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年糕。插秧时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1/2)
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中国择吉文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在春天播下希望,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欢乐。在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拜大地神和庆丰收的习俗。
民间庆丰收的习俗,很早的时候便已产生。《诗经
幽风
七月》里有“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咒献:万寿无疆”的诗句。农民获得丰收,相信是神灵保佑了他们,所以丰收了便怀着感激的心情,答谢神恩。
节日性庆丰收
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活动,最终形成了类似于节日的庆贺。
先秦时候,农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190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
为“腊祭”。但当时“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是“择机举行”,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即固定在腊月初八这天,也就是现在的腊八节。
另外,庆贺丰收的活动还融会在春节的谢年,以及元宵节等节日习俗中。谢年是一种家祭,目的是感谢丰收;元宵等节日中有许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不甘落后的灯饰,一是表达丰收的喜悦,一是祈求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
时节庆丰收
民谚道:“敬老有福,敬土有谷”。浙江一带,农民在麦稻成熟的季节,要选择吉日,点上香烛,将“五谷饭”和丰盛的菜肴敬献给土地神。祭拜之后,人们要“尝新”,品尝新米饭,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江苏一些地方,农户在中秋节前后举行“土地会”。土地会由大家集资举办,每年轮流做东道主。大家燃起香烛,献上酒菜,恭恭敬敬地祭拜土地菩萨。祭拜完毕,农民们一起会餐,庆贺丰收。在湖南衡山一带,新谷登场时,农家选定吉日,举行“尝
◆“庄家忙”丰收场景
新”仪式。新米饭做好后,先祭天地先现象做出的积极反应,表明靠天吃饭的农业祖,然后合家聚餐。席上,只吃鱼,不吃经济是旧时最重要的生产方式。鸡,取其“有余无饥”的吉利寓意。
在陕西一带,民间有腊月过“五谷节”的习俗。这一天,家家以五谷米面煮粥,杂以萝卜青菜豆腐猪羊肉等,合家聚餐,以表示对当年五谷丰收的庆祝,并祈求来年仍会有好收成。
此外,民间还举办隆重热烈的“青苗会”“庆丰会”等活动。江苏一些农村,当农民看到田里庄稼长势喜人,丰收有望,便在收割前举行“青苗会”。会上,农民边唱边跳,祈祷丰收。活动结束后,各农户将纸旗插在田里,表示已经举行过青苗会,象征五谷丰登。江苏南通地区,每年秋后,由村中富裕户做东道主,在村民中集资,举办“庆丰会”,请来戏班唱戏酬神,连演数日,庆祝丰收。
农业庆丰收的吉俗在农业社会的产生
191和盛行,是人们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对自然
旧时,工匠是从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中分化出来的手工业形式。数千年来,各行各业的工匠代代相传,在生产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技术传授方面讲究师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话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手工业择吉民俗。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分化,在
传统社会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
大要,手工业工匠渐渐从原始的经济群体中独中立出来,其中包括木匠铁匠石匠窑工国等。各行各业的工匠,除了敬奉祖师爷外,上还必须遵循各种各样的禁规忌讳。下对祖师爷的崇拜五民间传统的各行工匠,虽然都有自己千的择吉习俗,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对祖
年
师爷的崇拜。
首先,各行各业都要推选出某一个或几个有影响的人或神作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如木匠石匠的祖师爷鲁班,陶匠的祖师爷范蠡,铁匠的李老君,酒匠的祖师爷杜康,纸匠的祖师爷蔡伦等。
有了祖师爷,各行各业就有了拜祖师爷以求祖师爷赐福的习俗。除了定期祭祀,如在工艺制作时碰到难题,向“祖师爷”乞求便可解决。在民间传说中,人们修桥造塔,在关键时刻没有办法时,往往都有鲁班
192
或其化身的指点,这正是工匠生产习俗的艺术化反映,而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信奉。
除了拜祖师爷之外,各行各业的工匠们还有办祖师会的风俗。有的地方将七月初七定为办祖师会的日子,因为七月初七是乞巧日,工匠做活讲究巧气,所以这一日就成了工匠们的节日。办祖师会时,师兄弟师徒等工匠聚集在一起,三五个不等,凑些零钱,挂起祖师像,吃些家常便饭,说古道今,讲工匠祖师的故事,研究技术,所谓“讲手艺经”。
另外,旧时工匠们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行业,成立各种行业公会,制定各项行规俗约,如“不得跨行”“不得跳业”等,客观上起到了“固行”“护业”的作用。
各行各业工匠的择吉习俗
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有自己业内特有的禁忌和择吉习俗。
如石匠信奉“石头神”。中原民间以正月初一为“石头神”的生日。这一天,无论如何,对石头都不能有所作为,否则会得罪“石头神”,降灾难于匠人。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匠人也要在这一天禁忌做一切与石头有关的活动。否则,会压了龙头,震坏龙体,伤损龙目,龙王会降灾于石匠或与石头有接触行为的人。
砖瓦窑匠要选黄金泥的地方建窑。入窑要择吉日,俗称“进财日子”,忌过路妇女进窑铺。在烧窑过程中,如果听到虎吼或遇虎经过,被视为大吉。熄火后,由窑头师傅封窑门,大家讲吉利话。窑工还有“禁窑”的习俗。旧历年终至第二年的三月停工称“禁春窑”。除了“禁窑”外,攸县陶匠烧窑时不能随意讲话,更不能开玩笑,否则就会招煞引鬼,触怒窑神,烧窑就不吉利。
造纸业的择吉祈福习俗也别开生面。浙江衙州一带,开工时由槽主(管槽者)摆“开山酒”祭请山神,完工时再请“闭山酒”。开槽要选逢四的日子,表示“四季发财”“财通四海”;也有的在七月或中秋节开槽,俗称“起槽响水”。这时槽主又要摆“起槽酒”,酒后由槽主分工;休槽时槽主又要摆“谢槽酒”。
剃头匠有很多行约俗规,如唤头“三不鸣”,即过庙不鸣,怕惊了庙内的鬼神;过桥不鸣,怕惊了四海龙王;过剃头棚不鸣,怕搅了同行的生意。又如“同行盘道”,剃头匠把“净发须知”当作祖传范道,把学到的手艺当作“师传衣钵”,如果不知“净发须知”,谓之“有师无祖”,要受到同行的排挤。
