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崔安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鸡叫三遍,母亲醒了,我也醒了。母亲问,今天能不能去。我伸出舌头湿湿嘴唇,感觉口腔不那么疼了,就披衣起床,准备牲口、板车。母亲说,我给你拌碗面疙瘩吃吧。我一想起浆糊一样的红芋片面面疙瘩,也没有葱花青菜叶,想起那一股甜丝丝的味道,胃里就泛酸水,就说,不吃了。我顺手装了一蛇皮袋驴吃的麦草,又装几个黑黑的小黍面蒸团,扔到板车上。我想到院子里洗把脸,但脸盆里都是冰,就用手抠了抠眼角,搓一下脸,抬头望望满天星头,很怅然地整理车套。此时,已经能听到村头达达的蹄声和嘶嘶的马鸣以及长长短短的吆喝声了。

    半个小时后,一行驴骡,甩开四蹄,尘土飞扬在偏僻的泥土乡道上。

    车辚辚,马萧萧。

    其实,我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出去拉货了,因为口腔溃疡得厉害,咽口水都疼,还发着低烧,弄得人浑身发懒,没有力气。

    那次,我们一行十几个板车从烈山拉煤泥回来,经过铁佛寺三叉路口处的小吃部,很简陋,几根棍子支撑着茅草棚子,歪歪斜斜的。天上飘扬着雪花,西北风刮得正紧,我们大多衣着单薄,汗水很快变凉,蛇一样往衣襟里钻。那天,大伙对自己的身体真是大发慈悲,对老板娘发了财似的大声吆喝着每人来一碗肉丝面。老板娘里外忙得小辫不打脊梁骨,我却早已垂涎难耐,迫不及待。好香啊,挂面丝,细肉丁,青葱花,结果,第一口就被我吐了出来,烫得我两眼泪花,起了一嘴的血泡水泡,多天无法进食,半个月闲在家里。

    板车行,十几条汉子,没有一人花钱大手大脚。如果都像今天这样吃饭下馆子,再加上抽盒纸烟,偶尔补补车胎,货主再故意压你点价钱,根本就没什么赚头了。

    很多时候,吃些自带的冷馍,喝点村头的井水,有时三块土坷垃支起锅灶,烧开水泡馍。夏夜宿营,躺在板车下,把牲口缰绳拴在腰上,睡的很香。翌日拂晓,再埋头赶路。

    每年进入冬天,板车的活儿,都好得很,所以运费也比平时高出许多。拉煤泥,拉石头,拉砖头,拉石灰,拉粮食,拉木料,拉化肥,人们需要什么板车行就拉什么,永远也拉不完的活。特别是进入腊月,还能拉些轻巧活,给商店进货,往城里运鸡鸭猪羊,有时来回都不放空车。挣得腰包鼓鼓,度着方步自豪的回家,欢欢喜喜过新年。更让人快乐的,还有,帮吹吹打打的娶亲人家拉嫁妆、送嫁衣,又吃又喝又拿着,还能瞄瞄新媳妇的俊模样,让自己春意朦胧的心悄悄地空欢喜一把。

    板车行,是那个年代联系城乡的一条重要的纽带。

    如果把铁路比作大动脉公路比作支动脉,那么罗织在乡村遍地的阡陌网就是毛细血管了。板车行就担当起了通过毛细血管输送丰沛养料的任务。

    我的家乡处在两省(安徽河南)三县(濉溪涡阳永成)结合部,乡村道路三(县)不管,白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去一次百里之外的县城,要早起徒步十多里,等待每天一趟人肉罐头似的班车。然后买卖、办事、吃饭、住店,花销之大,身心之苦,自不必说,所以,人们把这些事情都喜欢交给板车行去做。落个省心,图个省事。

    我们最常走的路线是,岳集,铁佛,洪河,老城,烈山,一百多里路。去时一般空车行驶,回来重车徒步而返。一个来回大约两到三天,能挣到十几块钱。我很喜欢把钱交到母亲手上的感觉,我也知道,母亲一分也不舍得花,那是攒着给我盖房娶媳妇用的,这样一想,也就不觉得累了。于是,柏油路边,沙石路上,微风中,烈日下,都有我们迤逦而走的板车行。大伙只是弓着身低着头或木着脸行走,很少有人说话,偶尔一声哼哈,那也是吆喝驴骡的声音。

    出了烈山,我们想着濉溪,出了濉溪我们只想着洪河,我们决不总是惦记着家乡这个终点站,所以,我们板车行的心情都很淡定,不急也不操,没有谁叫苦不迭,也没有谁中途掉队。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某位国际马拉松冠军的经验是,把整个路线分解成几个目标,然后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完成。看后我窃笑,这种心理战术,我们板车行早已使用过了。

    那个年代,每个县,每个公社,都有大大小小的板车行,小到几人、十几人,大到几十人、上百人,就像现在的物流中心一样。

    我参与板车行的那几年,较远的到过本省的宿县淮南阜阳亳县,河南的商丘鹿邑,山东的曹县微山县,江苏的徐州丰沛等地。但最多的还是在百余里地的近处穿梭。

    我觉得那时的板车行,要比老一辈年代的“拉脚”幸福多了。老一辈的“拉脚”肩膀套车,全靠双脚丈量路程,而我们却有一头不会说话的牲口,空车或者货物不多时,我们可以坐在板车上,悠哉悠闲,哼着小曲儿。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