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舂水先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一直有回乡的冲动。
自五月以来,每每于睡梦中闻到麦子黄熟的气息,那冲动便如骨鲠在喉。那日,出差去天津,一路细雨追随,雾气中满眼青绿的冀中平原,放眼望去,虽也心旷神怡,却终究不似故乡的贴心入肺。返郑时,阳光暴涨三尺,平原上的麦子便黄灿灿地抬起头来,青黄的气息撩拨着鼻孔,让人打心眼儿里发痒。回郑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偷空去郊外寻那麦田,却总觉不是我的麦子,因为,此处不是故乡。
终于撇开手边烦冗的事务,踏上回乡的旅途。南下的列车如鸟翅乘风,快速掠过豫南腹地,留下一道急切的影子。沿途,收割后的麦田像刚刚理了新发的人,一色地平头。金黄的麦茬兀自站立着,等待翻耕入土,化作春泥。
迫近故乡,心中块垒顿消,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忽然想起曾在白先勇的小说中读到的关于故乡的说辞,大意是,所谓故乡,只是当你觉出它的失去时,才会滋生想念,因为,你回不去了。所谓的“故”不正是失去么?
我想,我也是回不去了。虽刚刚离乡数年,也随时能够驱车而返,在呼吸中,它还是渐渐远离了我。之于我,故乡是一片清澈的水域,而我是一尾小小的游鱼。我不经意的一跃,将身体从中脱离,便再也无法回到水中。这些年,游离在外,我干涸的眼睛,时刻回望着故乡的水光,那些树影斑驳的矮房、青石围砌的老井、鱼肥水美的池塘,石片剥落的碾盘,以及径边疏篱、陌上落花、月下笑语、草间虫鸣,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淡得像风中起落无踪的一尾飞羽,只在若即若离中牵引思绪。我察觉到故乡的消失,便更加着力于精神故乡的雕刻和烙印。时常,会有个声音在我耳边说:回去吧,让灵魂在短暂的熨贴里,休养生息,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二)
车过信阳,折往东行,又是一番景象。触目尽是水田青绿、林木葱茏、远山如黛、池塘清浅,全不似豫中以北一律凸凹起伏的旱地,裸露着白亮亮的麦茬和光秃秃的土层。沿312国道往东,车轮飞转,水汽穿窗而入,空气中湿漉漉、冰冰凉的水如丝如雾,贴在脸上,沁入毛孔。在这水汽中,人仿佛都通透起来。豫南多是水田,收了麦子,即时翻耕、灌溉,将育好的秧苗插上,一年两熟,人闲地不闲。放眼望去,田垄纵横,阡陌交织,其间,水塘遍布,水质清澈,多以小沟渠与排灌渠相接,像一只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灵韵生动,映澈着高而远的天空、天空中的白云、云间的鸟影,甚至那鸟鸣声也如水珠般滴落下来。偶尔,有一两个身着花衣裙的小姑娘走过,也是满面的水色,黑黑的睫毛一扑闪,空气便粘稠地扑嗒一声。
我未曾到过江南。在我的词汇中,故乡便是江南。那星罗棋布的沟渠水塘,盛装的不仅仅是水,而是灵秀之气,生动之语。水塘多为蓄水抗旱之用,兼植芦苇、茭白,春夏放养鱼苗。远离村庄的野塘,漂萍如碧,水莲丛生,菱角秧枝枝蔓蔓,绿苔半浮半沉。到夏深时,常有姑娘小子,坐着窄长的木盆,以手划水,往菱角结实处,探手采摘。野生的四角菱像不羁的刚烈女子,长了尖锐刚硬的剌儿,冒失采摘者极易伤手。等到捋顺了,她便温情起来,上下牙轻轻一碰,咬开来,却是出奇不意的水灵鲜嫩,果仁洁白爽口,只是瘦小许多。鸡头生在莲旁,黑不溜秋,不惹人眼。等到成熟时节,撕开管茎上的毛刺,滑嫩的籽实颗颗饱满如少女的乳房,圆润生动,放一颗到嘴里,嘎嘣一响,洁白的粉便落入口中,口齿生津。
