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小说网 www.jitxt.com,阿刊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周作人的散文当要一种氛围,比如阴天或夜晚,一个人独处,手上捧一本他的书,窗外或还有雨声,淅淅沥沥,沿着屋檐、顶蓬轻轻往下坠落,滴答作响地声音,像是秋风在叩人的门扉,轻巧宜人。但这雨却不能大,做瓢泼状,那就失之于粗犷。旁边,自然还要一杯热茶,酽然碧绿,在雅致古朴的茶杯里灵矢飞动,清香之余一定还有些苦涩。
散文讲境界,那读书就要氛围,或能更加体会作者的用心,这是我的痴语,一个人行之有效,但不能放之四海的经验。说来,我的经验倒是常常有错,比如以前就很主观的反对周作人的作品,因为他的汉奸头衔,于是将之作为颓废卖国的一类精神代指。但摒弃偏见,沉心细读,他的文字使我收益良多
周作人说他喜欢两种文字:“一是平淡自然,一点都没有做作,说得恰到好处;二是深刻泼辣,抓到事件的核心。”而这两种风格,大约就是他和鲁迅的风格。周作人的小品,几可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巅峰,文字飘逸洒脱,用笔从容疏淡,实是现代散文第一人。
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新青年和小说月报的重要撰稿人,他的“平民文学”和“人的文学”曾对当时影响广泛。他在1921年发表的美文中,倡导多写记述性、艺术性的美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天地”使美文成为一种独立文体在文学史上奠定。而周作人作为美文的首倡,在散文的成就,也确立了他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第一人的地位。然而,随着“五四”高潮的回落和时局变化,周作人开始消沉和苦闷,对人生充满失望,创作风格逐渐转变成平和闲适的随笔小品。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政局黑暗的社会,周作人觉得自己的理想永无出头之日,加上他性格内向,不免产生消极遁世心理,由此开始十年隐居。
抗战爆发后,周作人因妻子是日本人及他内心对日本文化的喜爱,没有南下留在北平。与孟心史、马幼渔、冯汉叔成为北京大学留平四教授,受托保护北大校产。之后参加日本新闻社在华北的会议,遂使全国哗然,纷纷指责周作人变节叛国。周作人此时如能潜归内地,历史尚可重新书写。可惜一次拙劣的行刺,改变了周作人的命运。生死关头,不是所有人都能殊死拼搏。1939年夏天,周作人出任伪北大教授兼北大文学院院长,1941年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从此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半生厄运全系于此。
“但思忍过事堪喜,回首冤亲一惘然。饱吃苦茶辨余味,代言觅得杜樊川。”周作人劫后余生甚得感慨,以为人生苦境如茶蹉跎。应该说心态消极的周作人内心是矛盾的,他不想变节,但身陷敌伪却束手无策,最后弯下膝盖出任伪职。这一点,他的老友钱玄同便很不同,宁因贫病而死也拒不接受伪聘。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被国民党以汉奸罪投入监狱,经胡适等人多方奔走而被从轻发落,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1947年改判十年有期徒刑,1949年因病从上海老虎桥监狱保释出狱。不久上海解放,周作人生活潦倒难以为继,百般无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件转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指示上海有关部门给他介绍一些文字翻译工作。
周作人以卖文为生,翻译希腊神话和日本文学,用别名写杂文、小品。人民文学出版社曾要他用本名发表,文字价码也更高。经请示,说要周作人写一份悔过书,对过去的汉奸名分表示决裂。但周作人拒绝了,他不承认自己是汉奸,掩护过冀东暴动的地下党,为一些朋友离开北平提供方便,并为保护古代文物做过工作等等,做过有益人民的事,绝无卖国求荣的念头,不过是苟延残喘,聊寄余生。
以周作人在现代文学上的成就,足可和鲁迅齐名,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昆仲美谈。但周作人的文字成就是有的,名声地位却和鲁迅迥异。一个被誉为旗手,一个被看做汉奸,就像冰与火处在两个极端。尽管现在可以冷静客观的评价周氏兄弟,把鲁迅从神坛上还原到他的本色,使周作人的评价重现公允,但周作人的历史却永远不会抹掉。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斐然,即使圣贤的帽子是后人强加,但其地位的独到之处,乃是不容置疑。而周作人的散文再好,一个汉奸污点,便使无数人扼腕叹息。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终身寥寥
1967年5月,周作人在八道湾猝然死去,享年83岁。没人知道那个经历众多风波之后的心灵,在黑暗的瞬间是如何感慨,也许早就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空。历史或会重复,但一个人的一生却不会改变,这未必不是周作人的悲剧。周作人沦为汉奸,固然有其不可忽视的隐衷,但大节所在却不能禀然捍卫。无论怎样,都是周作人性格软弱,没有骨气。换句话说,假如周作人没有和鲁迅决裂,当时或不会在北平滞留以致终身遗憾,但可以肯定的说,要有另外的原因使周作人留在北平,周作人的结局不会另有改变。
