锡尼社会的奴隶制度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各地发现的泥板文书上了解到,该文明的社会经济情况与古代东方的奴隶制王国相接近。泥板中还有日后希腊神话中常见到的天神如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罗的名字,表明该文明与其后的希腊文明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迈锡尼坟墓和王宫遗址的成功发掘,使世人看到了一个湮没已久的辉煌文明,证实了荷马史诗中“多金的”迈锡尼的存在。迈锡尼考古的进行,使荷马的优美诗句又一次回响在迈锡尼的废墟中。湮没已久的迈锡尼文明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向人们展现出辉煌灿烂的面目。
“多金的”迈锡尼成了考古史上继特洛伊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比玛雅文明还要古老,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的美誉。那么,它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就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000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3300多年前,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明之母”之美誉。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即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
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发展水平,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头部雕刻工艺见长,大多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明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致敬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十米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居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闪闪发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有的智慧。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数角落仍然处于文明的黑暗中时,奥尔梅克却在远古的城市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们曾经很强盛,但到公元前900年左右,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消失了。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据说,今天的墨西哥圣洛伦索就建立在它的遗址之上。
■遭受灭顶之灾的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它在地下沉睡了千年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这么庞大的一座古城,是如何神秘地消失的呢?
庞贝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庞贝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也称为罗马庞贝城。
公元79年,庞贝城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在当时属于中小城镇,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对庞贝城的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罗马古册记载中,庞贝城是一座“美丽花园”。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经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使庞贝城成为闻名遐迩的酒色之都。在这座“花园”中生活着约两万居民,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同一时期,庞贝文明已经远远超过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然而,就在庞贝城达到繁荣巅峰时,它却神秘地消失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庞贝文明遁迹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有一个个难解的谜团……
1709年,一群工匠在离那不勒斯不远处打造一口水井时,挖出了不少大理石块。这些石块表面有着精致的图案,雕刻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地下有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大理石。人们这才知道,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庞贝城,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座古城当时怎么会消失呢?如今又怎么会在地里被挖掘出来?
在1778年的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2000多具尸骨。当他们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的尸体空壳,制成石膏像时,吃惊地发现这些遇难者的面部表情都是痛苦绝望。当年的庞贝遭受到了什么,让整城居民无所遁逃而死于痛苦?考古学家对古城遗址、地质作了大量考察,推测古城的消失与离此不远的维苏威火山有关。
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当时,人们对火山满不在乎,在火山两侧肥沃的土地上耕作,丝毫没有想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2月8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毁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还没来得及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
强烈的火山爆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城消失了。此后,维苏威火山又有多次爆发。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层层覆盖,地下的古城被埋得更深,后人从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于是,庞贝古城渐渐成为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的神秘之处,没有人知道它的位置和模样。
一直到18世纪,这个沉睡千年的古城才重现人间。但是,由于当时的挖掘行动是具有掠夺性和破坏性的,无数珍贵的文物被毁坏了。1860年,由于官方介入,发掘工作才走上正轨。经过长达100多年大规模的系统挖掘,庞贝城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人们从这片遗址中惊喜地发现,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
昔日的庞贝城一派繁华,人们从断垣残壁之间仍能依稀看到当年古罗马的繁荣和奢华。但是,庞贝古城的悲剧还会重演吗?维苏威火山自庞贝城覆灭后,就从没平静过。专家预测,在最近200年间,维苏威火山将会像2000年前那样大规模地爆发。若是如此的话,庞贝城莫非将会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蒂卡尔古城突然消失之谜
迄今为止,玛雅文明还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迷局。公元10世纪的玛雅遗迹,散布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之中,其中的蒂卡尔城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蒂卡尔,意即“能听到圣灵之声的地方”,是最重要的玛雅城邦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座玛雅古城。10世纪末,蒂卡尔被彻底遗弃,在原始森林中默默地度过了几百年光阴。
1848年,一个叫莫德斯托·门德斯的人被蒂卡尔传说所吸引,来到这里作了一次探险性考察,然而未获结果。直到上世纪,这座湮没在原始森林中的文化遗址才被正式发现。
这座古城距今已有1100年至2000年的历史。整个古建筑群被一望无际的林海包围着,在树林中掩映着众多的胜景灵迹:巍峨雄壮的金字塔,金碧辉煌的神庙、殿堂,令人费解的石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雕刻,广漠宏伟的广场……让人赞叹和敬仰不已。
蒂卡尔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整个8世纪,蒂卡尔曾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所看到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
外貌惊险的金字塔是蒂卡尔最主要的建筑成就。这里的玛雅金字塔和墨西哥、埃及的有很大不同,一般为斜截锥形,由高大的台基及其顶端的神殿构成,其外观十分匀称。蓝天之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网,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遥遥相对,熠熠生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度的惊人设计,其外形犹如欧洲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被称为“丛林大教堂”。
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五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其影响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
玛雅人每隔20年要立一块石碑,每块石碑都刻上象形文字的铭文,铭文开头均注有年代。但被称为蒂卡尔玛雅文明的标志——中心广场上的石碑,上面刻凿的碑文记载到公元889年就中断了。为什么玛雅人突然丢弃这座雄伟壮观、繁花似锦的城市呢?为什么它的消亡和尤卡坦半岛上其他玛雅文明中心的消失时间会如此一致呢?蒂卡尔原来究竟是什么场所呢?
