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辛亥大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芬兰来说,中国是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和苏俄是死对头,和芬兰拥有同一个敌人,而且两国之间还没有那怕一丁点的利益冲突。所以尽管距离远了些,但中国实际上就是芬兰的最佳盟友选择。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芬兰只是几个盟友之一,同样的国家还有伊朗,甚至俄罗斯共和国和朝鲜共和国都是类似的情况。
现在芬兰正在面临着来自苏俄最后的战争通牒,芬兰人也是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冒着和苏俄开战的风险向苏俄提出干涉,要想让中国直接出兵苏俄的可能姓太小,芬兰人暂时也没有指望这个,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中国对苏俄提出威胁,迫使苏俄打消进攻芬兰的心思,如果苏俄执意要进攻芬兰的话,那么芬兰方面就希望获得来自中国的军事援助。
门开了,芬兰大使此时已经是一脸平静面带微笑走进了陈敬云的办公室,当他看到同样面露微笑伸出手欢迎他的陈敬云时,他心中已经是平静了下来,脑海中已经开始斟酌着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获取陈敬云的同情和帮助。
看着进门而来的芬兰大使,陈敬云自然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过来,苏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中国的情报部门第一时间就是传回了消息,苏芬战争在后世里也不算什么小战争了,陈敬云自然也是有所耳闻,但是他以为这个时空里的苏俄战略形势那么差,应该不会和历史上一样主动进攻芬兰啊,难道斯大林就真的不怕自己在他们打的激烈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上给它捅一刀吗?
难道这些社工党人的思维就跟曰本人一样是难以理解的,这明明战略形势那么差,竟然还主动去挑起一场战争?陈敬云有些难以理解。
他自然不知道,这个时空里的苏俄之所以战略形势会那么差,那全都是因为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大军就像是一把砍头大刀,无时不刻都悬在苏俄人头上,苏俄人为了在西伯利亚地区保持平衡,可是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可是三十年代后,中国在伊朗和芬兰的军事援助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局势的劣势,这也的确是,如果在苏俄和中国发生大战的时候,芬兰和伊朗都出兵苏俄的话,那时候苏俄就得跳脚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俄在这个时空里之所以还坚持进攻芬兰,为的就是打破这种战略上的劣势,西伯利亚那边改变不了,伊朗那边局势太复杂,但是芬兰可就在彼得格勒的边上,苏俄要进攻的话预计也花费不了什么力气,而把芬兰拿下来后也就能够保障苏俄的西北部国境的安全。
所以说,这个时空里苏俄冒险进攻芬兰,至少有一本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面对苏俄要进攻芬兰,陈敬云自然是要跳出来大力反对的,这个和芬兰人能不能保持民族读力无关,也和他对芬兰人的同情无关,实际上这些对于芬兰人很重要的东西对于陈敬云而言屁都不是,他想的是让苏俄在芬兰那边吃的大大的苦头。
所以在芬兰大使担忧了半天后,陈敬云就是表示中国将会对苏俄意图侵略芬兰表达最强烈的抗议,随后又表示中国会对芬兰进一步加大军事援助。
大批军火开始从中国各大港口装船,然后将会奔赴北欧,然后交付芬兰,由于欧洲那边是战区,而且波罗的海那边也有着苏俄的海军舰队,所以这些军械武器在奔赴芬兰的时候也是配属了一支舰队进行护航,免的让那些欧洲交战国给扣留了,要知道欧洲那边战争爆发后,中国向德国运输的商船已经被扣留了数个船队的物资,虽然为了避免激怒中国英法都会按照高价收购这些被扣物资,但是这对于中国的对德贸易来说还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得已之下中国只好通过中立国进行对德贸易,比如瑞士、比如瑞典,还有此时尚未参战的意大利。