各行各业的工匠们把这些禁忌和吉俗视为应该恪守的法则,随技艺一代代流传下来,迎合了民间普遍的求吉心理要求,并与各行业的生产内容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行业特征。
从事渔业者崇信龙王水神妈祖河伯等,以为自己捕捞收获的多少是与这些神灵有关的,神灵会保佑丰收,也会使人劳而无获,能使人们得福,也能使人们遇难。所以要诚心敬奉祭祀,不敢有半点怠慢或得罪。
渔民在海上作业和生活,往往安全得
不到保障,特别是出海捕鱼,经常遇到狂风
大巨浪和暗礁浅滩的威胁。民谚道:“三寸板中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足见风险之国大。过去渔民抗御自然的力量很弱,常把自上己的命运和对收获的希望托付给神明,由此下形成各种信仰崇拜。五渔民祭拜最多的就是龙王爷,沿海到
千
处可见到龙王庙。因为他们认为风暴恶浪都
年
是龙王作怪,因此为了祈求出海平安,渔民在大年三十要上山祭祀龙王。每逢渔汛,渔民出海捕捞,俗称“开洋”。“开洋”时,渔民要在船上祭告神祗,向神明行跪叩礼后烧化疏碟,称为“行文书”。由老大捧一杯酒泼入海中,并抛少许肉块入海,叫“酬游魂”,以祈祷渔船出海顺风顺水。汛期结束,渔民还要用猪头等祭品,酬谢龙王,俗称“谢洋”。
东南沿海一带多以“妈祖”为海上捕捞业的守护神。“妈祖”也称“天后神”。194相传天后是福建莆田的一位少女,聪明过人,能挽救渡海遇难的人,并专治眼疾。因
此,被台湾福建浙江等地渔民尊为海上女神。许多海岛上都有“妈祖宫”,又叫“天后宫”,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还有许多地方的渔民爱在海船的后舱供祭“船关菩萨”。相传“船关菩萨”有男的和女的。男菩萨是鲁班师傅或三国时的关云长,因为鲁班是造船工匠的祖师爷,而关云长在百姓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偶像。女菩萨,也称“圣姑娘娘”,指宋朝的寇承女或顺风娘娘。渔民在出海前,要酬祈“船关老爷”,在立夏端午重阳三个节日,还要用全猪头全鸭全鱼供奉。供过后,由船老大首先割取猪鼻尖上的一块肉,抛入海中,以示对海神的敬奉。
太湖一带渔民信奉古代传说中的大禹,认为禹是主管太湖的神明。于是,渔民们在太湖中的昂山上造起了禹王庙。每逢春季,渔民用全猪全羊祭奉禹王神,并请来戏班演戏,酬谢神灵,以保佑渔业丰收。
俗谚云:“船帮船,水帮水,撑船老大怕水鬼。”如果不慎得罪了水鬼,是要受其迫害的。因此,除了对神灵的崇拜,渔民还因对鬼祟的恐惧而进行祭祀。每年农历三十日夜晚,要放水灯祭水神。水灯用红黄绿白等色纸,做成元宝形的样子,用熟桐油浸透,底部沾上沙子后晾干,灯内装一烛即成。放灯之夜,两船并之,上扎彩条,鸣锣,请和尚念经,并将灯点燃,边行舟边放灯,一般成双放入,往往多达数千盏,举目望去,犹如“金龙戏水”“黄龙漫游”,令人叹为观止。
牲畜饲养是人类一种古老的生产活动,是农家自给自足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在牲畜饲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择吉习俗和禁忌,既表现了饲养人唯恐牲畜生病夭亡的恐惧心理,也对保护畜群有实际作用。
自古以来,相对农业渔业等来讲,牲畜养殖虽然不是非常普遍,但其中的择吉习俗和禁忌可谓是蔚为大观。
养猪的禁忌
养猪是农家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在湖南一带,民间养猪业敬奉“养育大神”,过年时用红纸在猪栏上写上“养育大神”,俗说如此可以避免生猪瘟。还可在五月初五用红纸写“姜太公在此”,贴在猪栏上,据说瘟神就不敢进栏。
196
◆猪年画
或者会很快离去。农家普遍相信,如果不敬这些神灵,或者敬袒不虔诚,瘟疫就会流行,猪就会得病而死,养猪户就要破财了。
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不但要看“风水”“地基”,还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让神保佑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黑猪白头或黑猪白尾),这样的猪活不长;头上生“旋”,嘴太长太尖,耳朵太细的猪不可买;全身的毛倒伏或有5个爪子的猪不能买,因为倒毛意味背时背运,而五爪据说是灵官菩萨变的,民间不敢饲养。不小心买到这种猪,必须将它放生。猪买回家后,要将猪鬃剪掉,将米泔水倒在猪头上。这样,才意味着这猪已归自家饲养。
另外,在宰杀牲畜时,要一刀杀死,忌杀两刀。否则,为不祥之兆,预示来年养猪不旺。刺穿猪喉后,仍刀于地时,刀尖忌朝主人家的大门,否则,该家将有凶事。开膛时,不能把猪挂在正对神的地方,以免得罪神灵。屠夫禁忌亥日杀猪。屠户不吃猪血,但可吃新鲜猪肉。杀猪后要先割一块一二斤重的方块肉,贡献“养育大神”,然后才能自己吃。否则,来年主家养猪不顺当。
养牛的禁忌
由于人们敬牛爱牛视牛为农耕之宝,连出栏粪也有禁忌俗规。一般出栏粪忌讳即有即出,要择吉日。若牛粪积得太多,等不及吉日到来,农家就要到牛栏屋前,右脚跪地,左手掐掌,口里念咒,右手拿锄挖地三下,谓之“掐无期掌”。俗信这样做以后不会因出牛粪而犯“地煞”。有的是在牛栏屋里挂一杆钩子长秤,秤上挂一秤砣,俗谓“秤砣虽小压千斤”,此法也可压邪避煞,保护耕牛安然无恙。有的地方则在牛栏门前挂一牛蓑衣,据说也有辟邪作用。
汉族人一般禁忌杀牛,南北朝时期有明文规定,严禁宰杀耕牛。元朝以后渐食牛肉,但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多不食牛肉。即使是杀残牛,也多请单身汉为之。牛主一般都
◆牛圈常用的吉祥物秤砣,上有“六畜兴旺”
回避,围观的人须把手放背后,以免被牛责怪见死不救。旧俗有的地方牛老死后,主家要焚香烧纸钱,吊唁说:“你这一世在凡间受了苦,打发你盘缠钱,下世莫再变牛,变人到诸子贵家去享清福。”并烧香请神,求玉皇大帝保佑它下世转人身。
另外,有些地方在饲养牛时,也要看其生理长相。如五个奶的雌性水牛就属于忌养范畴。因为“五奶沙,不死人就败家”的谚语使人们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
狩猎,作为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择吉和禁忌习俗,其目的在于避免人们的行为给狩猎带来不利的后果或危险,以保证狩猎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狩猎者与狩猎成果的安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从人类出现,人类就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动植物为食而求得生存的。狩猎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死和种族的兴亡,成功狩猎是他们种族兴旺的根本保证。在旧时人们的观念中,成功狩猎并不取决于猎人的灵敏力量投射技巧和工具的好坏,而是取决于神灵所赐予的神秘力量。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祈求从神灵那里获得神秘力量,赐给他们丰足的野兽。
出猎前祭神
在狩猎工具十分简陋的时代,人们都怀着一种敬畏和恐惧心理,自然崇拜观念很
198
◆狩猎图
深。因此狩猎者出猎前要举行祭祀供献山神的仪式。他们相信,只有祭拜过山神,山神才能保佑猎人和猎犬的平安,才能保佑狩猎有所收获。
在湖北神农架地区,猎人们认为猎获物都是山神所赐,因此他们在上山打猎前必须择定吉日,并在山猎前要烧纸钱,还要为山神供上鸡肉馒头,跪拜祝祷,甚至还有翻筋斗仪式。而且猎获到猎物时不能立即抬走,须用木签把它的脚钉在地上,祷告山神感谢恩赐,否则下次打猎时就会倒运。