最喜是那荷塘。或大或小,星散在田间,错落有致,却浑然天成,布局中透着和谐自然,全无拘谨做作。内中,水影清浅,日光可透射至塘底,照见游鱼。初夏时节,莲叶直如遮天巨伞,中间一茎嫩荷,袅袅婷婷,含苞吐粉,一如盛妆待嫁的女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暗藏香舌,腹内芝兰蓄芳。要说荷叶的层叠,参差相接,于零落中显见奇巧秀美,远望如冠盖云集,近观似玉盘载珠。初生之荷不过青钱大小,渐次舒张,叶片微卷,状如托盘,嫩绿滑腻,茎络分明。风起,晨间清露滚动如珠,宛如跳跃的音符。更有那裁成半扇状的荷叶,两边向中间缩起,像害羞的少女,内间却藏着一腔蛙鸣。人来,扑通一声跃入池中,张开四肢,三两个沉浮便游往别处了。鱼儿挺直了青黑的背脊,在荷叶间隐藏嬉戏,忽东忽西,时而集为一处,时而散成数群,等你伸手去捞时,哗的一响,便银梭般四射开去,躲入莲底,只留水面上一丝丝荡开的涟漪。
(三)
早在去年,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的弟弟便与我邀约,要请我吃鹅块子。故乡多水,农人养鹅者众。鹅肉质粗,不同于鸡肉的细嫩,鸭肉的肥腻,却另有风味,又兼其性温补,家乡便有一道名吃:卤水鹅块。冬日,以鹅块入火锅,与豆皮等同烩,锅底置小火,锅中咕咕嘟嘟,桌边笑语翻腾;春夏则冷食,浸了卤水,配红辣椒,专以酌酒。记忆中,固始县城东关良家巷的鹅块最为地道,食之口齿生津,食后念念不忘。徐集乡新开一家小店,鹅块也做得有了火候,为人称道。弟弟邀我,便是说的这家。家乡将“吃”说成“斗”是别有风趣的,憨直粗鲁,想来,吃本就应大快朵颐,挥洒淋漓,才吃得畅快!
于是,回家“斗鹅块子”便成了一个念想。直到回了家乡,虽因弟弟工作繁忙,未能成约,于姐姐家中,却是一饱口福。喝着本县产的啤酒,就着辛辣的鹅块子,口腹之欲得以消减,真是痛快!
其实,回乡之意,并不在吃。然而,我总说不清楚,自己内心的那份牵挂究竟是为了什么?每次回去,虽仅隔半载,却恍有隔世之感。街道扩建,俨然有城市格局——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工业化的扩张,已然波及到小镇了,而区区数万人口的乡镇,即便拉大了框架,也无经济支撑,只能是腹中空空的无用之物。为出政绩,父母官便不择手段了,开一处新街,老街便死上一遭,整个扩建过程,在我看来,便是末世的又一道轮回,更不消提良田遭毁、树林被伐,以及拆迁过程中的纷争。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小镇的命运,像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细微处,我始终体察着家乡的变化。小到一处菜园子的消失,一眼井的干涸,甚至一座房子墙壁上苔痕的变化。校园也在扩建之列,新修了篮球场,新开了一条沿河路,我家的菜园子便消失了,连同父母累年的辛苦劳作和汗水。我家的院子也有了变化。唯这种变化是可喜的:满院的花姹紫嫣红,比起往年,又繁盛了许多。浅蓝的、粉紫的、深红的牵牛花爬满东墙,在早晨竞相开放;铁树又发新枝,已是七品叶了;步步高花枝瘦削,一节节地向上去,花朵有杯口大小;就连那贱命的太阳花,也铺满花池的台阶了,朵朵生机昂然,仰着笑脸。
从这满院花香中,我体味到了生活的富足,并且,从中我看到父母的晚年,该是多么安逸幸福。
每次回到故乡,最令人嗟叹的变化莫过于人。邻家女儿、小子各自婚嫁,倒是令人欣慰;老人辞世却令人叹惜,生... -->>
(一)
一直有回乡的冲动。
自五月以来,每每于睡梦中闻到麦子黄熟的气息,那冲动便如骨鲠在喉。那日,出差去天津,一路细雨追随,雾气中满眼青绿的冀中平原,放眼望去,虽也心旷神怡,却终究不似故乡的贴心入肺。返郑时,阳光暴涨三尺,平原上的麦子便黄灿灿地抬起头来,青黄的气息撩拨着鼻孔,让人打心眼儿里发痒。回郑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偷空去郊外寻那麦田,却总觉不是我的麦子,因为,此处不是故乡。
终于撇开手边烦冗的事务,踏上回乡的旅途。南下的列车如鸟翅乘风,快速掠过豫南腹地,留下一道急切的影子。沿途,收割后的麦田像刚刚理了新发的人,一色地平头。金黄的麦茬兀自站立着,等待翻耕入土,化作春泥。
迫近故乡,心中块垒顿消,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忽然想起曾在白先勇的小说中读到的关于故乡的说辞,大意是,所谓故乡,只是当你觉出它的失去时,才会滋生想念,因为,你回不去了。所谓的“故”不正是失去么?