和德国的贸易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向德国持续输送工业原料,延续德国的生命力,让德国能够坚持的更久一些,而这些向德国输送的物资中,以各种工业原料为主,此外最大宗的物资就是石油了。德国作为一个贫油国,虽然能够从罗马尼亚那边获得数量不菲的石油,但是对于德国的庞大石油消耗量来说还是远远不足的,而中国的石油产量是严重过剩的,1939年的石油产量产量为四千万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就连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以及拥有巴库油田的苏俄都比不上。
中国的工业产值虽然也高,但是国民的民间石油用量实际并不算大,汽车拥有量还是不如美国那边那么变态,要知道美国的石油年产量可是高达两亿多吨,地球的其他国家加起来的石油产量都比不上美国一家多。而美国那庞大的石油产量实际上并不说明了什么,中国如果有足够的市场和需求,石油产量也能够迅速攀升到上亿吨,国内的数大油田都已经发现就等着随时开发了,但关键的是没有足够的市场了,短时间内开采了那么多石油卖给谁去啊,国内民间的石油消耗量并不是太多,而中[***]方的石油消耗也是有个限量的,按照二战标准实际上中国哪怕只有一千万吨的石油产量基本就能够支撑得起一场世界大战了。美国那边最恐怖的不是石油产量,而是石油的消耗量,这年代美国几乎消耗了全球几乎一半的石油产量,于此相对应的就是美国一家的工业产值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加上美国的人口不少,这些工业潜能就能够完全的转化为军事力量潜力。
如果说中国能够和美国有着边境接触的话,哪怕陈敬云也不会担心太多,大不了上千万陆军推过去就是了,但关键的是美国所处的北美两边都是海洋,这样战略上的优势几乎让美国处于了不败之地。
哪怕是短时间内处于劣势,哪怕美国的士兵都是少爷兵,但是只要敌国无法打击他们的本土工业基地,基本上就不可能战胜美国,毕竟人家一个人开两辆坦克,一个人开两架飞机,还打个毛啊!
真正要战胜美国,实际上办法就是一个,那就是等核弹大规模量产后,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核弹研发出来就可以了,而是说核弹量产化,也就是说需要的核弹不是一枚两枚,而是几百枚几千枚,这些核弹轮着扔下去后把美国炸成废墟基本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当然了里头还涉及一个核弹小型化以及洲际导弹的事情。不过这都不是必要的,哪怕核弹无法小型化也弄不出来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把核弹装上超远程轰炸机一样可以用,凭借中国目前的航空技术,弄出一款航程达到上万公里的轰炸机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在没有这个需求而已。
发展核打击力量中,最难的不是核弹研发,不是超远程轰炸机,也不是洲际导弹,而是核弹的量产化,核弹的量产化所需要的技术就不用提了,更关键的是几乎海量的资源投入,不是顶级的国家国根本就玩不起来,以二战时期的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弄一两枚核弹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弄出几百枚核弹来,四十年代里就有些难度了,历史上美国那么顺利而且在冷战的威胁下才在五十年代后期完成核弹的量产化,那个时候美苏的核威慑才成为现实。
在那之前,核弹不过就是大点的炸弹,而且还是扔掉了就没第二颗的那种。
因为中国和德国有着众多的贸易,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过中立国向德国运输大量物资的事情也是瞒不了人,不过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这一次向芬兰运输军事物资,英法两国害怕这些物资是运输到德国去的,也是派出了军舰拦截,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伴随护航的中国海军舰艇的强烈反对,甚至进行了实弹威胁姓射击,而随船的芬兰人也是极力解释,最后才算是通过了英法海军的拦截。