在浙江金华等地,狩猎时也要祭山神,人们用香纸缚在毛竹上以示崇敬神。许多地方还在上山后,垒一个三块石头的山神位进行礼拜,祈求获得丰厚猎物。
另外,在有些奉行图腾崇拜的民族中,甚至把某种动物作为祖先神来崇拜。这种动物,受到保护,不能随便杀伤,如果要杀伤,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表示赎罪。如我国东北的鄂温克族崇拜熊神。
狩猎中的择吉习俗
狩猎,因其具有很大危险性,大都需要集体进行。所以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许多适宜各地民众的狩猎择吉习俗。
旧时,猎人们大都很讲究挑选时间。除了临时组织起来捕杀那些危害农作物的野兽,一般认为正月戌二月辰三月亥四月巳五月子六月午七月丑八月未九月寅十月申十一月卯十二月酉等日子适合行猎。
狩猎刚出门时,尤其忌讳猎犬大小便,或有人问去哪里打猎等等。而且猎手自古就不从“人主公”的宫前(土地庙)路过,否则会被视为不吉利。
在狩猎期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人禁忌给家里捎信,家里也不能捎东西来,否则,对狩猎不利。狩猎时禁忌把木棍横放在经过的路上,必须用木棍标志时也要顺着放。据说横放木棍会使打猎遇到阻碍,不顺利。打猎时烧木柴,禁忌烧崩火的木柴,怕甭火的木柴崩着了山神爷,使狩猎无获。烧的木柴喜短忌长,据说烧的木柴长,打猎的日子也会拖得很长。狩猎人之间禁忌吵闹或打架,否则,必定打不到野兽。狩猎的现场还禁忌丢弃烟头弹壳,遗留粪便等,在打到猎物后,要把地上的血迹污物收拾干净,目的都是怕后来的狩猎者受到影响。
鄂伦春族打猎时,还禁忌射击正在交配的野兽。认为打了这种野兽就再也打不着其他野兽了。但是等到野兽交配之后,便可以射击了。
如今,虽然在有些地区和民族中,狩猎活动还是十分活跃,并且沿习和发展了古代的狩猎择吉习俗。但在大多数民族中,狩猎已不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它们有时只是作为生活资料的补充或出于某种经济交换价值的需要而被传承下来。
199
◆清代张穆《郊猎图》
戏业是一种传统娱人的职业,旧时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身份较低,为了生存发展,戏业中充满了神祗信仰和迷信禁忌。这些做法其实是企图通过防范和回避与鬼神发生冲突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措施。
戏业旧称梨园行戏行,戏曲剧团称
为戏班班社,戏剧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等。
大由于表演的内容和剧种不同,戏业择吉习俗
中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
国戏业敬拜祖师神
上梨园业供奉的神灵相当多。各地方剧种
下所奉之神有同有异。一般说来,戏业中的祖师
五神有:老郎神唐明皇周庄王观音大士
千
九皇爷优孟等。这些所谓的祖师神大都是一
年
种“讹祖”现象。不过,戏业中人对其祖师都
非常虔敬,俗以为对祖师神敬奉,才可以得到
艺技方面的“神授”,才能演好戏。
信奉老郎神的戏班,巡回演出时,要把老郎神的神像装在大衣箱里,安置在头一辆车上,车上不准坐女人。下车时,箱子不准放在地上,下面必须用木板或棚杆垫住才行。老郎神用于孩形,在前场任意颠倒,不以为亵,但到了后场则要尊敬礼遇之。否则,祖师父会怪罪,大则降灾,小则生病。传说唐明皇曾经扮演过小丑(小花脸)200的角色,因此信奉唐明皇的戏班,演小丑的演员有许多“特权”。如别人不能坐的地
方,他可以坐,别人不能说的话,他可以说等。又传说唐明皇是打鼓佬,所以打鼓佬坐的位置叫“九龙口”。至今场面“九龙口”的位置只有鼓师才能坐,其余人不许乱坐。
信奉“九皇爷”的戏班,每年九月初一,做“九皇会”,要吃九天素食,用斋戒的方式敬奉祖师,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台下唱错词儿和翻跟头跌伤。
有的戏班还敬奉“五仙爷”,即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种动物。戏班里的所有人都忌讳直呼这五种动物的名称,只能称胡三爷黄少爷白王爷柳七爷灰八爷。在后台还根本不许正眼看它们,否则,戏台就不得安宁,表演难以进行。
戏业行规择吉
除了职业性的敬神与拜神外,戏业艺人还立有许多行规习俗,规定了一系列的禁忌。如戏业中规定演什么戏要对什么道具顶礼膜拜,否则,认为台上会出事。不遵从的人就不能吃唱戏这碗饭,要受到责罚。
新建的戏楼戏院庙台等首场演出的戏班,或演出时出了大事故,死了人,都要举行“破台”的祭礼。在后台墙上挂一红胡须,意为代表判官,以此避邪祛灾。在夜间让一有武功的演员扮演灵官,在舞台上追赶一由旦角扮演的“女鬼”。把“女鬼”赶跑。杀一只公鸡,把鸡血洒在戏台四周。然后放鞭炮敲锣打鼓一通,就算破台了。
演戏又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演戏忌黑道凶日,必于黄道吉日方可。还规定某某月不能演戏,或者二八月,或者三七月不同。据说此间若动响器演戏会冒犯天神,招致雹灾等凶祸。
旧时艺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禁忌。比如艺人最忌聋哑,所以早上漱口不许说话,因为口里有东西,说话含混不清,有哑巴之嫌。不许看小人书,意为不能同“哑人”打交道。龙牙等类的字眼也忌讳,把龙说成“海条子”,牙说成“柴调子”。艺人也最忌“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子里最大的灾难。比如说雨伞,得改叫雨盖雨遮雨挡雨拦。这些都是求吉心理的反映。
戏业艺人对技艺传授特别看重,有“江湖一点诀,不对妻儿说”的规矩。如果一定要传的话,也是“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走仔”,生
怕艺业传到外姓人家中,砸了自己的饭碗。戏班里收徒,往往是闭门教演,禁人窥视。现在戏业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戏业中许多习俗禁忌也大都被破除。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主,素有轻商的观念。而经商又经常会面临赔本的危险,因此,旧时商人们尤其重视一个好的开始,即新店铺开张十分重彩头。在这一日处处渗透着商贾们的求富愿望。
祈财求富是经商者的共同愿望,因此,店铺开张十分重视好彩头,这就要求
大商人们在这一天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中一具体的事项都要结合实际来选吉避凶。国商业中人希望能通过这些行为获得财运亨
上通。尽管有的商贾并不迷信,但为了心下安,也奉若圭臬。五千年
202
商人拜财神
在我国古代,商人们认为财神是商业者的直接上帝,他能使你一本万利,富甲天下,也能使你万本无利,一贫如洗,所以他们把财神像贴在店铺里,供在卧室里,每年春节都要设香案摆祭品,然后,供动财旺等条幅贴在两旁,焚香祷告,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旺盛。
关于财神的形象,众说纷纭。明朝早期,民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财神。如:五显神五通神五圣神五路神五盗将军利市仙官金元六总管金元七总管赵公明等等。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受到不同程度的崇拜。这些早期的财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成为财神之前都是些出身不好的凶煞恶神。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轻商思想。
