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此女不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人说怀旧是衰老的标志,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老了。我喜欢怀旧,特别是独处的时候,怀旧就成了我最好的安慰,那些不老的往事在脑海散散漫漫地飘浮不定,聚散成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怀旧情结。
两岁半时,第一次被父亲带着出门,晚上宿在一位伯父处,半夜因想家大哭不止,伯父只好起来跑院里为我敲苹果,那苹果很小,又涩又硬,却和伯父的背影一起成了我最早的记忆,也成了我最初的感动。
五岁时,随父亲到丹江,正值春暖花开时节,田里的麦子刚出穗。父亲在工地上忙碌时,我就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到处跑,麦子间长着许多藤蔓状的野草,牵牵绕绕的,从这一根麦杆缠到那一根麦杆,上面长满了小小的荚,摘下来,掐去一截,放在口里吹,声音或清越或粗短。这种自制的口哨,陪我走过了童年最早的孤独时光,等到麦子黄了,口哨没有了,我也和当地的小朋友混熟了。
八岁时,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去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我独自一人留在外婆家。外婆很忙,没有人和我说话,小小的我经常坐在村前看和我一样寂寞的青山,看厌了便爬上外婆家阴暗的阁楼,就着瓦缝里透进来的光翻舅舅读过的书。上学要翻过一座山岗,经过一片丛林,走过一口水塘,无论天晴下雨,外公都会送我上学,阴雨天送到校门口,晴天就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我走下山坡,经过丛林和水塘,才放心地转身。外公不在家的日子,送我上学的人就换成了外婆。于是,那座古老的村庄,村前的山坡,村后的山岗,山岗下的丛林水塘,山岗上外公、外婆的身影连同那间阴暗的阁楼,都成了我二十多年来挥之不去的怀念,牢牢地定格在记忆深处。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远了,没有车,步行。自带粮菜,路又远,走的人痛苦不堪。夏天的时候,遇到树林就歇息,遇到山泉就牛饮。同行的校友后来天各一方,但无论是农民还是干部,无论是穷人还是老板,大家都会记得那条留下了我们深深足迹的漫漫长路以及路上的每一片树林和每一口水井。当然,最忘不了的要数那棵“消息树”一棵百年古槐,矗立在一个山垭上,它总是给疲惫不堪的我们带来希望之光和继续走下去的力量。远远地看到它,就觉得离学校不远了,爬上那座最高的山,歇在它身旁,暮色四合时,山下学校朦胧的灯光也就点亮了我们内心的温暖。
高中毕业那年,一直没有人看好的我也遇到怪怪的目光,仿佛有一些淡淡的火焰在眸子深处燃烧,懵懵懂懂的我并没当一回事,只是后来想想还是有些感动。也许只有当你真心地喜欢一个人时,才会用眼睛说话吧。
初来小城的那年冬天,吃药成了我上班之外的另一件要事。一个人住在城西,在药香弥漫的房子里,心情绝望地面对明天。远房的大姑和姑父找到我住的地方,说了几句平淡的话,悄悄流泪的我就带着未煎完的中药跟在他们身后走进了城市深处那扇温暖的门。
儿子和保姆来了,因种种原因,我们三个人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儿子在不同的“家”中生过一次又一次的病。很多孤独无助的午夜,就打某同事家的电话,找医生、住院等都由他在县医院工作的夫人帮忙。因此,我和他们一家成了朋友,儿子也和同事之间比别人多出一份特殊的感情。
买不起书的时候,喜欢收藏报纸,一卷卷的,集了几纸箱,其中有些是读了的,有些至今没有翻阅;以前在乡下,买书不方便,每次出门,除了路费,所余之钱全部送给书店。很多年过去了,那些书和报纸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纸张早已发黄,我却舍不得丢弃一张。
读书时同学之间互赠的明信片及往来书信全部捆扎在一起,和自己从初中起开始写的一本本日记放在床头柜里,每隔一些时间,便翻出来粗略地看看,所有逝去的脸孔和时光在一瞬间倒流,我的心也因此充满无言的感动。
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伯父搬走了,城市的中心没有一棵果树,钢筋水泥铺筑的街上各种各样的水果泛滥成灾;丹江大坝再度加高,记忆中的麦子和野草被新兴的城市覆盖;外公、外婆去了,昔日的村庄破败不堪,山岗荒凉,丛林荒芜,水塘干涸;高中时走过的那条路已成柏油路,路上车来车往,再也没有人步行,再也没有人翻山越岭“消息树”仍在,留给人们的只是一方孤寂的身影;曾经的同学人到中年,那一点朦胧的目光亦成风中幻影;大姑患了高血压,处处需要人照顾,我却很少陪她说话;儿子适应了小城的气候,一年最多感冒两次;舍不得丢弃的旧书报在书架上沉默不语,躺在床头柜里的稚嫩文字已是另一个时代的缩影
可是,那些孤独的日子,那些艰难的时刻,那些希望与失望交织中的往事,又有哪一件,不是我终生的记忆?岁月流逝中,我能够忘掉什么?我又有什么资格可以忘掉过去?因此,我怀旧。并在怀旧中,感动着,慢慢地变老。