于此同时中国向苏俄提出了最严肃的外交抗议,不过斯大林这次也是无赖了,对中国的威胁不管不问,直接对芬兰出兵。当然出兵芬兰的时候,苏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上百万大军也是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应对中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但是中国却是没有主动进攻,而是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同时一支三百多人的军事顾问团也是乘坐飞机紧急经过数个国家的中转运输并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就是抵达了芬兰,这一批由中国现役军官组成的顾问团一抵达芬兰后,立即就是到了芬兰各部队中出谋划策。
论起和苏俄人的作战经验,这个世界上也就是中国人最有经验了,而这支军官顾问团几乎都是从西伯利亚、哈萨克地区的部队从紧急`抽调的,他们之前的工作就是整天研究着怎么打苏俄人。
除了来自中国、瑞典、德国方面的援助外,实际上芬兰人自身部队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尤其是他们在雪地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中国的军官顾问们都是觉得不可思议,对国内提交的报告中大力赞赏了芬兰人的战斗力强悍,如果国内能够对芬兰持续提供援助补给,那么就能够让苏俄在芬兰的冰天雪地上留下无数的尸体。
开战半个月,苏俄就因为损失惨重而不得不停下进攻的步伐,不得不从后方持续抽调兵力准备下一波的进攻,苏芬的这场冬季战争,让斯大林第一次知道大清洗过后的苏军已经是虚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了,而正是这场战争让斯大林开始了军队改革,由此才诞生了二战中的那支苏军,而同样是这场战争中苏军的低劣表现让希特勒有了击败苏俄的信心。
第七百三十九章芬兰绞肉机(二)
高山中的雪地里,数十个身穿白色披风的军人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着,天空中并没有和往常的时候一样下着大雪,反而是晴空万里,没有浓雾,没有大雪的天气里视线极为开阔,向远处眺望,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千里冰封似乎说的就是这种景象了吧。
这数十个人走过了一小队山坳后,突然前头的人停了下来,然后数声芬兰语的低声口令就是从前头陆续传了下来,整个队伍迅速的停了下来,然后迅速的散开了散兵线在几个士官的带领下靠近。
队伍的前头,一个满脸胡子的芬兰上尉此时正在和身边的一个有着明显东方人面孔的人在说着什么,那人尽管穿着厚重的芬兰冬装军服,但是他的黄色的脸庞和黑色的眼睛和头发都表明了他是一个东方的黄种人,而且还佩戴着芬兰陆军中的中尉军衔。
1939年的冬天,在芬兰和苏俄打的昏天暗地的时候,能够出现在苏芬战争前线的黄种人也只有可能是中国人了,而且还能够和芬兰部队一起行动的那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中国的军官顾问团。
中国向芬兰派出的军官顾问团以胡泽云中将为首,另外三名少将,四十多个校官,而剩下的两百多个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尉官,这些基本上都是在短短数天之内被中[***]方召集起来,然后通过空运的方式集中起来并派遣到了芬兰。虽然这些人还处于中国陆军的现役,不过到了芬兰后则是以志愿者的名义进入芬兰部队服役,并以顾问的形式进入到芬兰各级部队中,帮助芬兰制定各类战斗计划,甚至直接带领芬兰部队进行战斗。
而这批三百多人的军官顾问团给芬兰带来了极大的战斗力提升,芬兰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这说的只是他们的单兵战斗水平,而军官阶层,尤其是高级将官阶层的指挥水平实际上很一般,这主要是受限于欧洲整体战术理论僵化的影响。
而中国别的不多,就是名将一大堆,中国国内的那些名声显赫的将领一个个都是战功显赫的人,其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被外国民众所熟知,但是中国的几个将领却是在全球范围内被人耳熟而详的,比如沈纲、左玉刚。其中的左玉刚在二十年代里更是被西方媒体当成了中[***]人的代表形象,作战勇猛,个人形象刚毅俊朗,当然更重要的是,左玉刚这从军一生中,不[***]小战事,未尝一败!