到了后来,人们接受了财神的概念,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便出现了出身名贵的文才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中国人对财神的信仰和崇拜也一直延继到今天。在中
◆财神国的大小城镇到乡村的餐馆饭店商店工
厂及其他经营单位,都可见财神的供奉。
开业择吉礼仪
旧时新铺开张是大喜大庆之事,自然要选择吉日。然后门前挂上灯笼,贴上写有“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摇钱有树聚宝有盆”“日进千箱之宝,月招万里之财”等吉祥对联,以求开张大吉,生意兴隆。
有门路的店家请官员名贤赠送招牌联轴,登报志贺。店号多以二字或三字,离不开“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的吉祥语。
店铺老板则穿着入时的新衣,在店堂内招呼顾客,接待前来恭贺的客人。遇有贵客,则请内坐敬以烟茶,款待酒饭。在开业的头三天,通常实行优价酬宾。有的店家还在新开业时向顾客馈赠小礼品,以扩大影响,招徕顾客。商家通常对当天的第一笔生意尤为在意。第一笔生意若顺利成交,则视为“开张大吉”。故商家在做当天第一笔生意时,一般都能通过让利或提供优惠服务等手段,达成交易。
店铺开张后,就要记账。记账有种种规矩,有流水账总账销货账等。账簿要从上至下书写,如果还剩一格时,这一空格中往往要填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黄金万两”等吉利词语。
经过认真的准备,开业仪式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为商家讨一个好彩头,为将来的发展获取一个吉利的开端。
商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生意兴隆发财致富,所以在商人中有许多俗语,如“赏头份”“祭财神”“开财门”“开张庆”等都是以祈福求财为目的。在整个商业交易的过程中,无不体现了商人们求吉求福的美好愿望。
商界处处弥漫着风险,潜藏着危机。
所以旧时各地民间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
大凶趋吉的禁忌习俗。商业中人希望能通过实
中施这些禁忌获得财运亨通。
国经商禁忌
上古代商业有坐商和行商两种。这两种
下经商者过去都有他们的禁忌。坐商的禁忌很
五多。在浙江湖州的店铺里,不许人坐在柜
千上,因为柜是储钱之器,坐上去会使生意不
年
顺。此外,不许人们站在店门槛上和用手敲
204
◆古代商业贸易图
击账桌,这样会招致蚀本或生意不顺利。不许在店堂门口打哈欠伸懒腰,更不许朝店门口小便。不许学徒往外扫地,因为这些都会把财气扫出门,招致折本。此外,一般店铺都忌讳有人在店铺前的长条椅上卧睡。
挑担出门经商的人,忌单日出门,最吉利的日子是逢八,认为此日获利多。走江湖者忌逢七出门逢八进门,民间有“七折八扣”之语。行商的扁担禁忌别人从上面跨过,尤其忌女人跨过。
商行种类不一,禁忌也就各异。如卖布匹的忌敲量具;卖酒的忌摇晃酒瓶,否则,说酒喝下要头晕。药店年初进货,须进胖大海和大连子,取大发大利之义。在江苏南京的茶社饭铺,三人一桌,如空一位不坐,谓之“关门座”,为铺主最忌。店员不准在店内看书,虽工余亦不例外。老板但图一本万利,岂肯“输”掉老本?所以忌讳。此外,过去汉族一些地方,还有卖猪不卖绳的禁忌。卖猪须用绳缚牵出,但出卖时,必须要回绳索,如果连绳索一起出卖,如同连运气一同带走,被认为对以后养猪不利。卖
药的人忌对顾客说再来;卖饺子的,忌说破了,要说挣了。无论商家百姓,正月初一到初三都忌讳向门外泼水倒垃圾,人们认为水土出门如同财气出门,而年为岁首,这样会使一年财气不佳。
商业禁忌语
旧时商业界流行一套禁忌语称作“八大块”或“十八块”。这些词语说出口,一定要按规矩改成其他说词,否则会带来厄运,并受到同行人的惩罚。如:凡店铺门市总成朝阳,典当为兴朝阳,盐店为信朝阳,衣店为皮子朝阳,布店为稀朝阳,杂货店为推恳朝阳,蜡烛店为红耀朝阳,鞋店为踢土朝阳,染坊店为浸润朝阳,袜店为签筒朝阳,靴铺为鱼皮朝阳,肉店为流官朝阳,面店为千条朝阳,帽店未顶么朝阳,砖瓦店为火上朝阳,秤店为把朝阳,绸缎店为光亮朝阳,笔店为毛锥朝阳,墨店为玄壤朝阳,行商为乍山,水客为萍儿,山客为鹿儿,等等,可见分行又巨细并且应有尽有。
在古代,商业中除有禁忌语之外,在清末明初又形成若干商人通用的切口。例如:店东成为老板,店东的儿子称为小开,经理为阿大,协理为阿二,好买主为糯米户头,坏买主为馊饭户头,主人为点王,账房为龙头,交易的中间介绍人为掮客,伙计为猢狲,店员倚柜台而立为石狮子,学徒为三壶,学徒遭辞退又经调停留用为还场,店中杂役为出店,店主为伙计加薪为串头,店主不满伙计想辞掉他为待帮,账房作弊为桂龙,账外作弊为飞过海,店员优惠熟人亲友为卖小蛇,不收钱支货为丢飞包,托人檐下交易为廊檐五圣,代人交易并且无牙帖为白拉,硬索回扣为除帽子,盘账为点元宝,以恶劣的物品卖高价为卖野人头,等等。
205
◆清代招财进宝翡翠佩件
语言择吉是指在特定场景中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祝颂恭贺等祥瑞的意思,多为含有吉祥意义的短语。比如在喜庆时节,人们往往忌讳不吉利的话语,生怕不吉利的话语会成为现实,为此人们喜欢祝颂性的语言,以增加祥和的气氛。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形成的求吉纳祥的心理和意识,多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大中国人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一些让人高兴的祝
中颂恭贺的话语,以讨个吉利的口彩。
国吉祥的语言上吉祥语言是表达人们求吉心理的重下要形式。如过年人们见面时都要说“新年
五好”“恭喜发财”等互相恭祝的吉语;亲
千友结婚时,会恭祝新人“白头偕老”“早年
生贵子”等;祝寿时,对长辈要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语……总之,节日
和其他喜庆活动中,都要说吉利话,绝对不可以说不吉利
的话语,不然
会遭到唾骂。
有一则民
间笑话,反映
出人们这种语
言择吉的心
态。从前,有208个买卖人最迷
信吉利话,而◆有吉祥语言的中国结
他的夫人说话又偏偏直来直去。年五更说话最灵验,常能关系到来年的运气,买卖人怕夫人说出不吉利的话,便提前嘱咐:“等煮出饺子发现有破的时,千万不能说破,要说挣了。”夫人把话牢牢记在心里。谁想这年的饺子包得结实,煮熟后一个没破。夫人揭锅一看,高兴地说:“今年好,一个儿也没挣。”买卖人听后气得大骂。
吉语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大量运用,对个人和社会有一定的益处,是家庭社会安定团结的一种催化剂,至少可以使人获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悦。
语言禁忌
语言择吉,还表现为某些语言在特殊场合的禁用和代用,即语言禁忌。如传统年节,忌说“碎”“破”“死”“扫”“倒”等不吉利不喜庆的用语,否则,俗以为会一年倒运。
语言的禁忌主要是避讳不吉利的字眼,能不说的尽量不说,必须说时要换个委婉的的说法。
一是利用语音手段构成委婉语,避开禁忌的音。民间禁忌离散破碎死别离弃破财招灾之类不吉利语的谐音,如梨说成是“圆果”,伞说成是“撑子”,缎子说成“绸子”,失火说成“走水”,破说成“挣”“卖”,等等。
二是利用文字手段,如汉字形体意义方面的离合特点,把一个字拆成与原字意义相关联的几个字,成为固定的隐语。例如《金瓶梅》中潘金莲常骂人为“女又十撇”,是“奴才”的拆字;广东人称“粪”为“米田共”;上海人把“痴”说成“十三点”“听话筒”等。还有的借字形描摹事物的形状性质,增添了生动色彩。如把接吻说成“做吕字”。还有用字形构成歇后语来委婉表达,如“王奶奶和汪奶奶差得远”,“能底下多上四个点熊(即窝囊)”。