从蒂卡尔发掘的大量金字塔、庙宇、殿堂、圣坛、石刻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曾是玛雅文化全盛时期的宗教中心,是古代玛雅人祭祀太阳神和其他神灵的所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可能就是玛雅传说中的“百声汇合之地”,而玛雅文明在天文、数学、历法、建筑、艺术、文字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在公元9世纪玛雅人遗弃了这座有着辉煌建筑物的古城呢?现在,茫茫丛林之中,只留下几千座建筑物。就像人们不知道玛雅人是如何建造了这些金字塔一样,我们同样不知道玛雅人为什么要废弃蒂卡尔。那异常璀璨的文明突然中断,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使玛雅人离开了蒂卡尔城;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城市的衰落是由于玛雅人从事刀耕火种已将地力消耗殆尽的结果;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的覆灭是因为外族的入侵,或者是遇到特大灾难,如强烈地震、瘟疫流行等。但是,这些理由都无法使人信服。
玛雅人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而蒂卡尔城也留下一系列神秘的问号。或许等到人们破解了玛雅文明的那一天,蒂卡尔城的谜底可能就出来了。
■查科文化为何突然消失
阿拉撒热人在查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史前文化,引起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赞叹和重视。然而,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就突然消失了。
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州的梅萨峡谷,一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还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然而,就在这峡谷里,有一座后来遐迩闻名的“悬崖宫”。整个宫殿宛如一座壮丽辉煌的城堡,一幢幢石筑的多层建筑物星散在城堡里,矗立在峡谷中央,四周被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包围着,犹如屏障把它与外界隔绝起来。
“悬崖宫”湮没于尘世长达六个世纪,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发现。从此,此地以原墨西哥北部古代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阿拉撒热人的史前文化摇篮而盛名于世。
后来,考古学家在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都发现了类似的建筑物。其中以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查科峡谷最引人注目,也最典型。
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中期,是阿拉撒热人查科文化处于登峰造极的时期。他们在查科建立了由12个被称做普韦布洛的村镇构成的雄伟壮观的城堡。当时,这里是阿拉撒热人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
普韦布洛城堡是一片建在地面上的半圆形建筑,占地面积12000万平方米,有砂岩城墙围绕,共有四层,其直立的后背朝向峡谷的峭壁。它有三层台地,中间有相互通连的将近800个房间和40所会堂,都围绕着一个宽大的中心广场排列成半圆形。房间一般呈圆形,房顶为蜂箱形。阿拉撒热人把房顶的洞口作为通向外面人间世界的进出口,靠梯子进出,地下的洞口则是阿拉撒热人认为的人死后灵魂飘向阴间世界的进口处。
这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石屋,每座屋子都用上万块石头堆砌而成,仅仅做横梁的松树木、针枞木就多达两万多根。在那牲畜和轮子等运输工具尚未在美洲出现的年代,要从40多公里外的采石场和伐木场将巨石和大树运到险峻陡峭的山谷,确是一件令人赞叹不已的惊天动地的伟事。有人猜测,这近千间的石屋,花半个世纪才能建成。
在整个建筑中,还有一个奇特的被称做“克屋”的圆形屋子。最大的一间“克屋”,直径达63米,纵深15米。屋内的音响效果特别好,两人在一头窃窃私语,另一头的人们则听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屋内咳嗽、打喷嚏也如同雷鸣一般。
当时,阿拉撒热人虽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但已知晓天文和原始的艺术。至今在查科峡谷的法加达,还保留着当年他们修筑的“天文观测台”。一把像匕首一样的“阳光针”,插在垂直的石板中央,以此来测试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谷地,还发现了用绿松石做成的装饰品和用木管和鸟骨做的笛子。
查科地区最使人困惑不解的是它的“道路”。在这里,人们发现了数百条宽九米多的硬面路,条条路都直通悬崖顶,绵延长达320多公里,而且每隔12~16公里就建有一座村镇,这些村镇的遗址至今还残存着。在悬崖峭壁上,刻凿着一些至今不得其解的图画。
阿拉撒热人在查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史前文化,引起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赞叹和重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疑问:阿拉撒热人为什么要在荒凉贫瘠的峡谷中建造起那么多“悬崖宫”?阿拉撒热人又是怎样在这艰苦的地方建立起如此繁荣的城堡并养活那么多人口的呢?除此之外,让人更加疑惑的是,查科文化从12世纪开始很快衰落,到公元1150年就崩溃了,以至于到了1300年,查科峡谷的村落群里已经没人居住了。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有关查科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这一历史之谜,至今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是由于氏族内部不和,为防御和抵抗外来入侵者,不得不抛弃这些城堡,在山谷峭壁上挖洞开始过新的洞穴生活。而造成不和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为了抢夺土地和水源。有的认为是恶劣气候迫使他们离家出走。据有关人员考证,发生于12世纪和13世纪的一系列旱灾使得那里居民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大约到了1200年,当地人砍光了那一地区所有的树木,进一步导致干旱的加剧和土地资源的恶化,粮食和水源的短缺让他们彻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并不得不远走他乡,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有人认为,他们遭遇了外敌的入侵。