这种经历别说是其他国家里的将领很少能够找到,即便是在名将云集的中国陆军中,左玉刚的名声也是显赫无比的,中国的这么多现役上将中,从来都没有战败过的只有左玉刚。
用着无数次的战争磨练出来的中国高级军官团体的素质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而哪怕是中低层军官的素质也是让其他国家为之羡慕。
这点和中国经历了多场战争,以至于战斗经验丰富有关,更和中国这几十年来的优军政策有关,陈敬云建立国民军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军官在社会上的高超地位,崇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报效国家复兴华夏,这些东西加起来就导致了在中国里,考军校当军官是比考大学后去当公务员更为吸引人的发展途径。
大量年轻学子的踊跃竞争,也就能够让中国的数大低级军官培训学校能够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而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也就奠定了中[***]官群体的高素质。
在各国的普通民众眼中,信奉华夏优越论的中[***]官团是一个比德国容克军官团还要强势、激进、排外的军官群体。
不管说他好也吧,说他坏也罢,但是中国的军官群体素质之高,那是各国所公认的,这种整个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事实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复制的,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里的顶级豪族几乎都把子弟送去从军的?顶级豪门里的洪家、林家、郑家几乎个个都有嫡系子弟在军中服役,更不用说陈敬云的儿子清一色都是在军中。
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里的中产阶层子弟视从军为提升家族地位,踏入共和国权贵行列的最佳选择的?
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的农村子弟视从军为改变人生,摆脱大地束缚为最佳也是最容易的选择的。
没有!
也许还有人说不从军也能当官啊!当官一样可以改变人生提高社会地位,但是从军当了军官,如果能够一路高升是最好不过了,只要能够爬上少将这个位置,基本上就代表着你的家族已经踏进了中国的权贵阶层。哪怕是晋升的速度很慢,但是到了服役期限的年龄后,退役后一般都会被安排到文官系统里担任文官职位,换句话说退役后的军官也就是文官。
再者,在高级将官和文官体系中,也是不太一样,高级将官中一般都是持续在军中服役,哪怕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也还能够担任要职,被迫退役的例子非常非常的少,而且军中的贪污现象也比较少,很少将领会因为经济或者其他问题被拉下来的。但是文官的风险就大很多了,文官体系中首先是贪污问题,当官有几个是不贪的,而且文官的待遇也远不如军官方便,而且交际应酬也要更多,所以贪钱是必然的,而三十年代后中国的反贪污越来越严厉,不但有监察部里的纠察司和警察部的反贪局盯着,更要命的是那些调查局的特工,只要调查局那边发现了大案子并且下了大决心去查,那基本上就是大案,而在调查局的观念里头所谓的大案不是说牵扯的金额有多少,而是特指牵连的人数特别多,一件贪污案中,没有拉下来十来个司局级的官员,几百个厅处级官员,调查局那边都不好意思说是大案的。
不过人家调查局的特工也忙得很,没事一般也不会搭理这些普通的贪污案,只有和国家安全扯上关系的时候才会插手,比如军方的采购案里头短斤少两,又比如某些国家重点工程里贪墨金钱,又或者是和外国势力有所勾结,调查局查处官员的经济问题一般都是因为国家安全,而并不是官员的贪污本身。但是一旦查了,那么就会牵连的非常广,一个案子里抓捕并枪毙几百个官员都是可能的。
所以在30年代的中国,当官其实是挺危险的一件工作,对比起来,从军要安全很多,虽然有打仗无眼一说,但是实际战斗中校官以上级别的军官是很少受伤或者阵亡的,这个数字甚至都比不上自然生死病老的人数。