三是利用词汇手段来委婉表达。如有的借用同义词,“胖”说成是“发福”;有的借用历史...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在春天播下希望,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欢乐。在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拜大地神和庆丰收的习俗。
民间庆丰收的习俗,很早的时候便已产生。《诗经
幽风
七月》里有“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咒献:万寿无疆”的诗句。农民获得丰收,相信是神灵保佑了他们,所以丰收了便怀着感激的心情,答谢神恩。
节日性庆丰收
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活动,最终形成了类似于节日的庆贺。
先秦时候,农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190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
为“腊祭”。但当时“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是“择机举行”,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即固定在腊月初八这天,也就是现在的腊八节。
另外,庆贺丰收的活动还融会在春节的谢年,以及元宵节等节日习俗中。谢年是一种家祭,目的是感谢丰收;元宵等节日中有许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不甘落后的灯饰,一是表达丰收的喜悦,一是祈求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
时节庆丰收
民谚道:“敬老有福,敬土有谷”。浙江一带,农民在麦稻成熟的季节,要选择吉日,点上香烛,将“五谷饭”和丰盛的菜肴敬献给土地神。祭拜之后,人们要“尝新”,品尝新米饭,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江苏一些地方,农户在中秋节前后举行“土地会”。土地会由大家集资举办,每年轮流做东道主。大家燃起香烛,献上酒菜,恭恭敬敬地祭拜土地菩萨。祭拜完毕,农民们一起会餐,庆贺丰收。在湖南衡山一带,新谷登场时,农家选定吉日,举行“尝
◆“庄家忙”丰收场景
新”仪式。新米饭做好后,先祭天地先现象做出的积极反应,表明靠天吃饭的农业祖,然后合家聚餐。席上,只吃鱼,不吃经济是旧时最重要的生产方式。鸡,取其“有余无饥”的吉利寓意。
在陕西一带,民间有腊月过“五谷节”的习俗。这一天,家家以五谷米面煮粥,杂以萝卜青菜豆腐猪羊肉等,合家聚餐,以表示对当年五谷丰收的庆祝,并祈求来年仍会有好收成。
此外,民间还举办隆重热烈的“青苗会”“庆丰会”等活动。江苏一些农村,当农民看到田里庄稼长势喜人,丰收有望,便在收割前举行“青苗会”。会上,农民边唱边跳,祈祷丰收。活动结束后,各农户将纸旗插在田里,表示已经举行过青苗会,象征五谷丰登。江苏南通地区,每年秋后,由村中富裕户做东道主,在村民中集资,举办“庆丰会”,请来戏班唱戏酬神,连演数日,庆祝丰收。
农业庆丰收的吉俗在农业社会的产生
191和盛行,是人们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对自然
旧时,工匠是从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中分化出来的手工业形式。数千年来,各行各业的工匠代代相传,在生产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技术传授方面讲究师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话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手工业择吉民俗。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分化,在
传统社会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
大要,手工业工匠渐渐从原始的经济群体中独中立出来,其中包括木匠铁匠石匠窑工国等。各行各业的工匠,除了敬奉祖师爷外,上还必须遵循各种各样的禁规忌讳。下对祖师爷的崇拜五民间传统的各行工匠,虽然都有自己千的择吉习俗,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对祖
年
师爷的崇拜。
首先,各行各业都要推选出某一个或几个有影响的人或神作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如木匠石匠的祖师爷鲁班,陶匠的祖师爷范蠡,铁匠的李老君,酒匠的祖师爷杜康,纸匠的祖师爷蔡伦等。
有了祖师爷,各行各业就有了拜祖师爷以求祖师爷赐福的习俗。除了定期祭祀,如在工艺制作时碰到难题,向“祖师爷”乞求便可解决。在民间传说中,人们修桥造塔,在关键时刻没有办法时,往往都有鲁班
192
或其化身的指点,这正是工匠生产习俗的艺术化反映,而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信奉。
除了拜祖师爷之外,各行各业的工匠们还有办祖师会的风俗。有的地方将七月初七定为办祖师会的日子,因为七月初七是乞巧日,工匠做活讲究巧气,所以这一日就成了工匠们的节日。办祖师会时,师兄弟师徒等工匠聚集在一起,三五个不等,凑些零钱,挂起祖师像,吃些家常便饭,说古道今,讲工匠祖师的故事,研究技术,所谓“讲手艺经”。
另外,旧时工匠们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行业,成立各种行业公会,制定各项行规俗约,如“不得跨行”“不得跳业”等,客观上起到了“固行”“护业”的作用。
各行各业工匠的择吉习俗
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有自己业内特有的禁忌和择吉习俗。
如石匠信奉“石头神”。中原民间以正月初一为“石头神”的生日。这一天,无论如何,对石头都不能有所作为,否则会得罪“石头神”,降灾难于匠人。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匠人也要在这一天禁忌做一切与石头有关的活动。否则,会压了龙头,震坏龙体,伤损龙目,龙王会降灾于石匠或与石头有接触行为的人。
砖瓦窑匠要选黄金泥的地方建窑。入窑要择吉日,俗称“进财日子”,忌过路妇女进窑铺。在烧窑过程中,如果听到虎吼或遇虎经过,被视为大吉。熄火后,由窑头师傅封窑门,大家讲吉利话。窑工还有“禁窑”的习俗。旧历年终至第二年的三月停工称“禁春窑”。除了“禁窑”外,攸县陶匠烧窑时不能随意讲话,更不能开玩笑,否则就会招煞引鬼,触怒窑神,烧窑就不吉利。
造纸业的择吉祈福习俗也别开生面。浙江衙州一带,开工时由槽主(管槽者)摆“开山酒”祭请山神,完工时再请“闭山酒”。开槽要选逢四的日子,表示“四季发财”“财通四海”;也有的在七月或中秋节开槽,俗称“起槽响水”。这时槽主又要摆“起槽酒”,酒后由槽主分工;休槽时槽主又要摆“谢槽酒”。
剃头匠有很多行约俗规,如唤头“三不鸣”,即过庙不鸣,怕惊了庙内的鬼神;过桥不鸣,怕惊了四海龙王;过剃头棚不鸣,怕搅了同行的生意。又如“同行盘道”,剃头匠把“净发须知”当作祖传范道,把学到的手艺当作“师传衣钵”,如果不知“净发须知”,谓之“有师无祖”,要受到同行的排挤。
