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江城 (1/2)
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当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辟的品三国风靡全国之际,幽默风趣的他曾应邀为长江之滨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做过一场精彩的演讲,谈论这座城市的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引起广泛关注。这座城市就是江城武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环境对事物性质的影响。同样,城市植根于迥然不同的文化土壤,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城市性格。对于我国东南西北几座最重要的都市——东边的上海,西边的成都,南边的广州,北边的北京,中部的武汉,它们的城市性格可以用一句话当地人的口头禅或惯用语来很形象的表现。大气孤傲的北京人总会斜着眼睛瞥着外地人“哪儿来的?”或者说“您们地方上的,就是不行!”喜欢讲道理的上海人则会抄着双手轻声细语地说“关侬啥体(关你什么事)?”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吃食的广州人则会睁大惊奇的目光看着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呢个可唔可以食(这个东西可以吃吗)?”爱打麻将的成都人则会老远就招手,大声招呼“老兄,来来来,三缺一”
那么,武汉人的口头禅呢?我想,所有去过武汉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脱口而出“个婊子养的!”这句话可以出现在任何语境和场合,闲聊、高兴、生气、开玩笑时,亲朋好友乃至兄弟姐妹间,哪怕是父母就在身旁,都可以无时、无处不在地听到这句话。武汉人性子急、脾气大、嗓门粗、爱骂人的强势外部形象让许多外地人后怕。跟许多人一样,我也一直都对武汉人火爆、急躁及狠劲心生恐惧,况且,几次在武汉上当受骗的伤心经历更让我刻骨铭心。所以,我一直对武汉人敬而远之,无事绝不敢招惹他们。但事与愿违,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优越,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誉,连接南北交的通要塞,出一趟门还不得不与其打交道。这不,回家过春节,回去时从京九线绕过了武汉,但返回时却抢不到车票,只能硬着头皮从武汉中转。于是,我和妻极不情愿地再入江城。
武汉实在够大!下武麻高速,进入武汉辖区,过长江大桥,从汉口到武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当然,这与武汉的交通堵塞不无关系,我记得若干年前武汉的堵车照片曾经上过教科书,对那汽车“长龙阵”记忆犹新。尽管在不断地修立交,建地铁,铺轻轨,但总感觉路不够用,可能是因为人太多,也许是车辆太多,也或许是当初建城的短浅规划,反正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交通堵塞的后遗症显露出来。武汉如此,西安如此,全国各地主要城市都是如此。
从车上下来,满目都是熙熙攘攘的行人,扑鼻的是臭豆腐的味道。就如同老陕人喜欢吃羊肉泡馍,古城大街小巷都飘出羊肉泡馍的膻味,江城人则喜欢吃臭豆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豆腐臭味。街头路边,到处有小贩卖臭豆腐,旁边的喇叭不停地叫唤拉客:臭豆腐,臭豆腐,武汉的臭豆腐,两块钱一串!摊贩工具简单,一个小推车,一口煤气锅,放上油将锅烧的滚烫,直至油汁炸溅起来,将切成小方块的鲜嫩豆腐串丢在油锅里煎炸,煎得焦黄炸得喷香,再往上刷些辣椒酱撒些香菜,就可以直接进食了。
在武汉街头,到处可以看到行人,无论男女老幼,手里拿着一个一次性纸碗,用竹签挑着臭豆腐,边走边吃,一口一个,吃的满嘴是油,吃得津津有味,看样子吃得爽到极点。臭豆腐有那么好吃吗?远远看着一个占道经营的臭豆腐摊点,妻捂着鼻子问道。我说,据江湖传言,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妻说,那你也买一串体验一下吧。你就饶了我吧,我可受不了那臭味!我赶紧拉着妻绕过去。
武汉人不仅爱吃臭豆腐,还酷爱吃热干面。热干面色泽黄而油润,需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两道工序。路边的饭店里,都放着堆得像小山的热干面,煮面时提前烧一锅泛着白花的滚水,抓几把热干面用长柄漏斗扔进开水里浸泡一分钟,捞起来放在碗里,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搅拌均匀,便可以吃了。武汉人吃热干面和陕西人吃面的神态有得一拼,用筷子卷着一筷劲道、爽滑的面条,塞满嘴梆子,呼哧呼哧,狠劲咀嚼着,一口吞下,哽噎得直翻白眼。看着武汉人的吃相,我一直疑惑,这么干的面条,如何下咽的去?
我对热干面的评价是:外表丑陋,色味普通,吃法彪悍。但据说,热干面还位居中国五大名面之一,我无语了。当然,以大米为主的武汉人也吃面条,全国各地的名面都能见到,只不过,所有的面条原材料都是热干面。比如,菜单上标注的兰州拉面,就是往热干面里加上几片牛肉。只是不知道,中国面条的故乡、对面条最有发言权的老陕人,吃武汉的面条会作何感想?