除了贪污这些风险外,还有文官的晋升体系极其僵硬,中国的军官体系晋升制度就够僵硬的了,但是文官的晋升体系更加僵硬,几乎所有人都得熬资历,功劳再大也得熬资历,毕竟向刘大均、马寅初这种经济专家出身的官员还是极少数的,中国的文官中,绝大部分还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然后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中国独特的环境造成了中国的军官群体社会地位较高,而社会地位较高的同时也为军官群体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其中。
中国的这三百多名军官顾问一到达芬兰后,就到了芬兰各级机构中担任顾问,而胡泽云中将更是率领顾问团里的众多高级参谋为... -->>
对于芬兰来说,中国是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和苏俄是死对头,和芬兰拥有同一个敌人,而且两国之间还没有那怕一丁点的利益冲突。所以尽管距离远了些,但中国实际上就是芬兰的最佳盟友选择。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芬兰只是几个盟友之一,同样的国家还有伊朗,甚至俄罗斯共和国和朝鲜共和国都是类似的情况。
现在芬兰正在面临着来自苏俄最后的战争通牒,芬兰人也是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冒着和苏俄开战的风险向苏俄提出干涉,要想让中国直接出兵苏俄的可能姓太小,芬兰人暂时也没有指望这个,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中国对苏俄提出威胁,迫使苏俄打消进攻芬兰的心思,如果苏俄执意要进攻芬兰的话,那么芬兰方面就希望获得来自中国的军事援助。
门开了,芬兰大使此时已经是一脸平静面带微笑走进了陈敬云的办公室,当他看到同样面露微笑伸出手欢迎他的陈敬云时,他心中已经是平静了下来,脑海中已经开始斟酌着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获取陈敬云的同情和帮助。
看着进门而来的芬兰大使,陈敬云自然是知道他为什么会过来,苏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中国的情报部门第一时间就是传回了消息,苏芬战争在后世里也不算什么小战争了,陈敬云自然也是有所耳闻,但是他以为这个时空里的苏俄战略形势那么差,应该不会和历史上一样主动进攻芬兰啊,难道斯大林就真的不怕自己在他们打的激烈的时候,在西伯利亚上给它捅一刀吗?
难道这些社工党人的思维就跟曰本人一样是难以理解的,这明明战略形势那么差,竟然还主动去挑起一场战争?陈敬云有些难以理解。
他自然不知道,这个时空里的苏俄之所以战略形势会那么差,那全都是因为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大军就像是一把砍头大刀,无时不刻都悬在苏俄人头上,苏俄人为了在西伯利亚地区保持平衡,可是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可是三十年代后,中国在伊朗和芬兰的军事援助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局势的劣势,这也的确是,如果在苏俄和中国发生大战的时候,芬兰和伊朗都出兵苏俄的话,那时候苏俄就得跳脚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苏俄在这个时空里之所以还坚持进攻芬兰,为的就是打破这种战略上的劣势,西伯利亚那边改变不了,伊朗那边局势太复杂,但是芬兰可就在彼得格勒的边上,苏俄要进攻的话预计也花费不了什么力气,而把芬兰拿下来后也就能够保障苏俄的西北部国境的安全。
所以说,这个时空里苏俄冒险进攻芬兰,至少有一本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面对苏俄要进攻芬兰,陈敬云自然是要跳出来大力反对的,这个和芬兰人能不能保持民族读力无关,也和他对芬兰人的同情无关,实际上这些对于芬兰人很重要的东西对于陈敬云而言屁都不是,他想的是让苏俄在芬兰那边吃的大大的苦头。
所以在芬兰大使担忧了半天后,陈敬云就是表示中国将会对苏俄意图侵略芬兰表达最强烈的抗议,随后又表示中国会对芬兰进一步加大军事援助。
大批军火开始从中国各大港口装船,然后将会奔赴北欧,然后交付芬兰,由于欧洲那边是战区,而且波罗的海那边也有着苏俄的海军舰队,所以这些军械武器在奔赴芬兰的时候也是配属了一支舰队进行护航,免的让那些欧洲交战国给扣留了,要知道欧洲那边战争爆发后,中国向德国运输的商船已经被扣留了数个船队的物资,虽然为了避免激怒中国英法都会按照高价收购这些被扣物资,但是这对于中国的对德贸易来说还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得已之下中国只好通过中立国进行对德贸易,比如瑞士、比如瑞典,还有此时尚未参战的意大利。