各行各业的工匠们把这些禁忌和吉俗视为应该恪守的法则,随技艺一代代流传下来,迎合了民间普遍的求吉心理要求,并与各行业的生产内容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行业特征。
从事渔业者崇信龙王水神妈祖河伯等,以为自己捕捞收获的多少是与这些神灵有关的,神灵会保佑丰收,也会使人劳而无获,能使人们得福,也能使人们遇难。所以要诚心敬奉祭祀,不敢有半点怠慢或得罪。
渔民在海上作业和生活,往往安全得
不到保障,特别是出海捕鱼,经常遇到狂风
大巨浪和暗礁浅滩的威胁。民谚道:“三寸板中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足见风险之国大。过去渔民抗御自然的力量很弱,常把自上己的命运和对收获的希望托付给神明,由此下形成各种信仰崇拜。五渔民祭拜最多的就是龙王爷,沿海到
千
处可见到龙王庙。因为他们认为风暴恶浪都
年
是龙王作怪,因此为了祈求出海平安,渔民在大年三十要上山祭祀龙王。每逢渔汛,渔民出海捕捞,俗称“开洋”。“开洋”时,渔民要在船上祭告神祗,向神明行跪叩礼后烧化疏碟,称为“行文书”。由老大捧一杯酒泼入海中,并抛少许肉块入海,叫“酬游魂”,以祈祷渔船出海顺风顺水。汛期结束,渔民还要用猪头等祭品,酬谢龙王,俗称“谢洋”。
东南沿海一带多以“妈祖”为海上捕捞业的守护神。“妈祖”也称“天后神”。194相传天后是福建莆田的一位少女,聪明过人,能挽救渡海遇难的人,并专治眼疾。因
此,被台湾福建浙江等地渔民尊为海上女神。许多海岛上都有“妈祖宫”,又叫“天后宫”,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还有许多地方的渔民爱在海船的后舱供祭“船关菩萨”。相传“船关菩萨”有男的和女的。男菩萨是鲁班师傅或三国时的关云长,因为鲁班是造船工匠的祖师爷,而关云长在百姓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偶像。女菩萨,也称“圣姑娘娘”,指宋朝的寇承女或顺风娘娘。渔民在出海前,要酬祈“船关老爷”,在立夏端午重阳三个节日,还要用全猪头全鸭全鱼供奉。供过后,由船老大首先割取猪鼻尖上的一块肉,抛入海中,以示对海神的敬奉。
太湖一带渔民信奉古代传说中的大禹,认为禹是主管太湖的神明。于是,渔民们在太湖中的昂山上造起了禹王庙。每逢春季,渔民用全猪全羊祭奉禹王神,并请来戏班演戏,酬谢神灵,以保佑渔业丰收。
俗谚云:“船帮船,水帮水,撑船老大怕水鬼。”如果不慎得罪了水鬼,是要受其迫害的。因此,除了对神灵的崇拜,渔民还因对鬼祟的恐惧而进行祭祀。每年农历三十日夜晚,要放水灯祭水神。水灯用红黄绿白等色纸,做成元宝形的样子,用熟桐油浸透,底部沾上沙子后晾干,灯内装一烛即成。放灯之夜,两船并之,上扎彩条,鸣锣,请和尚念经,并将灯点燃,边行舟边放灯,一般成双放入,往往多达数千盏,举目望去,犹如“金龙戏水”“黄龙漫游”,令人叹为观止。
牲畜饲养是人类一种古老的生产活动,是农家自给自足的辅助性生产活动。在牲畜饲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择吉习俗和禁忌,既表现了饲养人唯恐牲畜生病夭亡的恐惧心理,也对保护畜群有实际作用。
自古以来,相对农业渔业等来讲,牲畜养殖虽然不是非常普遍,但其中的择吉习俗和禁忌可谓是蔚为大观。
养猪的禁忌
养猪是农家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在湖南一带,民间养猪业敬奉“养育大神”,过年时用红纸在猪栏上写上“养育大神”,俗说如此可以避免生猪瘟。还可在五月初五用红纸写“姜太公在此”,贴在猪栏上,据说瘟神就不敢进栏。
196
◆猪年画
或者会很快离去。农家普遍相信,如果不敬这些神灵,或者敬袒不虔诚,瘟疫就会流行,猪就会得病而死,养猪户就要破财了。
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不但要看“风水”“地基”,还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让神保佑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黑猪白头或黑猪白尾),这样的猪活不长;头上生“旋”,嘴太长太尖,耳朵太细的猪不可买;全身的毛倒伏或有5个爪子的猪不能买,因为倒毛意味背时背运,而五爪据说是灵官菩萨变的,民间不敢饲养。不小心买到这种猪,必须将它放生。猪买回家后,要将猪鬃剪掉,将米泔水倒在猪头上。这样,才意味着这猪已归自家饲养。
另外,在宰杀牲畜时,要一刀杀死,忌杀两刀。否则,为不祥之兆,预示来年养猪不旺。刺穿猪喉后,仍刀于地时,刀尖忌朝主人家的大门,否则,该家将有凶事。开膛时,不能把猪挂在正对神的地方,以免得罪神灵。屠夫禁忌亥日杀猪。屠户不吃猪血,但可吃新鲜猪肉。杀猪后要先割一块一二斤重的方块肉,贡献“养育大神”,然后才能自己吃。否则,来年主家养猪不顺当。
养牛的禁忌
由于人们敬牛爱牛视牛为农耕之宝,连出栏粪也有禁忌俗规。一般出栏粪忌讳即有即出,要择吉日。若牛粪积得太多,等不及吉日到来,农家就要到牛栏屋前,右脚跪地,左手掐掌,口里念咒,右手拿锄挖地三下,谓之“掐无期掌”。俗信这样做以后不会因出牛粪而犯“地煞”。有的是在牛栏屋里挂一杆钩子长秤,秤上挂一秤砣,俗谓“秤砣虽小压千斤”,此法也可压邪避煞,保护耕牛安然无恙。有的地方则在牛栏门前挂一牛蓑衣,据说也有辟邪作用。
汉族人一般禁忌杀牛,南北朝时期有明文规定,严禁宰杀耕牛。元朝以后渐食牛肉,但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多不食牛肉。即使是杀残牛,也多请单身汉为之。牛主一般都
◆牛圈常用的吉祥物秤砣,上有“六畜兴旺”
回避,围观的人须把手放背后,以免被牛责怪见死不救。旧俗有的地方牛老死后,主家要焚香烧纸钱,吊唁说:“你这一世在凡间受了苦,打发你盘缠钱,下世莫再变牛,变人到诸子贵家去享清福。”并烧香请神,求玉皇大帝保佑它下世转人身。
另外,有些地方在饲养牛时,也要看其生理长相。如五个奶的雌性水牛就属于忌养范畴。因为“五奶沙,不死人就败家”的谚语使人们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
狩猎,作为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择吉和禁忌习俗,其目的在于避免人们的行为给狩猎带来不利的后果或危险,以保证狩猎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狩猎者与狩猎成果的安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从人类出现,人类就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动植物为食而求得生存的。狩猎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死和种族的兴亡,成功狩猎是他们种族兴旺的根本保证。在旧时人们的观念中,成功狩猎并不取决于猎人的灵敏力量投射技巧和工具的好坏,而是取决于神灵所赐予的神秘力量。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祈求从神灵那里获得神秘力量,赐给他们丰足的野兽。
出猎前祭神
在狩猎工具十分简陋的时代,人们都怀着一种敬畏和恐惧心理,自然崇拜观念很
198
◆狩猎图
深。因此狩猎者出猎前要举行祭祀供献山神的仪式。他们相信,只有祭拜过山神,山神才能保佑猎人和猎犬的平安,才能保佑狩猎有所收获。
在湖北神农架地区,猎人们认为猎获物都是山神所赐,因此他们在上山打猎前必须择定吉日,并在山猎前要烧纸钱,还要为山神供上鸡肉馒头,跪拜祝祷,甚至还有翻筋斗仪式。而且猎获到猎物时不能立即抬走,须用木签把它的脚钉在地上,祷告山神感谢恩赐,否则下次打猎时就会倒运。
在浙江金华等地,狩猎时也要祭山神,人们用香纸缚在毛竹上以示崇敬神。许多地方还在上山后,垒一个三块石头的山神位进行礼拜,祈求获得丰厚猎物。