除此之外,武汉人还迷恋鸭脖。绝味鸭脖、精武鸭脖是超市的招牌名吃。鸭脖都是骨头,没有多少肉,吃的只是口味。鸭脖虽小,可是骨头却硬,吃鸭脖的样子有点像狗咬刺猬,拿着拇指大的一块鸭脖翻来覆去地细啃慢吸,在骨头缝里挑肉吃,稍不注意,牙齿不好的人就会被鸭骨头撞得满嘴伤痕。但痛感和美味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我认为吃武汉鸭脖,苦与乐同在。
火车出发时间尚早,我和妻决定去大名鼎鼎的黄鹤楼看看。到北京要去长城,去武汉得去登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城标,黄鹤楼一直吸引着人们前去。黄鹤楼已不仅仅是楼的代名词,而是武汉的一张名片。黄鹤楼烟、黄鹤楼酒等黄鹤楼系列产品均很出名。前几次途径武汉,不是因为时间紧就是因为去的不是时候,一直未缘得见,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这次当然不能错过了。尽管知道黄鹤楼就在附近,但不知道具体路线。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公交站台,居然没有看到一趟公交车途径黄鹤楼。人生地不熟,只有问路了。慑于武汉人的刚烈火爆,我俩寻找良久,才将问路目标选定为一位交通协管员,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不出所料,老人很热情地给我们说了公交路线,一口标准的汉腔,我们还是费力地听懂了。
在公交车上,两位乘客得知我们是外地人,要去黄鹤楼,很主动地与我们攀谈,向我们介绍武汉附近好玩的地方,像东湖、归元寺、琴台等,还详细告诉最快捷的旅游路线。在前面开车的司机听到我们的交谈后也插话进来,根据我俩的时间,他建议我们先去黄鹤楼,再去旁边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对于武汉人难见的热情,妻非常高兴说,她说,要重新改变对武汉人的看法。我说,现在正是春节,尚沉浸在节日的喜庆里,也许江城人心情都不错吧?要是其它时间段,武汉不是热的要死,就是冷得要命,估计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友善了。
黄鹤楼没有想象中的... -->>
就当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辟的品三国风靡全国之际,幽默风趣的他曾应邀为长江之滨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做过一场精彩的演讲,谈论这座城市的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引起广泛关注。这座城市就是江城武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是环境对事物性质的影响。同样,城市植根于迥然不同的文化土壤,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城市性格。对于我国东南西北几座最重要的都市——东边的上海,西边的成都,南边的广州,北边的北京,中部的武汉,它们的城市性格可以用一句话当地人的口头禅或惯用语来很形象的表现。大气孤傲的北京人总会斜着眼睛瞥着外地人“哪儿来的?”或者说“您们地方上的,就是不行!”喜欢讲道理的上海人则会抄着双手轻声细语地说“关侬啥体(关你什么事)?”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吃食的广州人则会睁大惊奇的目光看着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呢个可唔可以食(这个东西可以吃吗)?”爱打麻将的成都人则会老远就招手,大声招呼“老兄,来来来,三缺一”
那么,武汉人的口头禅呢?我想,所有去过武汉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脱口而出“个婊子养的!”这句话可以出现在任何语境和场合,闲聊、高兴、生气、开玩笑时,亲朋好友乃至兄弟姐妹间,哪怕是父母就在身旁,都可以无时、无处不在地听到这句话。武汉人性子急、脾气大、嗓门粗、爱骂人的强势外部形象让许多外地人后怕。跟许多人一样,我也一直都对武汉人火爆、急躁及狠劲心生恐惧,况且,几次在武汉上当受骗的伤心经历更让我刻骨铭心。所以,我一直对武汉人敬而远之,无事绝不敢招惹他们。但事与愿违,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优越,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誉,连接南北交的通要塞,出一趟门还不得不与其打交道。这不,回家过春节,回去时从京九线绕过了武汉,但返回时却抢不到车票,只能硬着头皮从武汉中转。于是,我和妻极不情愿地再入江城。