和德国的贸易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向德国持续输送工业原料,延续德国的生命力,让德国能够坚持的更久一些,而这些向德国输送的物资中,以各种工业原料为主,此外最大宗的物资就是石油了。德国作为一个贫油国,虽然能够从罗马尼亚那边获得数量不菲的石油,但是对于德国的庞大石油消耗量来说还是远远不足的,而中国的石油产量是严重过剩的,1939年的石油产量产量为四千万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就连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以及拥有巴库油田的苏俄都比不上。
中国的工业产值虽然也高,但是国民的民间石油用量实际并不算大,汽车拥有量还是不如美国那边那么变态,要知道美国的石油年产量可是高达两亿多吨,地球的其他国家加起来的石油产量都比不上美国一家多。而美国那庞大的石油产量实际上并不说明了什么,中国如果有足够的市场和需求,石油产量也能够迅速攀升到上亿吨,国内的数大油田都已经发现就等着随时开发了,但关键的是没有足够的市场了,短时间内开采了那么多石油卖给谁去啊,国内民间的石油消耗量并不是太多,而中[***]方的石油消耗也是有个限量的,按照二战标准实际上中国哪怕只有一千万吨的石油产量基本就能够支撑得起一场世界大战了。美国那边最恐怖的不是石油产量,而是石油的消耗量,这年代美国几乎消耗了全球几乎一半的石油产量,于此相对应的就是美国一家的工业产值占据了全球的一半,加上美国的人口不少,这些工业潜能就能够完全的转化为军事力量潜力。
如果说中国能够和美国有着边境接触的话,哪怕陈敬云也不会担心太多,大不了上千万陆军推过去就是了,但关键的是美国所处的北美两边都是海洋,这样战略上的优势几乎让美国处于了不败之地。
哪怕是短时间内处于劣势,哪怕美国的士兵都是少爷兵,但是只要敌国无法打击他们的本土工业基地,基本上就不可能战胜美国,毕竟人家一个人开两辆坦克,一个人开两架飞机,还打个毛啊!
真正要战胜美国,实际上办法就是一个,那就是等核弹大规模量产后,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核弹研发出来就可以了,而是说核弹量产化,也就是说需要的核弹不是一枚两枚,而是几百枚几千枚,这些核弹轮着扔下去后把美国炸成废墟基本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当然了里头还涉及一个核弹小型化以及洲际导弹的事情。不过这都不是必要的,哪怕核弹无法小型化也弄不出来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把核弹装上超远程轰炸机一样可以用,凭借中国目前的航空技术,弄出一款航程达到上万公里的轰炸机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在没有这个需求而已。
发展核打击力量中,最难的不是核弹研发,不是超远程轰炸机,也不是洲际导弹,而是核弹的量产化,核弹的量产化所需要的技术就不用提了,更关键的是几乎海量的资源投入,不是顶级的国家国根本就玩不起来,以二战时期的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弄一两枚核弹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弄出几百枚核弹来,四十年代里就有些难度了,历史上美国那么顺利而且在冷战的威胁下才在五十年代后期完成核弹的量产化,那个时候美苏的核威慑才成为现实。
在那之前,核弹不过就是大点的炸弹,而且还是扔掉了就没第二颗的那种。
因为中国和德国有着众多的贸易,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过中立国向德国运输大量物资的事情也是瞒不了人,不过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这一次向芬兰运输军事物资,英法两国害怕这些物资是运输到德国去的,也是派出了军舰拦截,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伴随护航的中国海军舰艇的强烈反对,甚至进行了实弹威胁姓射击,而随船的芬兰人也是极力解释,最后才算是通过了英法海军的拦截。