另外,在有些奉行图腾崇拜的民族中,甚至把某种动物作为祖先神来崇拜。这种动物,受到保护,不能随便杀伤,如果要杀伤,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表示赎罪。如我国东北的鄂温克族崇拜熊神。
狩猎中的择吉习俗
狩猎,因其具有很大危险性,大都需要集体进行。所以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许多适宜各地民众的狩猎择吉习俗。
旧时,猎人们大都很讲究挑选时间。除了临时组织起来捕杀那些危害农作物的野兽,一般认为正月戌二月辰三月亥四月巳五月子六月午七月丑八月未九月寅十月申十一月卯十二月酉等日子适合行猎。
狩猎刚出门时,尤其忌讳猎犬大小便,或有人问去哪里打猎等等。而且猎手自古就不从“人主公”的宫前(土地庙)路过,否则会被视为不吉利。
在狩猎期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人禁忌给家里捎信,家里也不能捎东西来,否则,对狩猎不利。狩猎时禁忌把木棍横放在经过的路上,必须用木棍标志时也要顺着放。据说横放木棍会使打猎遇到阻碍,不顺利。打猎时烧木柴,禁忌烧崩火的木柴,怕甭火的木柴崩着了山神爷,使狩猎无获。烧的木柴喜短忌长,据说烧的木柴长,打猎的日子也会拖得很长。狩猎人之间禁忌吵闹或打架,否则,必定打不到野兽。狩猎的现场还禁忌丢弃烟头弹壳,遗留粪便等,在打到猎物后,要把地上的血迹污物收拾干净,目的都是怕后来的狩猎者受到影响。
鄂伦春族打猎时,还禁忌射击正在交配的野兽。认为打了这种野兽就再也打不着其他野兽了。但是等到野兽交配之后,便可以射击了。
如今,虽然在有些地区和民族中,狩猎活动还是十分活跃,并且沿习和发展了古代的狩猎择吉习俗。但在大多数民族中,狩猎已不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它们有时只是作为生活资料的补充或出于某种经济交换价值的需要而被传承下来。
199
◆清代张穆《郊猎图》
戏业是一种传统娱人的职业,旧时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身份较低,为了生存发展,戏业中充满了神祗信仰和迷信禁忌。这些做法其实是企图通过防范和回避与鬼神发生冲突而采取的“消极防御”措施。
戏业旧称梨园行戏行,戏曲剧团称
为戏班班社,戏剧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等。
大由于表演的内容和剧种不同,戏业择吉习俗
中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
国戏业敬拜祖师神
上梨园业供奉的神灵相当多。各地方剧种
下所奉之神有同有异。一般说来,戏业中的祖师
五神有:老郎神唐明皇周庄王观音大士
千
九皇爷优孟等。这些所谓的祖师神大都是一
年
种“讹祖”现象。不过,戏业中人对其祖师都
非常虔敬,俗以为对祖师神敬奉,才可以得到
艺技方面的“神授”,才能演好戏。
信奉老郎神的戏班,巡回演出时,要把老郎神的神像装在大衣箱里,安置在头一辆车上,车上不准坐女人。下车时,箱子不准放在地上,下面必须用木板或棚杆垫住才行。老郎神用于孩形,在前场任意颠倒,不以为亵,但到了后场则要尊敬礼遇之。否则,祖师父会怪罪,大则降灾,小则生病。传说唐明皇曾经扮演过小丑(小花脸)200的角色,因此信奉唐明皇的戏班,演小丑的演员有许多“特权”。如别人不能坐的地
方,他可以坐,别人不能说的话,他可以说等。又传说唐明皇是打鼓佬,所以打鼓佬坐的位置叫“九龙口”。至今场面“九龙口”的位置只有鼓师才能坐,其余人不许乱坐。
信奉“九皇爷”的戏班,每年九月初一,做“九皇会”,要吃九天素食,用斋戒的方式敬奉祖师,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台下唱错词儿和翻跟头跌伤。
有的戏班还敬奉“五仙爷”,即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种动物。戏班里的所有人都忌讳直呼这五种动物的名称,只能称胡三爷黄少爷白王爷柳七爷灰八爷。在后台还根本不许正眼看它们,否则,戏台就不得安宁,表演难以进行。
戏业行规择吉
除了职业性的敬神与拜神外,戏业艺人还立有许多行规习俗,规定了一系列的禁忌。如戏业中规定演什么戏要对什么道具顶礼膜拜,否则,认为台上会出事。不遵从的人就不能吃唱戏这碗饭,要受到责罚。
新建的戏楼戏院庙台等首场演出的戏班,或演出时出了大事故,死了人,都要举行“破台”的祭礼。在后台墙上挂一红胡须,意为代表判官,以此避邪祛灾。在夜间让一有武功的演员扮演灵官,在舞台上追赶一由旦角扮演的“女鬼”。把“女鬼”赶跑。杀一只公鸡,把鸡血洒在戏台四周。然后放鞭炮敲锣打鼓一通,就算破台了。
演戏又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演戏忌黑道凶日,必于黄道吉日方可。还规定某某月不能演戏,或者二八月,或者三七月不同。据说此间若动响器演戏会冒犯天神,招致雹灾等凶祸。
旧时艺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禁忌。比如艺人最忌聋哑,所以早上漱口不许说话,因为口里有东西,说话含混不清,有哑巴之嫌。不许看小人书,意为不能同“哑人”打交道。龙牙等类的字眼也忌讳,把龙说成“海条子”,牙说成“柴调子”。艺人也最忌“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子里最大的灾难。比如说雨伞,得改叫雨盖雨遮雨挡雨拦。这些都是求吉心理的反映。
戏业艺人对技艺传授特别看重,有“江湖一点诀,不对妻儿说”的规矩。如果一定要传的话,也是“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走仔”,生
怕艺业传到外姓人家中,砸了自己的饭碗。戏班里收徒,往往是闭门教演,禁人窥视。现在戏业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戏业中许多习俗禁忌也大都被破除。
中国自古以农业为主,素有轻商的观念。而经商又经常会面临赔本的危险,因此,旧时商人们尤其重视一个好的开始,即新店铺开张十分重彩头。在这一日处处渗透着商贾们的求富愿望。
祈财求富是经商者的共同愿望,因此,店铺开张十分重视好彩头,这就要求
大商人们在这一天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中一具体的事项都要结合实际来选吉避凶。国商业中人希望能通过这些行为获得财运亨
上通。尽管有的商贾并不迷信,但为了心下安,也奉若圭臬。五千年
202
商人拜财神
在我国古代,商人们认为财神是商业者的直接上帝,他能使你一本万利,富甲天下,也能使你万本无利,一贫如洗,所以他们把财神像贴在店铺里,供在卧室里,每年春节都要设香案摆祭品,然后,供动财旺等条幅贴在两旁,焚香祷告,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旺盛。
关于财神的形象,众说纷纭。明朝早期,民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财神。如:五显神五通神五圣神五路神五盗将军利市仙官金元六总管金元七总管赵公明等等。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受到不同程度的崇拜。这些早期的财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成为财神之前都是些出身不好的凶煞恶神。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轻商思想。
到了后来,人们接受了财神的概念,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便出现了出身名贵的文才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中国人对财神的信仰和崇拜也一直延继到今天。在中