然而,这些说法都缺乏充分的证据来证实查科文化神秘消失的原因。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考古学家会揭开这个谜底。
■失落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信奉太阳神,他们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在西班牙入侵以后,他们神秘地失踪了,是发生了毁灭性的瘟疫,还是他们遁入了山林?
美洲一直是一个被认为缺失古文明的大陆,直到1911年失落了很多个世纪的古城马丘比丘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古老的文明终于重见天日。
大约在12世纪,秘鲁利马附近的库斯科谷地中的印第安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向外扩张,兼并周边地区。1438年,他们统治了安第斯山脉北部山区,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初,印加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曾控制南美洲广大土地,人口多达600万,建都于库斯科。印加帝国雄霸一方,他们信奉太阳神,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体系。他们还有进步的政治制度,能够以法律来治理百姓,绝不以严刑峻法苛难。
以农立国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知道集约栽培法,他们栽培玉米的技术高超且无人能与之比拟。此外,印加人在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上,更有伟大的突破。各色各样的织法以及各种形态的精致图案,都具巧夺天工的技巧。
首都库斯科(在今秘鲁南部)有巨大的太阳神庙。庙中墙壁是用黄金片镶嵌的,中间一个金制圆球,代表太阳;旁边有几百条金制线条,代表太阳的光芒。壁上金光闪闪,豪华非常。从首都到全国各地,包括现在的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以及哥伦比亚南部和智利的北部、中部,都有宽广的驿道相通。
由于发掘了金矿,在帝国庄严的宫殿建筑上,四处镶着金饰品,灿烂耀目,光彩辉煌。但这也同时为其本身带来不幸的灾难。印加人已大量使用青铜器,但他们还不知道炼铁,不会使用火器和马。
印加人没有文字记录,人们普遍使用的记录符号是“结绳文字”,即用不同颜色、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绳结来记事、记数。
1532年,印加帝国正当全盛期,拥有600万国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能制造出一流的冷兵器,还有像马丘比丘那样险要的城堡可坚守。可是,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印加末代国王图帕克被斩首,很短的时间内帝国就消亡了,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
据口传历史记载,在印加帝国多拿卡巴克王统治时,印加正值无与伦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前,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与瓦斯卡尔和阿达瓦尔巴两个儿子统治。在1532年,兄弟反目,印加帝国因两位王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印加人形成了派别,开始了血腥战斗。正值印加人因分裂而国力日衰之际,残暴的西班牙冒险家们乘虚而入。他们攻击印加人,疯狂掠夺黄金。在这个动荡纷乱的帝国中,他们巧妙地攫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数万人的印加军队。武器的先进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事情显然并非这般简单。西班牙人的胜利完全是由印加人自己拱手送上的,内乱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了。
由于印加人民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又有一些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横扫全国。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真的发生瘟疫,怎么能够使600万人全部消灭殆尽呢?
也有学者认为,在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国后,另一位国王瓦斯卡尔率领数以百万的印加人深入蛮荒的安第斯山中,在整座山上建筑藏身的栖息之所,打算再度恢复当年的印加势力。然而,大瘟疫再次袭来,残存的印加人无力重振势力,只得继续逗留在丛林中,埋葬死者,消灭遗迹。为了避免再度引起纷争,他们销毁了高度的文明,企图掩饰当年印加帝国的强盛,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部落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古老的印加帝国遗留下来的重重疑云,为古老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了点点色彩。印加帝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有待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继续考证,以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