2005。10。24日晚
有人说怀旧是衰老的标志,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老了。我喜欢怀旧,特别是独处的时候,怀旧就成了我最好的安慰,那些不老的往事在脑海散散漫漫地飘浮不定,聚散成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怀旧情结。
两岁半时,第一次被父亲带着出门,晚上宿在一位伯父处,半夜因想家大哭不止,伯父只好起来跑院里为我敲苹果,那苹果很小,又涩又硬,却和伯父的背影一起成了我最早的记忆,也成了我最初的感动。
五岁时,随父亲到丹江,正值春暖花开时节,田里的麦子刚出穗。父亲在工地上忙碌时,我就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到处跑,麦子间长着许多藤蔓状的野草,牵牵绕绕的,从这一根麦杆缠到那一根麦杆,上面长满了小小的荚,摘下来,掐去一截,放在口里吹,声音或清越或粗短。这种自制的口哨,陪我走过了童年最早的孤独时光,等到麦子黄了,口哨没有了,我也和当地的小朋友混熟了。
八岁时,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去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我独自一人留在外婆家。外婆很忙,没有人和我说话,小小的我经常坐在村前看和我一样寂寞的青山,看厌了便爬上外婆家阴暗的阁楼,就着瓦缝里透进来的光翻舅舅读过的书。上学要翻过一座山岗,经过一片丛林,走过一口水塘,无论天晴下雨,外公都会送我上学,阴雨天送到校门口,晴天就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我走下山坡,经过丛林和水塘,才放心地转身。外公不在家的日子,送我上学的人就换成了外婆。于是,那座古老的村庄,村前的山坡,村后的山岗,山岗下的丛林水塘,山岗上外公、外婆的身影连同那间阴暗的阁楼,都成了我二十多年来挥之不去的怀念,牢牢地定格在记忆深处。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远了,没有车,步行。自带粮菜,路又远,走的人痛苦不堪。夏天的时候,遇到树林就歇息,遇到山泉就牛饮。同行的校友后来天各一方,但无论是农民还是干部,无论是穷人还是老板,大家都会记得那条留下了我们深深足迹的漫漫长路以及路上的每一片树林和每一口水井。当然,最忘不了的要数那棵“消息树”一棵百年古槐,矗立在一个山垭上,它总是给疲惫不堪的我们带来希望之光和继续走下去的力量。远远地看到它,就觉得离学校不远了,爬上那座最高的山,歇在它身旁,暮色四合时,山下学校朦胧的灯光也就点亮了我们内心的温暖。
高中毕业那年,一直没有人看好的我也遇到怪怪的目光,仿佛有一些淡淡的火焰在眸子深处燃烧,懵懵懂懂的我并没当一回事,只是后来想想还是有些感动。也许只有当你真心地喜欢一个人时,才会用眼睛说话吧。
初来小城的那年冬天,吃药成了我上班之外的另一件要事。一个人住在城西,在药香弥漫的房子里,心情绝望地面对明天。远房的大姑和姑父找到我住的地方,说了几句平淡的话,悄悄流泪的我就带着未煎完的中药跟在他们身后走进了城市深处那扇温暖的门。
儿子和保姆来了,因种种原因,我们三个人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儿子在不同的“家”中生过一次又一次的病。很多孤独无助的午夜,就打某同事家的电话,找医生、住院等都由他在县医院工作的夫人帮忙。因此,我和他们一家成了朋友,儿子也和同事之间比别人多出一份特殊的感情。
买不起书的时候,喜欢收藏报纸,一卷卷的,集了几纸箱,其中有些是读了的,有些至今没有翻阅;以前在乡下,买书不方便,每次出门,除了路费,所余之钱全部送给书店。很多年过去了,那些书和报纸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纸张早已发黄,我却舍不得丢弃一张。
读书时同学之间互赠的明信片及往来书信全部捆扎在一起,和自己从初中起开始写的一本本日记放在床头柜里,每隔一些时间,便翻出来粗略地看看,所有逝去的脸孔和时光在一瞬间倒流,我的心也因此充满无言的感动。
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伯父搬走了,城市的中心没有一棵果树,钢筋水泥铺筑的街上各种各样的水果泛滥成灾;丹江大坝再度加高,记忆中的麦子和野草被新兴的城市覆盖;外公、外婆去了,昔日的村庄破败不堪,山岗荒凉,丛林荒芜,水塘干涸;高中时走过的那条路已成柏油路,路上车来车往,再也没有人步行,再也没有人翻山越岭“消息树”仍在,留给人们的只是一方孤寂的身影;曾经的同学人到中年,那一点朦胧的目光亦成风中幻影;大姑患了高血压,处处需要人照顾,我却很少陪她说话;儿子适应了小城的气候,一年最多感冒两次;舍不得丢弃的旧书报在书架上沉默不语,躺在床头柜里的稚嫩文字已是另一个时代的缩影
可是,那些孤独的日子,那些艰难的时刻,那些希望与失望交织中的往事,又有哪一件,不是我终生的记忆?岁月流逝中,我能够忘掉什么?我又有什么资格可以忘掉过去?因此,我怀旧。并在怀旧中,感动着,慢慢地变老。
2005。10。24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