◆财神国的大小城镇到乡村的餐馆饭店商店工
厂及其他经营单位,都可见财神的供奉。
开业择吉礼仪
旧时新铺开张是大喜大庆之事,自然要选择吉日。然后门前挂上灯笼,贴上写有“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摇钱有树聚宝有盆”“日进千箱之宝,月招万里之财”等吉祥对联,以求开张大吉,生意兴隆。
有门路的店家请官员名贤赠送招牌联轴,登报志贺。店号多以二字或三字,离不开“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的吉祥语。
店铺老板则穿着入时的新衣,在店堂内招呼顾客,接待前来恭贺的客人。遇有贵客,则请内坐敬以烟茶,款待酒饭。在开业的头三天,通常实行优价酬宾。有的店家还在新开业时向顾客馈赠小礼品,以扩大影响,招徕顾客。商家通常对当天的第一笔生意尤为在意。第一笔生意若顺利成交,则视为“开张大吉”。故商家在做当天第一笔生意时,一般都能通过让利或提供优惠服务等手段,达成交易。
店铺开张后,就要记账。记账有种种规矩,有流水账总账销货账等。账簿要从上至下书写,如果还剩一格时,这一空格中往往要填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黄金万两”等吉利词语。
经过认真的准备,开业仪式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为商家讨一个好彩头,为将来的发展获取一个吉利的开端。
商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生意兴隆发财致富,所以在商人中有许多俗语,如“赏头份”“祭财神”“开财门”“开张庆”等都是以祈福求财为目的。在整个商业交易的过程中,无不体现了商人们求吉求福的美好愿望。
商界处处弥漫着风险,潜藏着危机。
所以旧时各地民间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
大凶趋吉的禁忌习俗。商业中人希望能通过实
中施这些禁忌获得财运亨通。
国经商禁忌
上古代商业有坐商和行商两种。这两种
下经商者过去都有他们的禁忌。坐商的禁忌很
五多。在浙江湖州的店铺里,不许人坐在柜
千上,因为柜是储钱之器,坐上去会使生意不
年
顺。此外,不许人们站在店门槛上和用手敲
204
◆古代商业贸易图
击账桌,这样会招致蚀本或生意不顺利。不许在店堂门口打哈欠伸懒腰,更不许朝店门口小便。不许学徒往外扫地,因为这些都会把财气扫出门,招致折本。此外,一般店铺都忌讳有人在店铺前的长条椅上卧睡。
挑担出门经商的人,忌单日出门,最吉利的日子是逢八,认为此日获利多。走江湖者忌逢七出门逢八进门,民间有“七折八扣”之语。行商的扁担禁忌别人从上面跨过,尤其忌女人跨过。
商行种类不一,禁忌也就各异。如卖布匹的忌敲量具;卖酒的忌摇晃酒瓶,否则,说酒喝下要头晕。药店年初进货,须进胖大海和大连子,取大发大利之义。在江苏南京的茶社饭铺,三人一桌,如空一位不坐,谓之“关门座”,为铺主最忌。店员不准在店内看书,虽工余亦不例外。老板但图一本万利,岂肯“输”掉老本?所以忌讳。此外,过去汉族一些地方,还有卖猪不卖绳的禁忌。卖猪须用绳缚牵出,但出卖时,必须要回绳索,如果连绳索一起出卖,如同连运气一同带走,被认为对以后养猪不利。卖
药的人忌对顾客说再来;卖饺子的,忌说破了,要说挣了。无论商家百姓,正月初一到初三都忌讳向门外泼水倒垃圾,人们认为水土出门如同财气出门,而年为岁首,这样会使一年财气不佳。
商业禁忌语
旧时商业界流行一套禁忌语称作“八大块”或“十八块”。这些词语说出口,一定要按规矩改成其他说词,否则会带来厄运,并受到同行人的惩罚。如:凡店铺门市总成朝阳,典当为兴朝阳,盐店为信朝阳,衣店为皮子朝阳,布店为稀朝阳,杂货店为推恳朝阳,蜡烛店为红耀朝阳,鞋店为踢土朝阳,染坊店为浸润朝阳,袜店为签筒朝阳,靴铺为鱼皮朝阳,肉店为流官朝阳,面店为千条朝阳,帽店未顶么朝阳,砖瓦店为火上朝阳,秤店为把朝阳,绸缎店为光亮朝阳,笔店为毛锥朝阳,墨店为玄壤朝阳,行商为乍山,水客为萍儿,山客为鹿儿,等等,可见分行又巨细并且应有尽有。
在古代,商业中除有禁忌语之外,在清末明初又形成若干商人通用的切口。例如:店东成为老板,店东的儿子称为小开,经理为阿大,协理为阿二,好买主为糯米户头,坏买主为馊饭户头,主人为点王,账房为龙头,交易的中间介绍人为掮客,伙计为猢狲,店员倚柜台而立为石狮子,学徒为三壶,学徒遭辞退又经调停留用为还场,店中杂役为出店,店主为伙计加薪为串头,店主不满伙计想辞掉他为待帮,账房作弊为桂龙,账外作弊为飞过海,店员优惠熟人亲友为卖小蛇,不收钱支货为丢飞包,托人檐下交易为廊檐五圣,代人交易并且无牙帖为白拉,硬索回扣为除帽子,盘账为点元宝,以恶劣的物品卖高价为卖野人头,等等。
205
◆清代招财进宝翡翠佩件
语言择吉是指在特定场景中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祝颂恭贺等祥瑞的意思,多为含有吉祥意义的短语。比如在喜庆时节,人们往往忌讳不吉利的话语,生怕不吉利的话语会成为现实,为此人们喜欢祝颂性的语言,以增加祥和的气氛。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形成的求吉纳祥的心理和意识,多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大中国人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一些让人高兴的祝
中颂恭贺的话语,以讨个吉利的口彩。
国吉祥的语言上吉祥语言是表达人们求吉心理的重下要形式。如过年人们见面时都要说“新年
五好”“恭喜发财”等互相恭祝的吉语;亲
千友结婚时,会恭祝新人“白头偕老”“早年
生贵子”等;祝寿时,对长辈要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语……总之,节日
和其他喜庆活动中,都要说吉利话,绝对不可以说不吉利
的话语,不然
会遭到唾骂。
有一则民
间笑话,反映
出人们这种语
言择吉的心
态。从前,有208个买卖人最迷
信吉利话,而◆有吉祥语言的中国结
他的夫人说话又偏偏直来直去。年五更说话最灵验,常能关系到来年的运气,买卖人怕夫人说出不吉利的话,便提前嘱咐:“等煮出饺子发现有破的时,千万不能说破,要说挣了。”夫人把话牢牢记在心里。谁想这年的饺子包得结实,煮熟后一个没破。夫人揭锅一看,高兴地说:“今年好,一个儿也没挣。”买卖人听后气得大骂。
吉语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大量运用,对个人和社会有一定的益处,是家庭社会安定团结的一种催化剂,至少可以使人获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悦。
语言禁忌
语言择吉,还表现为某些语言在特殊场合的禁用和代用,即语言禁忌。如传统年节,忌说“碎”“破”“死”“扫”“倒”等不吉利不喜庆的用语,否则,俗以为会一年倒运。
语言的禁忌主要是避讳不吉利的字眼,能不说的尽量不说,必须说时要换个委婉的的说法。
一是利用语音手段构成委婉语,避开禁忌的音。民间禁忌离散破碎死别离弃破财招灾之类不吉利语的谐音,如梨说成是“圆果”,伞说成是“撑子”,缎子说成“绸子”,失火说成“走水”,破说成“挣”“卖”,等等。
二是利用文字手段,如汉字形体意义方面的离合特点,把一个字拆成与原字意义相关联的几个字,成为固定的隐语。例如《金瓶梅》中潘金莲常骂人为“女又十撇”,是“奴才”的拆字;广东人称“粪”为“米田共”;上海人把“痴”说成“十三点”“听话筒”等。还有的借字形描摹事物的形状性质,增添了生动色彩。如把接吻说成“做吕字”。还有用字形构成歇后语来委婉表达,如“王奶奶和汪奶奶差得远”,“能底下多上四个点熊(即窝囊)”。
三是利用词汇手段来委婉表达。如有的借用同义词,“胖”说成是“发福”;有的借用历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