掩卷时,夜已很深,四下阒然、寂静无声。我慢慢踱到阳台,了望眼前的小雨,淅沥寥落,在半空飘逝。而冰丝清凉、轻抚面颊,远处黯淡的光线遽然从地上的积水中倒映眼帘,仿佛时间的过去。不觉是有些冷呵,我这么想着,微微感到一些怅惘。抬起头,看着更远处的景致,一朵花正在对面的花盆中瑟瑟颤抖。我悄悄地伸了一下懒腰,一声叹息,薄雾氤氲,随风飘逝。
读周作人的散文当要一种氛围,比如阴天或夜晚,一个人独处,手上捧一本他的书,窗外或还有雨声,淅淅沥沥,沿着屋檐、顶蓬轻轻往下坠落,滴答作响地声音,像是秋风在叩人的门扉,轻巧宜人。但这雨却不能大,做瓢泼状,那就失之于粗犷。旁边,自然还要一杯热茶,酽然碧绿,在雅致古朴的茶杯里灵矢飞动,清香之余一定还有些苦涩。
散文讲境界,那读书就要氛围,或能更加体会作者的用心,这是我的痴语,一个人行之有效,但不能放之四海的经验。说来,我的经验倒是常常有错,比如以前就很主观的反对周作人的作品,因为他的汉奸头衔,于是将之作为颓废卖国的一类精神代指。但摒弃偏见,沉心细读,他的文字使我收益良多
周作人说他喜欢两种文字:“一是平淡自然,一点都没有做作,说得恰到好处;二是深刻泼辣,抓到事件的核心。”而这两种风格,大约就是他和鲁迅的风格。周作人的小品,几可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巅峰,文字飘逸洒脱,用笔从容疏淡,实是现代散文第一人。
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新青年和小说月报的重要撰稿人,他的“平民文学”和“人的文学”曾对当时影响广泛。他在1921年发表的美文中,倡导多写记述性、艺术性的美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天地”使美文成为一种独立文体在文学史上奠定。而周作人作为美文的首倡,在散文的成就,也确立了他中国现代文学史散文第一人的地位。然而,随着“五四”高潮的回落和时局变化,周作人开始消沉和苦闷,对人生充满失望,创作风格逐渐转变成平和闲适的随笔小品。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政局黑暗的社会,周作人觉得自己的理想永无出头之日,加上他性格内向,不免产生消极遁世心理,由此开始十年隐居。
抗战爆发后,周作人因妻子是日本人及他内心对日本文化的喜爱,没有南下留在北平。与孟心史、马幼渔、冯汉叔成为北京大学留平四教授,受托保护北大校产。之后参加日本新闻社在华北的会议,遂使全国哗然,纷纷指责周作人变节叛国。周作人此时如能潜归内地,历史尚可重新书写。可惜一次拙劣的行刺,改变了周作人的命运。生死关头,不是所有人都能殊死拼搏。1939年夏天,周作人出任伪北大教授兼北大文学院院长,1941年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从此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半生厄运全系于此。
“但思忍过事堪喜,回首冤亲一惘然。饱吃苦茶辨余味,代言觅得杜樊川。”周作人劫后余生甚得感慨,以为人生苦境如茶蹉跎。应该说心态消极的周作人内心是矛盾的,他不想变节,但身陷敌伪却束手无策,最后弯下膝盖出任伪职。这一点,他的老友钱玄同便很不同,宁因贫病而死也拒不接受伪聘。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被国民党以汉奸罪投入监狱,经胡适等人多方奔走而被从轻发落,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1947年改判十年有期徒刑,1949年因病从上海老虎桥监狱保释出狱。不久上海解放,周作人生活潦倒难以为继,百般无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求助信。信件转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指示上海有关部门给他介绍一些文字翻译工作。
周作人以卖文为生,翻译希腊神话和日本文学,用别名写杂文、小品。人民文学出版社曾要他用本名发表,文字价码也更高。经请示,说要周作人写一份悔过书,对过去的汉奸名分表示决裂。但周作人拒绝了,他不承认自己是汉奸,掩护过冀东暴动的地下党,为一些朋友离开北平提供方便,并为保护古代文物做过工作等等,做过有益人民的事,绝无卖国求荣的念头,不过是苟延残喘,聊寄余生。
以周作人在现代文学上的成就,足可和鲁迅齐名,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昆仲美谈。但周作人的文字成就是有的,名声地位却和鲁迅迥异。一个被誉为旗手,一个被看做汉奸,就像冰与火处在两个极端。尽管现在可以冷静客观的评价周氏兄弟,把鲁迅从神坛上还原到他的本色,使周作人的评价重现公允,但周作人的历史却永远不会抹掉。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斐然,即使圣贤的帽子是后人强加,但其地位的独到之处,乃是不容置疑。而周作人的散文再好,一个汉奸污点,便使无数人扼腕叹息。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终身寥寥
1967年5月,周作人在八道湾猝然死去,享年83岁。没人知道那个经历众多风波之后的心灵,在黑暗的瞬间是如何感慨,也许早就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空。历史或会重复,但一个人的一生却不会改变,这未必不是周作人的悲剧。周作人沦为汉奸,固然有其不可忽视的隐衷,但大节所在却不能禀然捍卫。无论怎样,都是周作人性格软弱,没有骨气。换句话说,假如周作人没有和鲁迅决裂,当时或不会在北平滞留以致终身遗憾,但可以肯定的说,要有另外的原因使周作人留在北平,周作人的结局不会另有改变。
掩卷时,夜已很深,四下阒然、寂静无声。我慢慢踱到阳台,了望眼前的小雨,淅沥寥落,在半空飘逝。而冰丝清凉、轻抚面颊,远处黯淡的光线遽然从地上的积水中倒映眼帘,仿佛时间的过去。不觉是有些冷呵,我这么想着,微微感到一些怅惘。抬起头,看着更远处的景致,一朵花正在对面的花盆中瑟瑟颤抖。我悄悄地伸了一下懒腰,一声叹息,薄雾氤氲,随风飘逝。