于此同时中国向苏俄提出了最严肃的外交抗议,不过斯大林这次也是无赖了,对中国的威胁不管不问,直接对芬兰出兵。当然出兵芬兰的时候,苏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上百万大军也是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应对中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但是中国却是没有主动进攻,而是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同时一支三百多人的军事顾问团也是乘坐飞机紧急经过数个国家的中转运输并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就是抵达了芬兰,这一批由中国现役军官组成的顾问团一抵达芬兰后,立即就是到了芬兰各部队中出谋划策。
论起和苏俄人的作战经验,这个世界上也就是中国人最有经验了,而这支军官顾问团几乎都是从西伯利亚、哈萨克地区的部队从紧急`抽调的,他们之前的工作就是整天研究着怎么打苏俄人。
除了来自中国、瑞典、德国方面的援助外,实际上芬兰人自身部队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尤其是他们在雪地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中国的军官顾问们都是觉得不可思议,对国内提交的报告中大力赞赏了芬兰人的战斗力强悍,如果国内能够对芬兰持续提供援助补给,那么就能够让苏俄在芬兰的冰天雪地上留下无数的尸体。
开战半个月,苏俄就因为损失惨重而不得不停下进攻的步伐,不得不从后方持续抽调兵力准备下一波的进攻,苏芬的这场冬季战争,让斯大林第一次知道大清洗过后的苏军已经是虚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了,而正是这场战争让斯大林开始了军队改革,由此才诞生了二战中的那支苏军,而同样是这场战争中苏军的低劣表现让希特勒有了击败苏俄的信心。
第七百三十九章芬兰绞肉机(二)
高山中的雪地里,数十个身穿白色披风的军人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着,天空中并没有和往常的时候一样下着大雪,反而是晴空万里,没有浓雾,没有大雪的天气里视线极为开阔,向远处眺望,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千里冰封似乎说的就是这种景象了吧。
这数十个人走过了一小队山坳后,突然前头的人停了下来,然后数声芬兰语的低声口令就是从前头陆续传了下来,整个队伍迅速的停了下来,然后迅速的散开了散兵线在几个士官的带领下靠近。
队伍的前头,一个满脸胡子的芬兰上尉此时正在和身边的一个有着明显东方人面孔的人在说着什么,那人尽管穿着厚重的芬兰冬装军服,但是他的黄色的脸庞和黑色的眼睛和头发都表明了他是一个东方的黄种人,而且还佩戴着芬兰陆军中的中尉军衔。
1939年的冬天,在芬兰和苏俄打的昏天暗地的时候,能够出现在苏芬战争前线的黄种人也只有可能是中国人了,而且还能够和芬兰部队一起行动的那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中国的军官顾问团。
中国向芬兰派出的军官顾问团以胡泽云中将为首,另外三名少将,四十多个校官,而剩下的两百多个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尉官,这些基本上都是在短短数天之内被中[***]方召集起来,然后通过空运的方式集中起来并派遣到了芬兰。虽然这些人还处于中国陆军的现役,不过到了芬兰后则是以志愿者的名义进入芬兰部队服役,并以顾问的形式进入到芬兰各级部队中,帮助芬兰制定各类战斗计划,甚至直接带领芬兰部队进行战斗。
而这批三百多人的军官顾问团给芬兰带来了极大的战斗力提升,芬兰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这说的只是他们的单兵战斗水平,而军官阶层,尤其是高级将官阶层的指挥水平实际上很一般,这主要是受限于欧洲整体战术理论僵化的影响。
而中国别的不多,就是名将一大堆,中国国内的那些名声显赫的将领一个个都是战功显赫的人,其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被外国民众所熟知,但是中国的几个将领却是在全球范围内被人耳熟而详的,比如沈纲、左玉刚。其中的左玉刚在二十年代里更是被西方媒体当成了中[***]人的代表形象,作战勇猛,个人形象刚毅俊朗,当然更重要的是,左玉刚这从军一生中,不[***]小战事,未尝一败!