武汉实在够大!下武麻高速,进入武汉辖区,过长江大桥,从汉口到武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当然,这与武汉的交通堵塞不无关系,我记得若干年前武汉的堵车照片曾经上过教科书,对那汽车“长龙阵”记忆犹新。尽管在不断地修立交,建地铁,铺轻轨,但总感觉路不够用,可能是因为人太多,也许是车辆太多,也或许是当初建城的短浅规划,反正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交通堵塞的后遗症显露出来。武汉如此,西安如此,全国各地主要城市都是如此。
从车上下来,满目都是熙熙攘攘的行人,扑鼻的是臭豆腐的味道。就如同老陕人喜欢吃羊肉泡馍,古城大街小巷都飘出羊肉泡馍的膻味,江城人则喜欢吃臭豆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豆腐臭味。街头路边,到处有小贩卖臭豆腐,旁边的喇叭不停地叫唤拉客:臭豆腐,臭豆腐,武汉的臭豆腐,两块钱一串!摊贩工具简单,一个小推车,一口煤气锅,放上油将锅烧的滚烫,直至油汁炸溅起来,将切成小方块的鲜嫩豆腐串丢在油锅里煎炸,煎得焦黄炸得喷香,再往上刷些辣椒酱撒些香菜,就可以直接进食了。
在武汉街头,到处可以看到行人,无论男女老幼,手里拿着一个一次性纸碗,用竹签挑着臭豆腐,边走边吃,一口一个,吃的满嘴是油,吃得津津有味,看样子吃得爽到极点。臭豆腐有那么好吃吗?远远看着一个占道经营的臭豆腐摊点,妻捂着鼻子问道。我说,据江湖传言,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妻说,那你也买一串体验一下吧。你就饶了我吧,我可受不了那臭味!我赶紧拉着妻绕过去。
武汉人不仅爱吃臭豆腐,还酷爱吃热干面。热干面色泽黄而油润,需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两道工序。路边的饭店里,都放着堆得像小山的热干面,煮面时提前烧一锅泛着白花的滚水,抓几把热干面用长柄漏斗扔进开水里浸泡一分钟,捞起来放在碗里,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搅拌均匀,便可以吃了。武汉人吃热干面和陕西人吃面的神态有得一拼,用筷子卷着一筷劲道、爽滑的面条,塞满嘴梆子,呼哧呼哧,狠劲咀嚼着,一口吞下,哽噎得直翻白眼。看着武汉人的吃相,我一直疑惑,这么干的面条,如何下咽的去?
我对热干面的评价是:外表丑陋,色味普通,吃法彪悍。但据说,热干面还位居中国五大名面之一,我无语了。当然,以大米为主的武汉人也吃面条,全国各地的名面都能见到,只不过,所有的面条原材料都是热干面。比如,菜单上标注的兰州拉面,就是往热干面里加上几片牛肉。只是不知道,中国面条的故乡、对面条最有发言权的老陕人,吃武汉的面条会作何感想?
除此之外,武汉人还迷恋鸭脖。绝味鸭脖、精武鸭脖是超市的招牌名吃。鸭脖都是骨头,没有多少肉,吃的只是口味。鸭脖虽小,可是骨头却硬,吃鸭脖的样子有点像狗咬刺猬,拿着拇指大的一块鸭脖翻来覆去地细啃慢吸,在骨头缝里挑肉吃,稍不注意,牙齿不好的人就会被鸭骨头撞得满嘴伤痕。但痛感和美味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我认为吃武汉鸭脖,苦与乐同在。
火车出发时间尚早,我和妻决定去大名鼎鼎的黄鹤楼看看。到北京要去长城,去武汉得去登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城标,黄鹤楼一直吸引着人们前去。黄鹤楼已不仅仅是楼的代名词,而是武汉的一张名片。黄鹤楼烟、黄鹤楼酒等黄鹤楼系列产品均很出名。前几次途径武汉,不是因为时间紧就是因为去的不是时候,一直未缘得见,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这次当然不能错过了。尽管知道黄鹤楼就在附近,但不知道具体路线。在武昌火车站附近的公交站台,居然没有看到一趟公交车途径黄鹤楼。人生地不熟,只有问路了。慑于武汉人的刚烈火爆,我俩寻找良久,才将问路目标选定为一位交通协管员,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不出所料,老人很热情地给我们说了公交路线,一口标准的汉腔,我们还是费力地听懂了。
在公交车上,两位乘客得知我们是外地人,要去黄鹤楼,很主动地与我们攀谈,向我们介绍武汉附近好玩的地方,像东湖、归元寺、琴台等,还详细告诉最快捷的旅游路线。在前面开车的司机听到我们的交谈后也插话进来,根据我俩的时间,他建议我们先去黄鹤楼,再去旁边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对于武汉人难见的热情,妻非常高兴说,她说,要重新改变对武汉人的看法。我说,现在正是春节,尚沉浸在节日的喜庆里,也许江城人心情都不错吧?要是其它时间段,武汉不是热的要死,就是冷得要命,估计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友善了。
黄鹤楼没有想象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