我想,我也是回不去了。虽刚刚离乡数年,也随时能够驱车而返,在呼吸中,它还是渐渐远离了我。之于我,故乡是一片清澈的水域,而我是一尾小小的游鱼。我不经意的一跃,将身体从中脱离,便再也无法回到水中。这些年,游离在外,我干涸的眼睛,时刻回望着故乡的水光,那些树影斑驳的矮房、青石围砌的老井、鱼肥水美的池塘,石片剥落的碾盘,以及径边疏篱、陌上落花、月下笑语、草间虫鸣,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淡得像风中起落无踪的一尾飞羽,只在若即若离中牵引思绪。我察觉到故乡的消失,便更加着力于精神故乡的雕刻和烙印。时常,会有个声音在我耳边说:回去吧,让灵魂在短暂的熨贴里,休养生息,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二)
车过信阳,折往东行,又是一番景象。触目尽是水田青绿、林木葱茏、远山如黛、池塘清浅,全不似豫中以北一律凸凹起伏的旱地,裸露着白亮亮的麦茬和光秃秃的土层。沿312国道往东,车轮飞转,水汽穿窗而入,空气中湿漉漉、冰冰凉的水如丝如雾,贴在脸上,沁入毛孔。在这水汽中,人仿佛都通透起来。豫南多是水田,收了麦子,即时翻耕、灌溉,将育好的秧苗插上,一年两熟,人闲地不闲。放眼望去,田垄纵横,阡陌交织,其间,水塘遍布,水质清澈,多以小沟渠与排灌渠相接,像一只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灵韵生动,映澈着高而远的天空、天空中的白云、云间的鸟影,甚至那鸟鸣声也如水珠般滴落下来。偶尔,有一两个身着花衣裙的小姑娘走过,也是满面的水色,黑黑的睫毛一扑闪,空气便粘稠地扑嗒一声。
我未曾到过江南。在我的词汇中,故乡便是江南。那星罗棋布的沟渠水塘,盛装的不仅仅是水,而是灵秀之气,生动之语。水塘多为蓄水抗旱之用,兼植芦苇、茭白,春夏放养鱼苗。远离村庄的野塘,漂萍如碧,水莲丛生,菱角秧枝枝蔓蔓,绿苔半浮半沉。到夏深时,常有姑娘小子,坐着窄长的木盆,以手划水,往菱角结实处,探手采摘。野生的四角菱像不羁的刚烈女子,长了尖锐刚硬的剌儿,冒失采摘者极易伤手。等到捋顺了,她便温情起来,上下牙轻轻一碰,咬开来,却是出奇不意的水灵鲜嫩,果仁洁白爽口,只是瘦小许多。鸡头生在莲旁,黑不溜秋,不惹人眼。等到成熟时节,撕开管茎上的毛刺,滑嫩的籽实颗颗饱满如少女的乳房,圆润生动,放一颗到嘴里,嘎嘣一响,洁白的粉便落入口中,口齿生津。
最喜是那荷塘。或大或小,星散在田间,错落有致,却浑然天成,布局中透着和谐自然,全无拘谨做作。内中,水影清浅,日光可透射至塘底,照见游鱼。初夏时节,莲叶直如遮天巨伞,中间一茎嫩荷,袅袅婷婷,含苞吐粉,一如盛妆待嫁的女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暗藏香舌,腹内芝兰蓄芳。要说荷叶的层叠,参差相接,于零落中显见奇巧秀美,远望如冠盖云集,近观似玉盘载珠。初生之荷不过青钱大小,渐次舒张,叶片微卷,状如托盘,嫩绿滑腻,茎络分明。风起,晨间清露滚动如珠,宛如跳跃的音符。更有那裁成半扇状的荷叶,两边向中间缩起,像害羞的少女,内间却藏着一腔蛙鸣。人来,扑通一声跃入池中,张开四肢,三两个沉浮便游往别处了。鱼儿挺直了青黑的背脊,在荷叶间隐藏嬉戏,忽东忽西,时而集为一处,时而散成数群,等你伸手去捞时,哗的一响,便银梭般四射开去,躲入莲底,只留水面上一丝丝荡开的涟漪。