这种经历别说是其他国家里的将领很少能够找到,即便是在名将云集的中国陆军中,左玉刚的名声也是显赫无比的,中国的这么多现役上将中,从来都没有战败过的只有左玉刚。
用着无数次的战争磨练出来的中国高级军官团体的素质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而哪怕是中低层军官的素质也是让其他国家为之羡慕。
这点和中国经历了多场战争,以至于战斗经验丰富有关,更和中国这几十年来的优军政策有关,陈敬云建立国民军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军官在社会上的高超地位,崇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报效国家复兴华夏,这些东西加起来就导致了在中国里,考军校当军官是比考大学后去当公务员更为吸引人的发展途径。
大量年轻学子的踊跃竞争,也就能够让中国的数大低级军官培训学校能够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而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也就奠定了中[***]官群体的高素质。
在各国的普通民众眼中,信奉华夏优越论的中[***]官团是一个比德国容克军官团还要强势、激进、排外的军官群体。
不管说他好也吧,说他坏也罢,但是中国的军官群体素质之高,那是各国所公认的,这种整个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事实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复制的,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里的顶级豪族几乎都把子弟送去从军的?顶级豪门里的洪家、林家、郑家几乎个个都有嫡系子弟在军中服役,更不用说陈敬云的儿子清一色都是在军中。
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里的中产阶层子弟视从军为提升家族地位,踏入共和国权贵行列的最佳选择的?
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的农村子弟视从军为改变人生,摆脱大地束缚为最佳也是最容易的选择的。
没有!
也许还有人说不从军也能当官啊!当官一样可以改变人生提高社会地位,但是从军当了军官,如果能够一路高升是最好不过了,只要能够爬上少将这个位置,基本上就代表着你的家族已经踏进了中国的权贵阶层。哪怕是晋升的速度很慢,但是到了服役期限的年龄后,退役后一般都会被安排到文官系统里担任文官职位,换句话说退役后的军官也就是文官。
再者,在高级将官和文官体系中,也是不太一样,高级将官中一般都是持续在军中服役,哪怕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也还能够担任要职,被迫退役的例子非常非常的少,而且军中的贪污现象也比较少,很少将领会因为经济或者其他问题被拉下来的。但是文官的风险就大很多了,文官体系中首先是贪污问题,当官有几个是不贪的,而且文官的待遇也远不如军官方便,而且交际应酬也要更多,所以贪钱是必然的,而三十年代后中国的反贪污越来越严厉,不但有监察部里的纠察司和警察部的反贪局盯着,更要命的是那些调查局的特工,只要调查局那边发现了大案子并且下了大决心去查,那基本上就是大案,而在调查局的观念里头所谓的大案不是说牵扯的金额有多少,而是特指牵连的人数特别多,一件贪污案中,没有拉下来十来个司局级的官员,几百个厅处级官员,调查局那边都不好意思说是大案的。
不过人家调查局的特工也忙得很,没事一般也不会搭理这些普通的贪污案,只有和国家安全扯上关系的时候才会插手,比如军方的采购案里头短斤少两,又比如某些国家重点工程里贪墨金钱,又或者是和外国势力有所勾结,调查局查处官员的经济问题一般都是因为国家安全,而并不是官员的贪污本身。但是一旦查了,那么就会牵连的非常广,一个案子里抓捕并枪毙几百个官员都是可能的。
所以在30年代的中国,当官其实是挺危险的一件工作,对比起来,从军要安全很多,虽然有打仗无眼一说,但是实际战斗中校官以上级别的军官是很少受伤或者阵亡的,这个数字甚至都比不上自然生死病老的人数。
除了贪污这些风险外,还有文官的晋升体系极其僵硬,中国的军官体系晋升制度就够僵硬的了,但是文官的晋升体系更加僵硬,几乎所有人都得熬资历,功劳再大也得熬资历,毕竟向刘大均、马寅初这种经济专家出身的官员还是极少数的,中国的文官中,绝大部分还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然后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中国独特的环境造成了中国的军官群体社会地位较高,而社会地位较高的同时也为军官群体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其中。
中国的这三百多名军官顾问一到达芬兰后,就到了芬兰各级机构中担任顾问,而胡泽云中将更是率领顾问团里的众多高级参谋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