(三)
早在去年,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的弟弟便与我邀约,要请我吃鹅块子。故乡多水,农人养鹅者众。鹅肉质粗,不同于鸡肉的细嫩,鸭肉的肥腻,却另有风味,又兼其性温补,家乡便有一道名吃:卤水鹅块。冬日,以鹅块入火锅,与豆皮等同烩,锅底置小火,锅中咕咕嘟嘟,桌边笑语翻腾;春夏则冷食,浸了卤水,配红辣椒,专以酌酒。记忆中,固始县城东关良家巷的鹅块最为地道,食之口齿生津,食后念念不忘。徐集乡新开一家小店,鹅块也做得有了火候,为人称道。弟弟邀我,便是说的这家。家乡将“吃”说成“斗”是别有风趣的,憨直粗鲁,想来,吃本就应大快朵颐,挥洒淋漓,才吃得畅快!
于是,回家“斗鹅块子”便成了一个念想。直到回了家乡,虽因弟弟工作繁忙,未能成约,于姐姐家中,却是一饱口福。喝着本县产的啤酒,就着辛辣的鹅块子,口腹之欲得以消减,真是痛快!
其实,回乡之意,并不在吃。然而,我总说不清楚,自己内心的那份牵挂究竟是为了什么?每次回去,虽仅隔半载,却恍有隔世之感。街道扩建,俨然有城市格局——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工业化的扩张,已然波及到小镇了,而区区数万人口的乡镇,即便拉大了框架,也无经济支撑,只能是腹中空空的无用之物。为出政绩,父母官便不择手段了,开一处新街,老街便死上一遭,整个扩建过程,在我看来,便是末世的又一道轮回,更不消提良田遭毁、树林被伐,以及拆迁过程中的纷争。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小镇的命运,像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细微处,我始终体察着家乡的变化。小到一处菜园子的消失,一眼井的干涸,甚至一座房子墙壁上苔痕的变化。校园也在扩建之列,新修了篮球场,新开了一条沿河路,我家的菜园子便消失了,连同父母累年的辛苦劳作和汗水。我家的院子也有了变化。唯这种变化是可喜的:满院的花姹紫嫣红,比起往年,又繁盛了许多。浅蓝的、粉紫的、深红的牵牛花爬满东墙,在早晨竞相开放;铁树又发新枝,已是七品叶了;步步高花枝瘦削,一节节地向上去,花朵有杯口大小;就连那贱命的太阳花,也铺满花池的台阶了,朵朵生机昂然,仰着笑脸。
从这满院花香中,我体味到了生活的富足,并且,从中我看到父母的晚年,该是多么安逸幸福。
每次回到故乡,最令人嗟叹的变化莫过于人。邻家女儿、小子各自婚嫁,倒是令人欣慰;老人辞世却令人叹惜,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